她是“中国居里夫人”的小姨,也是恩师。

她给蔡元培、章太炎当过校长。

她为教育一生未婚只做一件事。

她的名字叫王季玉。

01

王季玉于1885年出生于江苏,她是典型的名人之后,她的父亲王颂蔚是光绪六年的进士 ,曾是清朝三品大员,她的母亲正是缔造民国“第一豪门”的王谢长达,因为从她培养出了八个博士,子孙出了六位院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王季玉的母亲王谢长达

如果说一个两个可能是概率问题,但这是一个家族。

当然,也有人可能会说,名人的后代还是名人。

但前提是名人的后代是通过个人努力加上家庭资源成为名人。

既然名人都这么努力,我们还有什么理由躺平,适当的也要卷一卷。

当然我不是贩卖焦虑。

要知道,王季玉的母亲王谢长达生长在那个女性还冠着夫姓,裹脚、崇尚无才是德的年代,她培育出八位博士,创办一所著名的女子学校,她所面临的困境是我们无法想象的。

即便是今天,但凡有过创业经历的我们都知道,人要做一件事有多难!上面的人不想你成功,中间的人怕你成功,下面的人更是不理解,甚至还要拖一拖后腿。

作为9个孩子母亲的王谢长达,一边要兼顾家庭,一边要创业,女性困境在她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王季玉作为王谢长达的三女儿,据说是与王谢长达脾气最像的一位。王季玉的二姐王季茝曾与宋庆龄同属于1907年第一批官费到西方留学的女子。

王季茝后来取得了芝加哥大学化学博士学位,是中国女性取得欧美博士学位的第一人。

通过王季茝,我们对这个家庭的财富、教育观念有了最基本的了解。

在王季玉11岁那年,她的母亲王谢长达就在慈禧“兴办女校”的政策下,她“愤国势之凌夷,悯女界之沉沦”,创办了振华女子学校。

此时的王季玉因为已经长大,没有机会上振华女校。

王季玉的教育经历非常丰富,她在国内上了景海女师,景海女师是由传教士创办的,除国文课程外,所有功课都采用英文授课。

王季玉在校期间成绩就非常优异,后来先在日本留学,后又进入美国麻省蒙特豪里尤克学院专修文学,当她发觉自己对生物学更感兴趣后,她又考入了伊利诺大学的生物学专业,并获得了生物学的硕士学位。

足见王季玉的魄力,想做什么都会义无反顾,从不瞻前顾后。

王季玉回国后,已经31岁,放到今天也成为大龄剩女了,不过思想开放的母亲并没有对她进行催婚,她自己也没有进入婚姻的打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年轻王季玉

那个时候正是女性的认知觉醒期,作为先头进步女青年的王季玉更是以身作则,告诉广大女性,女性也可以有事业,不光只会围着丈夫、孩子、锅台转。

此时,王季玉的母亲王谢长达也已年迈,她虽然接到了各高校的聘书,但她都拒绝了。在母亲的邀请下,她进入了母亲创办的振华女子学校担任行政管理。

经过十年的沉淀,41岁的王季玉正式担任校长一职。王季玉担任校长后,她开始利用自己所学的新知识对振华女子学校进行整改。

第一,她开始筹措经费,扩大办学规模。

第二,她高薪聘请优秀师资来执教,其中包括蔡元培、章太炎、竺可桢等名师。

王季玉热衷于教育事业,她看重师资力量,不惜重金打造师资团队,在我们现在看来她用的师资团队都是天花板级的。

02

在王季玉担任振华女校的校长后,学校学制改为四四制,也就是初小四年,高小四年。

王季玉的初衷是让学制长一些,女子接受教育的时间也就长一点。

但事与愿违,很多女子的家人并不支持女孩子上学,女孩子勉强读完初小后就要回去嫁人。因此造成女校高小人数留存量减少。

无奈,王季玉又将学制改为四二制,也就是初小四年,高小二年。这样学生学完了四年的初小,只需要两年就可以完成高小的课程,也不耽误嫁人。

即便是这样,在1926年的时候,学校初小和高小读到顺利毕业的也仅有16名学生。

当然,也有一些思想比较前卫的家长,如著名才女杨绛的父亲杨荫杭,为了让13岁的杨绛进入振华女校就读,全家从北京搬到了苏州。

杨绛不仅毕业于振华女子学校,后来她去英国留学回来后,在校长王季玉的邀请下到母校任教,并成为校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振华中学校董团队

杨绛曾回忆说:季玉校长天天出去跑赞助,她省吃俭用,将全部的存款用作办学经费。她那段时间吃糠虾蘸酱油下饭吃,牛奶馊了也舍不得倒。

但是学生遇到困难,她怎样都能想办法解决。

振华中学的一优秀女学生蒋恩钿,是1929届毕业生,毕业后她便参加了清华大学的招生考试,这一年恰是清华大学第一次在南方招女学生,对南方的女学生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蒋恩钿考上了清华大学的西洋文学,却因家庭经济无力支持,无法去清华上学。

王季玉得知后,便省吃俭用为她筹了学费,让蒋恩钿能够顺利到清华大学报到。

当时的王季玉虽说是一校之长,却有名无实,她一个月只能在学校领取二三十元的生活费,这二三十元中的大部分她还要抽出来用作学校的扩建和资助困难教师。

她住在简陋的房子里,连一件像样的衣服也舍不得买,一双布鞋都补了好几遍,被称为“叫花子校长”。

而她支助的蒋恩钿在清华学习成绩优异,被称为清华四大校花之一,她以王季玉为榜样,从清华毕业后留校当了老师。

随着学校的一步步完善,王季玉不仅注重文化课的教学,还聘请了各领域的名师,给学生加了雕刻、绘画、国乐、文艺等课程,并定期举办辩论赛、作文竞赛和演讲大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季玉的教学理念至少能先进一百年,至今学校还沿用着她的这种方法。

因为先进的教学理念,后来振华女校招生已不成问题,很多学生都慕名而来,更为奇葩的是,一位叫费孝通的男生,无论怎样也要进入振华女子学校就读,他的诚意打动了王季玉,被王季玉破格录取。

当然,王季玉在该开放的时候开放,该严格的地方是相当严格。

因为锻炼学生的吃苦能力,她在学校开设了厨房让学生自己做饭,她不允许学生在学校嗑瓜子、织毛衣、夏天热了也不准扇扇子。

她严格要求学生,也严格要求自己。

她代生物和英语两门课,从来没有请过假,生病也没有耽误过上课。

她是严师,也是慈母,是民国版的“张桂梅”,为了女子能够接受教育,竭尽全力。

03

在王季玉的众多学员中,有一位极特殊的学员,她享誉国内外。

她就是王季玉的外甥女,她就是“中国的居里夫人”何泽慧,小居里夫人给她当过证婚人,法国科学院给她颁过奖。

何泽慧从6岁的时候进入振华女校就读,振华女校采取全英授课的模式,为何泽慧考入清华大学和出国留学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风雨欲来山满楼,振华女校也未能幸免。

正当王季玉的学校办得有声有色时,“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同年11月苏州沦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战火烧到了家门口,王季玉首先没有想着自己逃离,而是将学校的图书整理装到了80多个大箱子里,运到了苏州东山的一处比较隐秘的地方藏了起来。

王季玉不愿敌伪政权接收振华女子学校,她立即将学生疏散,将学校停办,也拒绝接收“良民证”,自己改名易姓在东山的一个小村落里避难。

风头过后,为了保证学生的学习,她将学校移址到租界,还喊杨绛担任校长,给自己帮忙。

战争期间,学校办的也是举步维艰,开了又关,关了又开,断断续续。

抗日战争胜利后,王季玉再度出山,她筹备资金,将被日军损毁的学校重新修缮,并扩建了科学馆。

1949年,64岁的王季玉参加母校蒙特霍育克女子大学的校庆,还领取了名誉奖学金,另外她还趁着这次机会在美国募捐了一些经费,她准备将这些钱再次投入到办学中。

但是就在她准备回国时,中美关系紧张,中美断航,她只得绕道从欧洲途经苏联的西伯利亚,从东北入境回到苏州。

辗转回国不久,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她动员自己的学生参加志愿军,并且她在学校开设了高级技术工读班,就是为了支持抗美援朝和社会主义建设。

每当遇到家境贫寒的学生,她都会在生活和经费上解决学生的困难。

1953年,苏州振华女子学校被苏州市政府接收,开始招收男生,并更名为“江苏师范学院附属中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时的王季玉也已年迈,她担任学校的名誉校长,相对来说琐事就比较少。

年轻时,她将全部精力都用在了办学兴教育上;晚年,她开始到南京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和杭州药物试验所从事一些研究工作。

1967年,82岁的王季玉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这个与吴贻芳合称为“南王北吴”的杰出女教育家,创造了中国女子教育的辉煌,桃李满天下,自己却终生未婚,将全部精力都奉献给了教育事业。

振华女子学校建校100多年,经历了晚清、民国和新中国三个历史时期,培养出了物理学家王明贞、作家杨绛、物理学家何泽慧、妇产专家王淑贞等杰出学生。

至今,王季玉的半身雕像坐落在校园中,供后人纪念。

我为什么要写她呢?

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制度影响下,女性头顶上一直顶着一块“玻璃天花板”,因为你是女性,你要无才是德,因为你是女性你要以家庭为重,因为你是女性,有些工作你不能胜任。

因为女性一直被头顶的一块“玻璃天花板”所限制,女性应该在家相夫教子,应该以家务为主,干得好不如嫁得好等等。

而王季玉能够将教育这件事做到极致,就是她打破了女性头顶的这块玻璃天花板,不要自我设限,才能走得更远。

当然有人说王季玉出生就握了一手好牌,她的母亲是王谢长达,她的父亲是进士。

但是,握一手好牌的名媛比比皆是,但打成一手烂牌的例子也屡见不鲜。

人生如牌局,握一手好牌很重要,打好手上那副牌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