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我们伟大的领袖毛主席,是一位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

正是因为有了毛主席的高瞻远瞩,才造就了新中国的辉煌篇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却他优秀的革命战略眼光外,毛主席对于诗歌,哲学领域,也有着相当深的造诣。

历史学家周谷城,更是毛主席的知己好友,两人经常挑灯夜谈,私下讨论政治以外的文学知识。

1958年,毛主席到达杭州召开重要会议,而此地正是好友周谷城教书的地方。

待会议结束后,夜幕已经降临,但毛主席仍怀抱着极高的热情,想要邀请周谷城等众多老友进行交流切磋。

周谷城收到毛主席的秘书来电邀约后,没有半分犹豫,立马来到了毛主席下榻的酒店。

一同前往的还有众多文人墨客,为了缓和紧张局促的气氛,毛主席便面带微笑地问大家道:“关公很出名,那他到底姓什么呢?”

众人疑惑,关公名叫关云长,难道他不姓关吗?尽管在座的都是有名的学者,但都被这个问题给难住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也有一些人给出了自己猜想的答案,但都被毛主席笑着否决了。

眼看此时,无一人答对,毛主席只好将关公的生平往事娓娓道来,众人听后皆心悦诚服,感慨毛主席博学多才。

那么,关公到底姓什么呢?毛主席为何提出这个问题,他想对周谷城等一众人,表明什么观点呢?

01

1913年,彼时15岁的周谷城,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考入了湖南长沙省立第一中学,在校期间,其成绩一直遥遥领先,并经常受到国文老师袁吉六的表扬。

“我在第一师范教书时,古文最好的学生是毛泽东;在省立一中教书时,古文最好的是周谷城。”此话正是出自袁吉六老师之口。

从此可以看出周谷城与毛主席的渊源颇深,两人师出同门,并一直是老师的得意门生。

1921年,周谷城回到湖南长沙任职第一师范的论理课老师,凑巧的是,此时的毛泽东刚好是湖南一师附小的主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两人在朋友的引荐下相识,并逐渐成为知己好友。每当吃罢晚饭的时候,毛泽东便来到周谷城的住处,两人从中外古今聊到人生哲学,每次都有说不完的话题。

一天晚上,毛泽东照旧来到周谷城的住所。只见周谷城房间内摆满了各种各样的书籍,除了一些著名的历史著作外,《资本论》三个醒目的大字,很快映入了毛主席的眼帘。

毛泽东看到后,便开门见山地问道:“你读这些书,难道不怕惹麻烦吗?”

而周谷城也大大方方地回应道:“怕什么,该不会惹什么麻烦吧!”

周谷城坦诚,早在五四运动时期自己就参与了学生运动,并骑着毛驴向京郊附近的父老乡亲们宣传五四运动的精神。

这一份爱国赤子之心,让毛泽东感到深深地震撼和折服,从此他将周谷城视为不可多得的灵魂好友,两人的话题不再局限于文学知识探讨,更多的是关于国家大事与民生问题。

两人的对话,如同清风朗月,从不藏着掖着,可能正是这份坦诚和无畏,两人才惺惺相惜。

随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毛泽东在李大钊,陈独秀的影响下,怀揣着崇高的革命理想,走上了民主独立的革命道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毛泽东的耳濡目染下,周谷城也开始学习起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

作为一个文人,周谷城无法像毛泽东一样义无反顾地加入共产党,但他愿意身体力行地践行着为工农大众服务的理念。

最让周谷城印象深刻的一幕,便是毛泽东在长沙,鼓励发动身边的工农人民投身到革命队伍中的那段发言:

“阶级斗争是没有妥协、没有中立的余地的,比如一条大河,你在里面游泳,老不靠岸,既不爬上这一边,也不爬上那一边,终究是要被水淹死的……”

当时的毛泽东,虽然脚穿着破烂不堪的草鞋,裤腿也卷得很高,但周谷城却觉得当时的毛泽东就像日出东方的太阳,光芒万丈,势不可挡。

随着农民运动的爆发,毛泽东很快便投入到了战斗中,而周谷城却一直坚守在自己热爱的历史研究领域,并投身到了上海靠卖文为生的忙碌生活之中。

虽然身处异地,但两人空闲之时,便会经常书信往来,并对于国内形势进行积极探讨,一直保持着联系。

02

1926年,正值国共合作北伐期间,周谷城来到了广州。而此时的毛泽东,身负革命宣传工作,并创办了农民运动讲习所。

听闻周谷城的到来,毛泽东喜笑颜开,他忙完手边的工作后,立马来到了周谷城入住的酒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再次见面的二人,无数的肺腑之言皆有了诉说的对象,两人从白天谈到了晚上,依旧不舍得分开。

谈话期间,毛泽东提出了自己目前遇到的难题,为了让大家踊跃参与工农革命,他一直筹谋着寻找一名优秀的讲习所老师。

现在正合时机,毕竟周谷城对于历史颇有研究,并对于国内形势有着深度的剖析,如果可以留下胜任讲习所的导师,再合适不过了。

眼看盛情难却,周谷城也格外动心,但考虑到此前已经受聘担任了湖南一师的正式教师,实在没有分身乏术,留下来为革命事业工作,只能先行谢绝。

倍感遗憾的毛泽东并未强留周谷城,在周谷城停留广州两周后,毛泽东更是亲自将其送到广州城门口,目送着对方的离开。

虽然周谷城并未留在广州出任讲习老师一职,但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心中的革命壮志。

在回到长沙后,周谷城立马便筹划起了教职员工联合会,希望以此来动员全国各界人士,加入到革命队伍中去。

03

1927年,周谷城辗转来到了革命根据地武汉,并开始整理有关农民运动的资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此刻的毛泽东,因为北伐军占领了武汉,为了亲自指导全国工农协会的工作,他长途跋涉再次回到了汉口。

距离上次两人见面,已经足足过去了大半年,但不论身隔多远,何种境地,两人都彼此挂怀,始终不忘爱国之志。

眼见周谷城如今思想觉悟比之前更为积极努力,毛泽东便再次邀请他来到自己所组织的全国工农协会中工作。

毛泽东的诚意用三顾茅庐来形容,也绝不夸张。周谷城见状,也不好再推脱,便满口应允了下来。

在周谷城成为全国农协会的宣传干事后,两人便经常在一起工作谋略。

对于农民运动的问题,周谷城可谓见地颇深,他深入洞察农村社会百态,并花费心血完成了《农村社会之新观察》的文章。

在毛泽东读过这篇文章后,竟直接拍手叫绝道:“这文章是花了功夫的,最好能在报纸上发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得到毛泽东的肯定后,周谷城可谓干劲十足。他随后就找到了中央日报的新闻编辑,将文章在报纸的副刊上,连续登载了一周。

文章一经曝光,立马引来社会各个领域人物的关注,并为农民运动奠定了强有力的基础。

就在全国农协会的队伍日渐壮大之时,蒋介石和汪精卫却不顾人民的利益,发动了反革命战争。

一场声势浩荡的革命之路,从此走向了低潮,毛泽东只能继续回到湖南农村,开展后续的工作。

周谷城则因为发表《农村社会之新观察》这一篇文章,受到了拘捕。幸亏得到好友的帮助,他才幸免于难,从此逃亡上海。

一别之后,两人各自奔赴在自己的战场上。毛泽东在前线指挥作战,与敌人展开激烈的斗争;而周谷城则继续教书育人,以先进的文化知识,为每一位学者,志士,注入爱国灵魂。

04

抗日战争胜利之际,为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毛泽东心甘情愿奔赴重庆与蒋介石进行和平谈判,尽管蒋介石有着“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他也甘之如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在蒋介石料定毛泽东为了个人安危,肯定不愿以身犯险的时候,毛泽东却登上了前往重庆的飞机。

为了使自己的阴谋得逞,蒋介石严令国民党的各大报社,禁止刊载毛泽东来到重庆的消息。

但重庆《大公报》却反其道而行之,直接将毛泽东来到重庆的消息以大标题的形式,爆炸式地进行宣传。

而周谷城正是通过这份报纸,得知了毛泽东来到重庆的消息。多番打听下才了解到毛泽东的下一个行程,即出席中苏文华协会的茶话会。

为了见到这位18年未见的革命好友,周谷城早早就等在了茶话会的门口。

只见此时的毛主席,身穿蓝色上衣,头戴白色帽子,缓缓进入会场。而周谷城远远看到后,便一路小跑来到了主席的身边。

周谷城激动地双手颤抖,并牢牢握住了毛主席这位知己好友的手,而毛主席也定眼看了又看,并问道:“您是周谷城先生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听到主席呼唤自己的名字,周谷城情不自禁地湿了眼眶,他控制了下情绪,说道:是的。

得到确认后,毛主席的眼睛中瞬间出现了一道光,他再次将周谷城的手深深地握了又握,并说道:‘一十八年了!’

周谷城愣了一下,他显然没有想到,毛主席竟能将两人分开的时间记得如此清晰。

感动之余,周谷城关心地问道毛主席:“你从前胃出血的毛病好了没有?”

虽然此刻的毛泽东,已经贵为主席,但他却没有丝毫的架子,甚至幽默地回道:我这个人啊,生得很贱,在家有饭吃,要生病,拿起枪当‘土匪’,病就没有了。

听到毛主席的回复后,周谷城被逗得哈哈大笑,两人在茶会结束后,又再次谈起了许多往事,以及新中国建设的美好未来。

05

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日理万机,每日为国事繁忙。而此刻的周谷城,依旧是一位教书先生,虽然身份地位悬殊,但两人依旧心系彼此,互相帮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58年,周谷城发表了《形式逻辑与辩证法》一文,文中涉及到反对苏联专家的一些逻辑观点,一时间国内舆论此起彼伏,周谷城成为了众矢之的。

当时我国在经济建设方面,大部分还需要苏联的援助。不论是理论知识,还是实践真理,几乎没有人持反对意见。

然而周谷城却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公然反对苏联的观点,这在当时的人们看来,确实有点石破天惊。

而毛主席也因为舆论的声音,再次审视了周谷城所发表的文章。在他看来,这些观点不失公正,只是世人还未详参一二。

为了对好友周谷城进行支持和安慰,这才有了毛主席深夜聚集众多学界好友的局面。

眼看这些学界好友一言不发,毛主席为了渲染气氛,这才引出了这个话题:“关公很有名,那他到底姓什么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见众人无人答对,毛主席便将关公的故事娓娓道来。原来,当年的关公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结果造成了人员伤亡,无奈只能一路逃到了潼关。

而潼关的守门侍卫,见到关公便直问其名,为了不暴露自己的身份,关公抬头看去,刚好看到了潼关二字,便脱口而出:“在下关云长!”

当大家再次问起,关公到底姓什么之时,毛主席笑道:

“他姓冯,我曾在清代学者梁章钜写的《归田琐记》中读到过关羽‘指潼关为姓’的故事,不过这也只是一家之言,具体的还要等日后的史学家进行考证。”

在毛主席的解释下,众多学者自叹不如,紧接着大家才开始步入正题,探讨起关于苏联逻辑观点的问题。

席间,毛主席充分给予了周谷城认同,并鼓励众多学者大胆说出心中所想,也正是因为毛主席的支持和鼓励,周谷城的逻辑观点才逐渐被世人所接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君子之交淡如水,这句话用来形容毛主席与周谷城两人的友谊,再合适不过了。

虽然平日各自奔波忙碌,但是当对方需要帮助之时,朋友永远会给出最理性的分析和支持。

即使贵为一国领袖,但他那和蔼可亲,以诚待人的态度,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楷模和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