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小时候,家乡有一片银杏树林,那些高大的银杏树挺拔而壮丽。老人们常说,银杏树又叫公孙树,因为一般是爷爷种树,到孙子辈才能吃到果实。
这句话当时并没有在我心中激起太大的波澜,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丰富,我逐渐领悟到了其中的深意。”
这是最近我们一位受访者,他的一段深刻回忆!
他说,人们常常被各种琐事困扰,心灵陷入了一场无休止的内耗之中。整天都在为生活奔波,为个人的得失而斤斤计较,却往往忽略了生命的真正价值。
祖辈们辛苦种树、浇水,可能在自己有生之年也看不到果实的成熟。但如果换个角度,就会发现他们种下的不仅仅是一棵树,更是一种希望和传承。
他们的付出,虽然没有得到即时的回报,但却为家族、为后代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同样地,如果我们只是将目光局限于自己的小我之上,那么无论我们取得多少成就、积累多少财富,都可能在生命的尽头感到空虚和失落,赤条条来,赤条条走。
而当我们跳出这个狭小的自我框架,从一个家族、一个民族乃至整个人类的角度来审视人生时,就会豁然开朗,就会发现人生真正的价值。
而他这么多年,从金融领域到教育领域,一直都将“能够利益众生,才是有价值的人生”作为自己的准则去工作、去打拼。
他是长沙君逸投资咨询、普林斯教育的创办人-徐庆格先生,一个跨界金融与国学的创业者、学者。
心怀金融梦,是冥冥之中的回想!
我的专业是国民经济计划,但自1988年始,中国出现了比较严重的通货膨胀,这个现象引起了我强烈的兴趣。
当时我投入极大的热情关注、研究金融现象,就连我的毕业论文,写的也都是关于通货膨胀的问题,因为专业不对口,导师都无法帮我进行毕业论文答辩,最后只能邀请金融专业的老师来帮忙。
而这也算是我涉足金融领域的开始!
1989年,研究生毕业后,我被分配到大学,成了一名教师,但经世致用的湖湘精神促使我离开了学校,进入到银行系统工作,从此开始了金融生涯。
刚开始在中国最大的国有银行工商银行工作,在基层支行,从储蓄、会计到信贷、办公室,每个部门、每个环节和流程,我都很熟悉,因此调入到省分行从事全省大企业信贷管理。
后来加盟招商银行,参与长沙分行筹建。在长沙分行和支行多个业务部门担任过负责人。
但慢慢地我发现,银行体系追求稳健的经营,这跟世界金融业的发展,还是有一定差距,而且创新也比较缓慢,而且那时候我内心的志向也不在于此,我希望能够接触一些离世界金融更近的领域,于是就选择离开了银行系统,进入到当时生机勃勃的证券行业。
那是2007年。
做出这样的决定,有很多人不解,但我内心非常坚定!
其实我每个决定都有深刻的原因,刚开始因为通货膨胀的问题,我放弃做老师进入了银行系统,后来我更关心中国的金融链在世界的地位。
纵观世界金融史,中国金融远远落后于世界,尤其落后于美国。华尔街几乎每隔几年就会收割一次全球的金融市场。
上世纪80年代,GDP排名第二的日本也未能幸免,近40年日本国内的GDP几乎就没有增长;1998年又收割了一次亚洲四小龙,四小龙从此偃旗息鼓,还顺便收割了一次中国香港,后来又准备收割中国。2007年次贷危机美国更是把灾害又传播到了全球。
那中国人,什么时候也能收割一次华尔街?
这是我当时在心里不断反问自己的问题。立定志向,要成为中国的金融投资大师。
这就是为什么我决心从银行离开,去做证券投资、信托和小贷业务,去做私募基金,一直到现在,我仍然在关注着金融市场。
有梦想本身就是一件了不起的事,希望我们都能为梦不知疲惫!
雄心勃勃想要成为中国的金融投资大师,并不是痴人说梦,即便失败也不丢人,至少我曾经追求过。事实上,我在股票市场上的投资也非常成功,当时我靠很少的本金,就积累了上千万的财富。
但想要成为金融大师,肯定要熟悉全球所有的金融产品,所以那时候我一边学习金融课程,一边也在实践,想在实践中走出一条路。
而中国的金融市场如果没有期货,就只是一条腿走路,不算是完善的金融市场。
人在一路顺遂的时候,想法也会更大。于是,我就开始期货投资,结果被现实狠狠上了一课。
2014年,因为白银期货遭受了巨大的损失,不仅失去了财富,连做中国金融投资大师的梦想也只能放弃了。
经此一役,我深深的意识到两个很现实的问题:
第一,无论一个人有多强大,哪怕是天才,他的力量也是有限的。一个人无法对抗西方的金融体系,中国的金融要实现弯道超车,必须是一批人在完善的体制下去完成。
第二,金融投资市场上最关键还是人性,理论的分析只能是辅助参考。在别人制定的游戏规则里很难实现自己的目标,投资市场本就是一个人性的市场。拥有超强的眼界,格局,心里素质非常关键。
我也发现,其实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易经》中,这个国学的源头里,早就藏着这些智慧,所以我决心用这些智慧跟现代金融学融合来培养未来的中国金融大师,相信总有一天他们当中有人能实现收割华尔街的梦想。
我曾在金融领域摸爬滚打,也曾创业,经历了从激情满怀到迷茫失落,到反省的转变,那种内心的挣扎和痛苦,我体验过,也内耗过,但最终也释然了。
而国学这个看似古老而包容广大的词汇,却蕴含着无尽的智慧与力量,它不仅是一种文化传承,更是中国人思维方式和生活态度的体现。
我们常常被各种琐事所困扰,内心充满了焦虑与不安。而国学中的心性修养,儒家的“仁爱”思想、道家的“无为而治”等,都能够帮助我们调整心态,以平和的心态面对任何挑战,不会让自己乱了阵脚,而这样的心态在金融领域尤其重要。
国学中的智慧也会为我们打开认知的新世界。在国学经典中,如《易经》、《道德经》的深邃哲理,都蕴含着对宇宙、人生、社会的深刻洞察。这些都能帮助我们提升思维能力,更能引导我们以更加宽广的视野看待问题,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方法。
在国学中,我们也看到了无数先贤以天下为己任、勇于担当的精神风貌。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担当精神,为我们树立了人生的标杆。
从国学智慧出发,依“道”而行,涵养心态、完善思维、直面风险,我坚信能共同走出中国金融的一条路。
而用中国智慧玩转现代金融,培养中国的金融大师也已然成了我的使命!
古人的智慧,不管到什么时候都不能抛弃!
国学在中国大陆断档了差不多一个世纪,近年来又开始重新受到人们的热捧,讲国学的人也越来越多。
但我可能不太一样,首先我是基于强烈的责任,也是基于之前几十年在金融领域的工作积累,开始投身于这一领域,但我的宗旨始终是“一边夯实自己,一边传播文化”。
目前的规模和影响力虽不大,但走的非常扎实。
在完善自己课程体系的同时,也在积极培养自己的弟子队伍和师资队伍。
我的祖辈徐特立先生曾希望办1000所学校,但他明白一个老师无法独自办成这么多所学校,所以他选择了办师范学校,培养更多的师范生去参与学校建设,我现在的工作思路也是这样。
我们的课程体系涵盖了少年国学经典、思维体系、心学体系、湖湘文化及其研学等多方面。
回想起自己第一次创业,虽然很快速带来了财富增长,但最终也遇到了一些瓶颈和问题,经过沉淀和反思,我深刻地明白:一个人能为社会、为文化做出贡献,或许才是最大的事业和核心价值。
从事国学教育以来,最感动是看到那些曾经沉迷于电子游戏、经常与父母发生冲突、不愿上学,甚至有抑郁症的孩子们,在我们的帮助下,逐渐走出困境,重拾对生活的热爱和学习的热情。
那一刻,我感受到了教育的力量,也为自己能够挽救一个孩子、一个家庭,甚至是一代有为青少年而感到自豪。
我始终认为人活着就得活出意义,能够利益到众生,哪怕倒下,也要让别人踩着自己的尸体前进,大家不要觉得这是夸张的空话,因为我就是在这样的教育下长大的。
我出生在书香家庭,曾祖辈徐特立先生是毛泽东主席最尊敬的老师,我深受他的影响,也深受湖湘文化的熏陶。
曾祖特立先生把辛苦赚到的每一分钱用于了学校的建设,让孩子们都能上学,他自己和家人却过着非常简朴的生活,经常穿着一身蓑衣、一双草鞋,在一师范也总和学生一起吃免费学生餐而不是吃更贵的教师餐。
即使身处高位,也要保持简朴的生活,把更多的财富用于社会公益事业。
而我的母亲更伟大,爷爷和父亲都去世得早,但她一个人撑起了这个家,一直把家风家教贯彻始终。
她的勤劳、坚韧、乐于助人的事迹都刻在我心里,即使再难,她也会把家里的东西给到更有需要的人,在她身上我学会了如何治学。
我在北京求学的几年中,每天从早到晚泡在图书馆里,几年读了上万册书,至今仍保持每天读书的习惯,这些都是受家庭教育的影响。
在我几十年的职业生涯中,我都秉持着这种家族的传承。我努力工作、积极进取、乐善好施,也得到周围人的认可和好评。
我很欣慰!
正是有这样的家族传承,才让我在创业维艰的时刻,向内自省!
创路上,经历了许多风风雨雨,很多事情现在回想起来,都很惊心动魄,但其中有件事让我特别痛苦,就是2014年在白银期货投资失败。
当时,我判断美国退出量化宽松政策,根据经验看这会导致美元升值,黄金、白银价格下跌,所以我们决定做空白银。
但我们的操作早了一步,一个月内亏损了8000多万(止损后仍上涨了几天),但认亏止损后不到半个月的时间,价格就远远低于了我们当时做空的价格。这意味着我不仅亏掉了自己的4000多万,还欠了别人将近4000万。
那是我人生中最黑暗的时刻,我甚至想过放弃一切,回银行去用年薪来慢慢偿还这笔债务,可即便是那样也需要几十年的时间,当时我无法接受这个现实,甚至想过轻生。
可最终还是挺了过来,原因是我坚信:物极必反,一定会有新的机会出现。
果然,不久我就获得了一笔资金。我用这笔资金继续投资,结果大获全胜,很快赚回了将近3800万,债务缩小到了200万。
我也瞬间满血复活,重拾了信心,但更多的是自省。
回想起那段经历,现在仍然心有余悸。当时的压力非常大,冬天睡觉都会出一身汗,分不清是睡醒还是睡着。这也是后来为什么我要研究国学、把心学作为国学里面重要方向的原因。
读书学习,是不问年代,性别和年龄的事!
我喜欢看书,可能也是受了祖辈的影响,我看过很多关于创业的书。
但如果要我推荐一本创业者必读的书,我还是会毫不犹豫地推荐《毛泽东选集》。
在我看来,毛泽东是一位卓越的领导者,他几乎凭借一己之力,就带领一群在各方面都不具备明显优势的民众,经过28年的艰苦奋斗创立了一个全新的国家,而这个国家的规模之大,数量之多,都是前所未有的。
从某种程度上说,毛泽东和共产党的经验对于创业者来说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读《毛泽东选集》,你会发现,这本书不仅教会我们如何选准目标、组建团队、建立企业文化,更是一本结合了中国国情、具有独特见解的创业指南,与西方的管理理论相比,它更加贴近中国创业者的实际需求。
这本书对我的创业之路影响深远,我非常真诚地推荐这本书给所有创业者,希望它能为你们的创业之路提供宝贵的启示和借鉴。
写在最后,给年轻创业者的建议:
创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也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一个国家的发展需要经营阶层的引领,而创业者正是这个阶层中的重要一员。
但在创业之前,你需要问自己是否做好了准备,包括物质和精神方面的准备,以及家庭和朋友的支持。
你还需要问自己是否能够接受失败,因为失败有时候是创业路上的家常便饭。
一个创业者首先需要具备的是积极向上的精神。这种精神不是心血来潮,而是来自心底的孵化和信仰。只有当你真正将积极向上、乐观的精神内化为自己的信仰和习惯时,你才能在创业的道路上坚持下去。
为什么而创业?这至关重要!
因为如果你的创业动机只是为了个人的名声和财富,那么你很可能会站错风口,走错方向,最后一败涂地。
相反,如果你是从他人和社会的角度考虑,前路或许艰难,但绝对是正路。
创业是一个痛并快乐的过程。你需要为你的企业和员工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时间,这意味着你无法再像以前那样悠哉地生活,但看着每一次梦想照进现实的时候,你会有很大的成就感。
创业一定是一场持久战,能有一定的基础和人脉当然好,但并不是说没有基础和人脉就不能创业,这些都是可以慢慢积累,所以这场马拉松一旦开始,就要坚持到底。
总编印象:
徐老师的人生经历丰富多彩,令人动容。在他的生命中,尝试过多种职业角色,我赞叹他这种不凡的适应能力和进取精神。
采访时,他说:其实不是所有人都能成为企业家,成为企业家是需要一种特殊的素质,我称之为“企业家精神”!这种精神包括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创新的思维方式、坚定的信念和领导力等。
而在他身上,我已经读到了这些精神,而且远不止于此!
我为他胸怀中国金融发展而折服,为他投身国学教育,传播中国文化而敬重。
他是你我创业路上,不能错过的老师!
口述:徐庆格 撰稿:九月 编辑:艾米 监制:全球创业人物实录
文稿皆经当事人同意,欢迎全链接转发、全文真实原创,不得单独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