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我国同时面对美国和苏联的军事威胁和经济封锁,为了应对紧张的国际形势,1964年毛主席做出了三线建设的伟大决策,三线建设共历时17年,它是中国历史上一次规模空前的重大经济建设,在毛主席“好人好马上三线”、“备战备荒为人民”的号召下,上百万工人、干部、知识分子、解放军官兵和上千万民工参与到声势浩大的三线建设。
中苏关系破裂以后,苏军在七千多公里的边境线上一度部署百万大军,还曾扬言要对我们进行“外科手术”式的打击,美国依靠强大的海上力量,自朝鲜战争以后长期窥探我国,1964年为了打开我们的南大门,发动了对越南北部的大规模轰炸。而我国当时主要的工业基地集中在东北、西北、华北、东南沿海地区,这些地区都处在敌人的火力范围内,三线建设就要改变被动的工业布局,将建设重点放在西南、西北、豫西、鄂西、湘西等十三个省市和地区的三线地区,一线地区的战略工业整体搬迁或将部分车间内迁到三线,将三线地区打造成我国第二个工业基地和战略大后方。
陕西因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环境,成为继四川、贵州、云南第四大三线建设重点省份,063基地就诞生于三线建设时期,主要负责固体火箭发动机的研发和生产。最初基地计划建在四川泸州、内蒙古呼和浩特,几经周折,最终落在陕西秦岭腹地的渭南专区蓝田县普化公社(今西安市蓝田县普化镇)河湾村,1967年10月,063基地正式破土动工,整个建设是在高度保密状态下进行的。
063基地的建设得到来自北京、辽宁、广东、河南等地的内迁院所的大力支持,大批援建者放弃大城市优越的生活,告别亲人,毅然决然的来到秦岭的大山深处。刚到蓝田的建设者们生活极其艰苦,他们住在席棚子、帐篷中,一部分技术人员住在一座名为“水陆庵”的六朝古刹,由于所处深山,上万建设者的生活物资都需要从外部汽运过来,有限的运输能力很难满足实际需求,所以早期建设者们只能吃粗茶淡饭,喝山里的溪水。
“靠山、隐蔽、分散”是三线建设的基本要求,063基地下属的各个单位基本都是围绕秦岭而建,为了在合适的地方进行厂房建设,其中一个单位将山体整体削平改河道,在当时缺少重型专业设备的情况下,工程的艰巨程度可想而知,就是放在如今,也是一项非常大的工程。当时063基地下属厂用了两年多时间,修建一条3000多米的隧道车间,后来因国际局势缓解,这项工程中途废弃。
1980年我国结束三线建设,三线军工企业大多改制转产,但063基地建设被保留下来,继续修建,1982年整个基地建设基本完成,1982年10月12日,我国第一种使用固体燃料的弹道导弹潜射成功,标志着我国真正意义拥有二次核反击能力。1974年8月我国第一艘核潜艇加入海军作战序列,但一直缺少战略核导弹,虽然1980年5月18日,四川062基地成功向太平洋试射洲际战略导弹,但那枚导弹是采用液体推进剂发动机,该款导弹发动机复杂,作战时加注燃料用时长,机动能力差,063基地固体燃料发动机研发成功,标志着我国战略武器迈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063基地的规模非常庞大,每个下属单位的厂区都称得上是一个军工小城,除了办公楼、车间以外,生活区的设施也是很完善的,设有职工家属楼、俱乐部、子弟学校、幼儿园、商店、职工医院等,子弟学校的老师很多来自大城市的援教,职工医院的医务人员也有来自北京、西安等地的支援医生,因此基地内学校和医院的水准很高,整体教育水平和医疗水平高于地方。大山中的生活是很空洞乏味的,为了增加职工的业余生活,各个厂区每周至少播放一场电影,当时流行阿尔巴尼亚、南斯拉夫电影,每当放映日都是座无虚席。
063基地建设的时候,由于处于全面备战时期,厂区都建在深山中,这些地方交通不便,制约了各厂区之间的联系,到了90年代初,063基地陆续搬出大山。如今063基地的厂房大部分被荒废在深山之中,接受岁月的洗礼,只有少部分厂房被利用。这些颇具年代感的建筑仿佛是一位上了年纪的老人,在向后人讲述063那段跌宕起伏、激情燃烧的岁月,破败的厂房给人以凄凉的感觉,但依然掩盖不住它的雄伟和伟大,更掩盖不了063的不平凡,因为063是我国航天固体火箭发动机的摇篮,大国利器从这里鹰击长空,拒敌人于万里之外。
三线虽然远去,三线军工人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应该得到传承和发扬,三线历史也将被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