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前,一个志愿军老兵以交换战俘的身份回到祖国,却怎么也没想到,等待他的是开除党籍军籍的处分。明明为新中国忍辱负重,明明是弹尽粮绝被俘,竟被“叛徒”两个字压得生生抬不起头来。
穿军装的吴成德
他叫吴成德,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归国战俘中,级别最高的人。
吴成德
一九一二年初,民国初成、溥仪退位。
同年十月,山西新绛县一户姓吴的家庭迎来了一个呱呱坠地的新生儿,父母希望他有德行,有操守,给他起名叫吴成德。彼时华夏大地深受前一年所发生的辛亥革命的影响,乃至之后数十年思想解放的风潮在全国各地如燎原之火般星罗棋布,这风潮自然也影响了少年吴成德,使得他对读书习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吴成德本人也在这方面表现出了不凡的天赋,青年时期就已经能以教员的身份在小学教书。
广泛阅读各种书籍的经历让吴成德对国家、对民族、对未来都有了新的想法和见解,而“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的诗词也点燃了他的满腔热血,心中尽是矢志报国的抱负。在这种积极思想的影响下,吴成德于1937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因为此前有过长久读书写字的经历,吴成德在山西太原军政班的成长速度比同期的其他战友更快,表现也更加优秀,出众的文化素养使得他一毕业就被任命为新绛县自卫队政委。
1937年3月,太原军政训练班七连一班学员合影留念
当上政委的吴成德并不将此视作人生的终点,也没有将自己局限在政工工作中,无论是在随后爆发的抗日战争还是解放战争中,吴成德一直身先士卒,在战斗中也表现得勇敢而顽强,逐渐成长为一名出色的指导员,并最终亲眼目睹了新中国的成立。念及吴成德在十几年战争中的出色表现,解放战争胜利后的他被任命为解放军六十军一八零师的政治部主任。
反观吴成德过往的三十八年,说顺风顺水未免有些过分,即便称不上多么波澜起伏,至少也面临了不下百次有惊无险的经历。此时的吴成德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也是新中国成立过程中一名功勋卓著的功臣,如果世道从那个时候开始太平下去,毫无疑问他是可以平静度过后半生,在暮年时以军人的身份颐养天年的。
然而天不遂人愿,朝鲜战争的开幕为吴成德的人生增加了新的转折和变数。
第五次抗美援朝战役
一九五一年三月,吴成德所在的第三兵团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迅速入朝,受客观条件的影响,第三兵团在入朝一个月之后就面临着朝鲜战争中的第五次战役。那时志愿军战士们无一不对战争抱有必胜的信心,在彭老总的指挥下,志愿军入朝后的前三次战役都获得了喜人的战果,第四次战役尽管有些差距,但也和装备精良、远超我军的美军打得旗鼓相当。志愿军入朝不过一年左右的时间,就已经光复了三八线以北的土地,甚至一度打到当时的汉城,也就是如今的首尔。
跨过鸭绿江的志愿军部队
连战连胜使得志愿军的斗志空前高涨,也给了彭老总满腔的信心,打算趁此机会一鼓作气,完全解放整个朝鲜半岛。但不要忘了,彼时的志愿军面对的是世界上最先进的部队,他们在战争中也会学习对方的战术,并将自己的优势结合研发出新的战术。尤其在朝鲜战争进行到后期时,原本好大喜功的美军总指挥麦克阿瑟被换下,接替他的是手段细致老辣的李奇微。
当乘胜追击的任务下达至每一位志愿军战士耳畔时,大家的热情无不空前高涨,都感觉这场战争胜利在望。从国内迅速开拔至此的、吴成德所在的一八零师义不容辞担任起了先锋的任务。但在这第五次战役中,美军仗着强大的机动能力和从我军学到的纵横穿插战术,对我军实施了引诱和包围。即使当时的志愿军指挥官察觉到这种危险并下令大家回撤,但排头的一八零师是无论如何也来不及了……
吴成德所在的一八零师就这样陷入美军的包围圈。当时吴成德部队所收到的命令是原地驻扎,阻击敌军三天。在抗日战争中积累了大量经验的吴成德很出色地完成了这一任务,并在阻击的最后一天收到了撤退的命令。但就在准备带领部队撤退之时,又一股美军机动部队从撤退方向上半道杀出,将吴成德所部堵在中间,使一八零师就此面临进退两难的局面。
面对这种情况,吴成德从电报中获知上级要求他们固守以待支援,但不久后又收到第二条电报,要求一八零师尽快突围。收到后一份电报之后,吴成德就已经明白军部无力再支援一八零师,于是召集一八零师所有干部开会,探讨突围的方法。
朝鲜战争中的美方机动化装甲部队
会上没有人主动说话,大家都明白上级下达撤退命令的原因,而周围的土丘也被美军的炮火炸成了平地,在对方密集的炮火阵列下,己方根本就没有多少活动空间,也就是说各位将士如果直接突围,将面临敌方最凶猛的炮火。
“分散突围吧,这是最后的办法了。”有人说。
分散突围意味着必然会展开游击战的战斗策略,但游击战要确保两个前提:一是战士们对当地的环境足够熟悉,能够从游击战过程中获得足够的粮食;二是当地的地形条件需要达到一定的复杂程度,方便部队及时灵活采取各种战术策略。
然而一八零师是远赴朝鲜半岛作战,第一条自然达不到;至于第二条,南下追击意味着志愿军抛弃了朝鲜半岛北部山地高原的天然地形屏障,在美军的自动化部队面前,游击战的灵活性也因此消彼长受到更多的限制。
可惜当时的条件仅有分散突围这一条路可走。在确定了分散突围的策略之后,吴成德骑马视察各路部队的准备情况,敦促大家尽快完成突围准备,一旦美军包围圈成型,一八零师一个都跑不出去。视察是顺利的,突围也算得上有惊无险,吴成德作为高级指挥官之一,将自己所率部队的突围放在最后。可当他越过一个小山口时,吴成德突围的步伐不由得停了下来。
和母亲在一起的吴成德
在他面前稀稀拉拉躺满了上百名伤员,这些战士们因为受伤行动不便,跟大部队“脱节”了。战士们原本以为只能在这等待美军的炮弹,没想到等来的是自家的政治部主任。此刻伤员们看着眼前的吴成德,原本空洞的眼神中又一次燃起了希望。
“吴政委,我们能冲出去吗?”
“吴政委,前面有多少敌人?”
“吴政委,你一定要带上我们啊!”
没有人知道当时的吴成德经历了怎样的思想斗争,其实如果他立马开拔,是能追上前方撤退的师部的,但吴成德做了另一个决定。
他下马,掏枪,一枪打死了自己的战马。
“政委?!”随行人员大吃一惊。
吴成德没理随行人员,而是看着眼前的伤员们一字一顿地说:“同志们,我不知道我们能不能冲出去,我也不知道前面有多少敌人,我只知道,我们志愿军从不抛下战友!我与大家共存亡!”
他的发言再次点燃了战士们的斗志,大家在吴成德的安排下化整为零,开始了突围活动,但为时已晚,所有的道路都被美军以火器封锁,众人没有贸然冲击包围圈,而是在吴成德的安排下展开了游击战。
美方公布的抗美援朝战场老照片
即使是在天时、地利、人和均不具备的艰苦环境下,吴成德依然率部展开了对美军的游击战,并坚持了14个月,最终当他兵败被俘的时候,身边只剩下两三个人。而吴成德的游击战也使美军吃了不小的苦头,因此他在被俘之后受到“特别关照”,在将他关进釜山战俘营之后,美军联合国民党方面对吴成德进行了无所不用其极的劝降和逼供,许诺他荣华富贵。
他们看出了吴成德的身份,想从他口中掏出有用的情报,就把吴成德关在全黑的房间里,用两个高音喇叭一刻不停地对他喊“快交代”;随后他们还对吴成德上电刑,试图破坏他的神经系统,让他自己把情报吐出来。
没用,这条铁骨铮铮的汉子嘴巴像是被钢水灌过,怎样他都不松口。
一部分志愿军战俘被装船送往台湾,美军这么做是为了从精神上羞辱他们
吴成德在釜山战俘营度过了近一年的岁月之后,时间来到1953年的7月,抗美援朝战争进入尾声,吴成德也随着战俘交换工作被移交回来。我军的代表虽然有思想准备,但在见到吴成德的时候也没想到,眼前不过九十多斤、风烛残年、头发稀疏的中年人,竟然就是当年那个130多斤的、结实而魁梧的指导员。
英雄末路
对祖国的信念让吴成德终于支撑到回国这天,但国内的局势变化却令他始料未及。
“我们还不如在战场上死了。”一同归国的某个战俘老兵这样对他说。
当时国内认为志愿军战士只能走两条路:要么在朝鲜战场上永驻英魂,要么伴随着胜利的凯歌回到祖国的怀抱。战俘?志愿军不能、也不该有战俘,战俘的存在就是志愿军的耻辱。
被美军强行刺字纹身的战俘
吴成德想不明白,自己响应国家的号召,跑到美军的包围圈里给战友们殿后,啃草皮挖树根打了十四个月的游击战,在集中营里受审挨训还天天骂美国大兵和国民党,怎么回来以后就摇身一变,成了对不起党和国家的逃兵了呢?
而昌图归管处对吴成德的结论更是让他心头一震:
一是认定吴成德在当时提出一八零师分散突围的主张,导致一八零师万余人的部队仅剩不足四千,因此他应当负有主要责任;二是认定吴成德在被俘后表现出思想和行为上的屈服,主动交代自己的党员身份和地主出身,因此有着回到国内从事间谍工作的嫌疑;三是认定吴成德严重泄密,存在叛变行为。
有时候,最令人难以接受的不是敌人的枪口火炮,而是自家人从背后捅来的刀子。
影视作品中的战俘营
等待英雄的不是凯旋的赞歌,不是祖国人民亲切的慰问,而是上纲上线的严苛审查,是最终因“叛党叛国开除党籍、军籍”的处理结果。他的发言没人入耳,他的申诉没人相信,所有他看到的人脸上似乎都写着这么一句话:“你没有死在朝鲜,你是叛徒。”
几近崩溃的吴成德在被安排到大洼农场改造后,几乎是逃一样离开了昌图归管处。不知道是否决意与过去辞别,吴成德在农场时只字不提过往经历,将所有的精力都用在农场的建设工作中,丝毫不为自己考量。或许只有这样做,才能让他暂时忘却被“亲人”误解的伤痛。而也正是因为这份勤劳,后来有人抓他批斗、想拿他作典型的时候,农场的人们主动站出来,将他从险些被批斗的境地中解救出来。
那个时代的批斗是完全失去理智的
1966年的时候还发生了这么一件事,当时吴成德的儿子清普被同学叫“叛徒崽子”,放学后不敢回家,还是被姐姐找回家的。
吴成德看着年幼的儿子,不无担忧地对他说:“在学校里应该好好学习,不能和同学闹矛盾,也不能这么晚回家,害得家里人都为你担心。”
“你凭什么说我,你还不如我。”清普犟嘴。
“我怎么了?”吴成德感到诧异。
“你是个大叛徒!”
“放屁!”从没打过儿子的吴成德抬手就给了清普一记脆的。
打完之后吴成德又是忍不住地后悔、心疼,更感觉看不到未来在何方。于是那天更晚的时候,吴成德夫妇给了懂事的大女儿200元钱,告诉她一旦父母遭难,就带着弟弟妹妹们回山西老家。
农场改造的岁月平淡而漫长,二十多年的时光一晃而逝。到了1980年的时候,国内的形势终于好转,而吴成德也苦苦等来了自己应有的清白。组织上为他恢复了军转干部的待遇,按照此前的职务对待他,但对他来说这些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再也不用背着“逃兵”、“叛徒”的身份,像三十八岁之前那样坦坦荡荡。
晚年恢复名誉的吴成德
恢复名誉之后的吴成德终于放下了心中的不甘,带着一家人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并在那里度过了自己最后的晚年。在人生最后的时光中,他每每想起那些不甘忍受屈辱而自杀的同僚,都会控制不住老泪纵横。他是幸运的,他终于等来了自己应有的说法,但他们呢?那些与他一同被俘,没有死在釜山战俘营,却死在口诛笔伐之下的战友们呢?有谁会为他们的清誉发声?据志愿军战士冉宏图回忆,很多志愿军中的战俘在饱受折辱后被强行送往台湾,一些人因为对生活丧失了希望,在海上就跳海自杀了……
1996年,吴成德安详去世,享年84岁。这位老英雄在人生的最后,终于能挺起腰杆,堂堂正正地说自己不是什么叛徒,是志愿军的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