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上海热线、安徽省歙县文化馆

打铁花和汪满田渔灯的火爆出圈

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

这股热潮也让人们感受到

传统非遗的无限魅力

嘿,你知道吗?

在这股热潮中

宣纸也悄悄走进了大众视野

向大家展示着它沉淀千年的厚重底蕴

一张张薄如蝉翼、温润如玉的纸张

在匠人的巧手中诞生,记录着万代春秋

而在社媒平台上

新时代的非遗传承人正紧跟潮流

用镜头记录、视频讲述、直播展示等方式

让更多人为这份独特的非遗魅力“一键三连”

小红书平台上,“宣纸小姚”的账号粉丝量达到2.4万,而在抖音、快手平台则分别拥有11.5万、8.2万粉丝量,较高的关注度让更多人通过“小姚”了解到宣纸这项千年非遗,而这也成为开启本次对谈的契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社媒平台“宣纸小姚”账号粉丝量众多

1

入行磨砺 修炼匠人意志

网络上的“小姚”本名姚云夔,1991年出生的他,2014年进入泾县红星宣纸厂工作,2016年调到泾县中国宣纸文化园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姚云夔2014年进入泾县红星宣纸厂从事晒纸工作

作为一名“90后”宣纸晒纸工,姚云夔跟同龄人的步调有些“不同”。

中专学数控技术,毕业后被分配到上海,在上汽集团开行吊车,在那呆了六七年,高收入伴随的高消费让他心生疲惫,便决定回到家乡另谋出路。

“离家近还方便照顾家里人,很多年轻人都向往大城市的生活,但回到家后,我最大的感觉就是心定了。”慢下来的生活节奏像一剂“定心丸”,给了姚云夔继续前进的动力。

彼时正在招工的宣纸厂进入了他的视线,国企单位、福利待遇各方面看起来都很“体面”的工作也吸引着一大批人争相应聘。凭借先前在小厂习得的些许晒纸技艺,姚云夔抓住了进厂的工作机会。

如今,姚云夔从事宣纸制作已有十一年,而跟他差不多时间进厂的年轻人大部分都走了,“做一行很苦,坚持下来的人寥寥。”

姚云夔回忆起以前在厂里的生活,每天4点就要起床、5点开始干活,夏季穿着汗衫和短裤在火热的晒纸焙面前忙碌,焙面高达50-80度,车间里酷热难耐;冬季纸浆池水冰冷,捞纸每天要浸泡上千次,很多捞纸师傅手上都有冻伤,背部也承受着长时间的弯腰之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捞纸师傅正在工作

图源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夏季高温天气,姚云夔晒纸过程

因此,宣纸生产常被形容是“水深火热”的过程,水深指捞纸的工序,火热则指晒纸的流程。这不仅是身体上的疲惫,更是心灵上的考验,然而即便在这样的艰辛之下,仍有一群人坚守在宣纸制作的岗位上,他们的坚持显得尤为可贵。

他们的可贵之处在于面对现代工业的诱惑,依然选择守护这门古老的手艺,他们知道每一张宣纸背后都是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于是,他们在艰苦中找到坚持的意义,成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宝贵力量。

2

一键三连 点亮非遗之光

“造纸不易,苦不堪言。幸事拥有宝,造纸术发明,宣纸千年不腐,得以让我大中华几千年前文化保存:史萌萌载,书画流传。”姚云夔在社媒平台的简介里这样写道。

“17年开始做抖音,19年做快手,近两年做的小红书、视频号,每个平台的粉丝量都还不错,也是给我自己一个信心,做好新时代的非遗传承人。”

踩在新媒体时代的风口上,姚云夔借助自己喜欢拍视频的特长做起了账号,拍了7年传播宣纸历史文化的短视频,让他收获了一众网友的喜爱,单条视频最高播放量已达7000多万,全网共有1.3亿播放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姚云夔拍的视频在抖音、快手等平台关注度飙升

视频里揭开了宣纸制作的神秘面纱,从原料采集加工到宣纸制作生产,诸道工艺环环相扣,工匠师傅们也是视频里的主角,一幕幕真实的记录让“晒”上云端的宣纸和手艺人赢得了大批网友的“一键三连”。

评论区里也洋溢着满满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这让姚云夔做自媒体的初心落了地:“起初是游客拍我工作的片段拍火了,后面我就想自己拍,拍摄、剪辑、运营都我一个人干,慢慢摸索,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把这些号做起来,让更多人了解和关注宣纸文化!”

造纸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宣纸是传统手工纸品中最为杰出的代表。姚云夔介绍,“我们这的宣纸是经过抗老化试验的,它的保存年限是1050年,但是保存得好的话,可以保存1500年。”

所以,宣纸自古有“纸中之王、千年寿纸”的誉称,加之韧而能润、光而不滑、洁白稠密、纹理纯净、搓折无损、润墨性强等特点,碑帖诗画因落笔宣纸而流传千古、流芳百世。

因此,精心打磨每一张宣纸是很多师傅对传统工艺的尊重和对文化传承的执着。他们身上的韧性和匠心匠艺深深激发了姚云夔“一辈子就干好一件事”的信念,也启发了他以新世代、新形式宣传推广宣纸这一千年古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馆藏宣纸

和书画作品展

走进宣纸的世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丈三”超级宣纸制作车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亲身体验古法造纸技艺中的捞纸技艺

图源宣城文旅

利用平台的破圈效应,很多游客慕名前来姚云夔现在的工作地——中国宣纸文化园。文化园静静坐落在泾县榔桥镇乌溪,是全国工业旅游示范基地,也是人类非遗宣纸技艺传习基地,传承记录着千年来的宣纸制作历史。

园区现由宣纸博物馆和宣纸技艺体验园两部分组成。在园内,可以到博物馆了解宣纸历史和技艺,欣赏馆藏宣纸和书画精品;也可以到宣纸技艺体验园参观最为传统的宣纸制作过程,体会捞纸、晒纸、剪纸等技艺的妙味。

“今年十一黄金周,我们文化园内每天游客量破万,来的人很多,大家对宣纸的疑问不少。”文化园展示目的高于生产,于是在完成日常工作后,姚云夔还会将科普的角色从线上代入线下,给来自天南海北的游客答疑解惑,将宣纸的魅力传递给每一位到访者。

“我师傅是毛胜利,大国工匠、党的二十大代表;我同事也是全国劳模各种荣誉加持。”和待在宣纸厂里不同,现在姚云夔身边都是比自己年长许多、资历丰富的前辈,这让他更加坚定了要把宣纸和造纸术通过社交媒体好好推广出去,让更多人见识这项沉淀了上千年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守本心、走新路,做好新时代非遗传承人

2006年,宣纸制作技艺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宣纸制作技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宣纸文化正走向全世界,姚云夔自己也有着满满的期许:“现在我就是努力提高自己的技艺,多挤出时间拍拍视频,争取让更多人‘一键三连’,让非遗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光彩。”

在非遗传承上以“山止川行,步履不停”的姿态走出一条“新”路。此刻,还有无数位“宣纸小姚”在路上,向他们致敬。

内容来源:网易安徽

图片来源:见文中来源,如有侵权请与本公众号联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