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理学兴盛,儒家的地位彻底超然于佛道,但是在唐代的时候,其实还算不上儒家的天下,佛道都曾有过兴盛之时,一度能与儒家分庭抗礼。
唐末韩愈的时候,将圣人之学描述成道统之论,是尧传舜,孔传孟,而在孟轲死后,圣人道统就宣告断绝。荀子荀卿因为主张性恶论,与理学的仁义礼智信相冲突,因此不得入儒家的圣人之列。
由于理学的缘故,原本只能说是儒家先贤的孟子一跃成为堪比孔子的亚圣,在宋末的文天祥遗言中说“孔曰成仁,孟曰取义”,足见孔孟的地位在此时已经并列。
理学有点类似于克伦威尔时期的英国清教徒,要求清心而寡欲,吃饭可以,但是想要山珍海味这就是人欲,是必须克制的。但是,从明清小说的繁荣来看,显然儒家的道德君子终归都是些假道学,没真想着要存天理而灭人欲。
理学其实有着并兼佛道的特性,构筑起了儒家独有的天地观念,也推崇格物致知、探求天理,但是没有提出具体的格物方法,于是理学儒生就只能坐而论道,再或者就像王阳明格竹子终究没能悟出什么,干脆就抛下理学,跑去发展心学了。
明清小说中,最常见的就是男女间的青葱恋情,才子遇见佳人、书生夜会狐仙,比如有个故事中,才女招亲,写出上联:“牵牛喝水嘴对嘴”,看似简单但是就是没人对得出来,于是就有秀才出场,妙对出下联“策马过滩蹄踩蹄”,知道谋得佳偶,女子不禁羞涩,顿时红了脸。
明清时候兴盛的话本都是此类故事,像《牡丹亭》或是《西厢记》,虽然故事情节不同,但终究脱离不了才子佳人的框架。佳人如杜丽娘哀怨自己“颜色如花”却“命如一叶”,书生柳梦梅则是落魄公子,因缘际会而成就眷侣。
但是实际的情况里,门当户对即便在现在都是不少人的择偶标准,家境悬殊的书生和千金,怎么可能有机会成婚配?不过此类故事热销于市井间,就如现代的网络小说的快餐文,虽然文笔情节拙劣,经不起琢磨,但是读起来非常切中读者的喜好,因此市场广阔。
对于不怎么出闺阁的女子来说,这类书籍恰好满足了她们对爱情的幻想,而落魄书生自然也梦想能和佳人结为良缘,兼之说书人绘声绘色地讲述,出彩的作品当然风靡于江左繁华之地。
心慕美色、宴席、精舍,是人之常情,说不上有什么不对之处,理学的道德君子们估计自己都无法遵循,但口头上一个个是能说会道,“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孔子都没有否认的东西,理学实在有些滑稽可笑。
你知道古代有什么著名的才子佳人小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