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是伟大的军事家、战略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立下了赫赫战功。先后6次负伤,其中头部两次负伤,将军逝世后,家人从他火化的头颅骨灰中,发现了三块弹片。
1955年授衔时,毛泽东主席有意将粟裕授予元帅衔,但被粟裕极力推辞,可毛泽东认为粟裕“大将”还是要当的,而且须为十大大将之首。
就是这样一位功勋,淡泊名利,他说:“评我大将,就是够高的了,要什么元帅呢?我只嫌高,不嫌低。”更不居功自傲,从不因为自己的事给国家添麻烦,甚至在常人看来极其普通的回家看看的愿望都未能如愿,曾经三次筹划,又三度放弃。
那是1949年,解放军渡江前夕。老战友陈毅深情地问粟裕:“老伙计,你离家二十多年了,想不想家?”一句话勾起了粟裕的思乡之情,回答说:“我家里有老母亲、哥哥、姐姐和两个妹妹,怎么不想?现在我只能以战斗胜利的消息,借反动派的报纸,遥远地向家乡人报喜,让家里人知道我还活着。等全国解放后,我再回家去看看他们!”
解放军渡江后势如破竹,粟裕的家乡很快也解放了。陈毅提议派一个排的兵力作为警卫,护送粟裕回家探亲。听说要派一排护送,粟裕觉得过于兴师动众,接着又听底下部队报告,通往他家乡会同路上的雪峰山还有残匪,保卫部门坚持要派一个加强连护送,以确保安全。粟裕觉得眼下战事正紧,不应该如此增添组织的麻烦和分散自己的精力,遂谢绝组织的好意,放弃了回家的计划。
1958年,粟裕到长沙检查工作,恰好家乡会同县县也到长沙开会,便与县长有了一次谈话,亲切询问起了家乡的情况。言谈中流露出想顺道回一趟阔别已久的家乡之意。可当听说正在大搞生产建设时,将军担心自己这一回去会影响当地的生产,只好再次打消回乡的念头。
1981年,粟裕住进了301医院。粟裕的堂弟粟多瑛带着弟弟等前去看望。尽管兄弟们谈话只有10来分钟,可粟裕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如火山般喷发:“老弟,叔叔、伯伯们还好么?”“老弟,乡亲们生活还好么?”“老弟,后山上那片枫树还在么?”“老弟,山上的茶树还结籽么?”大将想家了!于是,相关部门忙去安排。
1981年春节前,张震、李旭国将军和粟裕的秘书朱楹来到会同“打前站”。他们把粟裕故居、门前的小溪、山后的大枫树、山坡上的油茶树等都一一拍了照,同时又带去了家乡的土特产冬笋、腊肉等……可是,粟裕仍然没有回来。
粟裕的身体一直不好,于1984年2月5日在北京病逝,享年76岁。将军16岁离家投身革命,整整60年,没有实现回家看看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