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明一代宦官之祸,视唐虽稍轻,然至刘瑾、魏忠贤,亦不减东汉末造矣。《廿二史劄记》
东汉、唐朝、明朝,都是中国历史上持续时间较长、国力比较强盛的大一统王朝,然而,它们却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无一例外地中了宦官专政的“毒”,那么,在这三个强盛的王朝中,究竟哪一朝的宦官专政危害最大?
一、东汉宦官专政是王朝灭亡的催化剂
东汉宦官集团的出现与成长并非偶然,而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在东汉中后期,由于皇帝大多比较短命,因此造成继位的皇帝年级较小,为了更好地掌控朝政,对抗外臣,皇帝的母亲,也就是太后,大多选择任用血缘关系较近的外戚,这样一来,越来越多的权力就转移到了外戚的手中。
而随着历史的发展,外戚手中的权力越来越大,反过来也对皇权造成了威胁。这个时候,新皇帝为了对抗外戚,则选择信任陪着自己长大的那些宦官们。
在皇帝的信任与帮助下,宦官的权力越来越大,直至权倾朝野。
与士大夫出身的外戚不同,这些宦官在掌权后,开始追求享乐,大肆搜刮民脂民膏,激化了与百姓的矛盾;另一方面,外臣与外戚也对宦官掌权不满,阶级内的矛盾也进一步激化。
最终,不可避免地爆发了东汉末年的“黄巾军大起义”和“十常侍之乱”,最终导致了东汉王朝的灭亡。
可以这样说,东汉王朝的灭亡有很多原因,宦官专政并不是最主要的原因,但是宦官专政却激化了阶级矛盾,成为了阶级矛盾最终爆发的催化剂。
二、唐朝的宦官对皇权威胁最大
与东汉的宦官专权不同的是:东汉宦官的权力来自于皇帝,皇帝对宦官们基本拥有绝对控制权;但唐朝宦官的权力最初虽然也来自皇权,最终却反噬了皇权。
众所周知,在唐朝中后期,藩镇割据成为威胁唐王朝统治的最大毒瘤,皇帝们绞尽脑汁地想削弱藩镇的权力。
在这种形势下,唐王朝的宦官们登上了历史舞台。
最开始,唐王朝的皇帝视宦官为家奴,是用来限制武将们的权力的。
皇帝大量派遣太监去军队做监军,制约将军们的权力,但是这一行为却并没有收到皇帝们想要的效果。
由于监军的掣肘,导致唐王朝“中央军”的战斗力下降,同时也导致了宦官的权力急剧膨胀。后来宦官们甚至控制了禁卫军,可以直接干涉皇位的废立。
因此,唐朝的宦官,发展到最后,对皇帝本人的威胁最大。
三、明朝的宦官对民族的伤害最大
与东汉、唐朝的宦官专权不同,明朝的宦官专权是制度性的专权,因此危害也最大。
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了丞相制度,自己大权独揽,但是在享受大权独揽的快感的同时,朱元璋也背上了诸事躬亲的沉重负担。
虽然朱元璋自小是个苦孩子,不怕吃苦,但是他的后代们却大多是在深宫中长大的,吃苦精神极差,无法做到什么事都“躬亲”的地步,于是慢慢地出现了“司礼监”“秉笔太监”这两个“特色”职务。
就这样,宦官们的权力从制度上被固定了下来。
而这种做法却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
宦官们掌握了权力之后,为了私欲,对内打压大臣,对外欺压百姓,而最具破坏力的,就是宦官集团与士大夫集团的政治斗争。
宦官们被制度化的权力,是不可能通过几场宫变而消解的,因此宦官集团与士大夫集团陷入了长时间的斗争,在斗争中,宦官集团对士大夫集团的无情打压严重破坏了封建社会的官僚制度,而士大夫集团对宦官集团的反击也背离了科举制“学而优则仕”的选拔原则。
被制度化的宦官权力,最终反噬制度,让整个民族的政治传统与官僚体制都受到了重创。
因此,纵观三朝的宦官专权局面,危害最大的当属明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