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11月,在南京梅花山,建有一座规模宏大的陵墓,其结构与中山陵相仿,采用了圆形钢混结构。在这座陵墓里面,埋葬的正是曾经风云一时的大汉奸汪精卫。然而,汪精卫可能自己也没有想到,这座在汪伪人士心中有着不一般的位置,花费巨款修建的豪华陵墓,却在随后不久的时间里,在一夜之间消失得无影无踪,似乎就不曾在这个地方出现过一样。
汪精卫遇刺,最终成为其毙命的主要原因
1935年1月1日,南京丁家桥。国民党四届六中会议正式开幕,按照惯例,会议召开前所有的参会委员都会在一起拍照留影。不过,原定于上午9点的合影,蒋介石却迟迟没有出现。原来由于工作人员的安排不妥当,让在场的人员服饰不统一,这让蒋介石很是恼火,所以他迟迟没有现身。
虽然汪精卫亲自去劝说,但蒋介石就是不露面,无奈之下的汪精卫只好自己去组织合影。在合影结束后,正当大家准备起身离开的时候,突然从记者席中冲出来一个人,二话不说掏出手枪直接朝着汪精卫连开三枪,并高呼“打倒卖国贼”。实际上,刺杀这样的事,对于汪精卫来说并不陌生。在清朝还未灭亡的时候,当时还是热血青年的汪精卫就曾经自己充当了一回刺客,刺杀的对象为清朝摄政王载沣,不过在事后被捕,直接被判处了终生监禁。他在狱中还写下了“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块,不负少年头”的千古名句。但感到讽刺的是,他自己也成为了别人刺杀的对象,并且还是以除掉卖国贼的名义。
这次刺杀行动是由王亚樵所派遣的爱国志士孙凤鸣所为,孙凤鸣连开三枪,三枪均命中汪精卫的身体,分别为汪精卫的左臂、左颊及从后背射到的第六、七胸脊椎骨处。不过,汪精卫还算命大,尽管连中三枪,他仍然保住了性命。实际上,如果当时汪精卫当场身亡,或许对他来说还是一种解救。毕竟,往后的行径让他永远站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汪精卫虽然保住了性命,但那颗卡在脊椎附近的子弹,却成为了他生命的催命符。当时医疗条件有限,手术取出子弹的风险极高,所以这颗子弹在当时并没有进行摘除。正是这颗子弹,让汪精卫在此后多次引发多发性骨肿症。无奈之下的汪精卫接受了日军医院的建议,前往名古屋进行治疗。1944年初,汪精卫秘密前往日本名古屋,去寻找治疗,但事与愿违,他的病情反而更加恶化了。1944年11月9日,美军突袭名古屋,受到惊吓的汪精卫在阴冷潮湿的防空洞中待了一晚上后,高烧到41度,随后不久就不治身亡。
汪伪政权的最后挣扎,规模宏大的汪墓就此出炉
汪精卫死后,对于汪伪政权来说,无疑是一大打击。在当时的局势下,为了能够稳定政局,汪伪政权的那群伪官员们,做出决定要将汪精卫的遗体拉到国内进行厚葬,借此来向全世界表明他们这个伪政权的合法性。
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1944年11月12日,汪精卫直接被装入到了一具楠木棺材里面,由专机从日本运回到了南京,停放在伪国民政府大礼堂里。
为了将戏做全,汪伪政府还搞了一个所谓的“哀悼委员会”来专门负责汪精卫的葬礼事宜。几乎在汪精卫毙命的同时,他的墓地也开始动工了。按照汪精卫生前的要求,汪伪政府的官员们将他的墓地选择在了明孝陵前面的梅花山上。之所以汪精卫会选择在梅山,是因为他此前最喜欢梅花,甚至还将南京市的市花选为梅花。汪精卫墓地的位置正好与中山陵相对而望,这也是汪精卫的指示,因为在他生前他一直都自认为是孙中山先生的信徒,是孙中山先生的正统继承人。所以,在他死后,他也希望能够在中山陵的附近。而为了能够达到正统继承人的身份象征,汪伪政府的官员甚至还将汪精卫的墓地修建成与中山陵相仿的模样,采用圆形钢混结构。
这座规模宏大的墓地在花费巨资后,也很快建成。汪伪政府也于1944年11月23日为大汉奸汪精卫举行了很隆重的“安葬大典”,这次所谓的大典也成为了汪伪政权最后的喘息。在这之后,汪伪政权对墓地周边进行了陆陆续续的修建,包括在梅山东侧建立了一座汪精卫祭堂。不过,随着伟大抗日战争的胜利,汪伪政府的倒台,这些后续工程也就停工了。不过,这座墓地经过接近一年时间的修建,整个主体建筑确实可以用规模宏大来形容了。
蒋介石直接下令,十天内解决汪墓问题
实际上,在汪精卫毙命后,汪伪政权的这些官员们,心里也都明白,他们已经蹦跳不了几天了。但他们还如此为汪精卫高调举行“安葬大典”,他们一方面是为了当时的政治需要,另一方面则是寄希望于此后能够有一些所谓的汉奸学者们,为他们翻案,毕竟有汪精卫这座精神图腾样的坟墓在,他们就有了更多的底气。不过,他们没有想到的一点就是,就算是中国有死者为大的说法,但蒋介石并不吃这一套。
1946年1月,此时抗战已经胜利,蒋介石也已经准备还都南京。15日,国民党大佬何应钦接到来自山城重庆的密令,原来这个密令来自蒋介石。在接到这个密令后,何应钦立即召集了在南京的部分军政大员,包括时任南京市长马超俊、陆军总参萧毅肃、南京宪兵司令张镇、陆军总部工兵指挥官马崇六、第七十四军军长邱维达等人。
在会上,何应该钦向大伙传达了来自蒋介石的密令:“委员长不久就要还都,可汪精卫的坟墓,居然葬在梅花山……还和孙总理的陵墓并列在一起,太不成样子。你们详细研究一下,怎样个迁法,必须妥慎处理。”
接着,参会的陆军总参萧毅肃补充表示:“这个问题,重庆限令在十天内处置好。”
虽然大家都不想趟这个浑水,但无奈军令难违,最终这个任务落到了陆军总部工兵指挥官马崇六和第七十四军军长邱维达的身上,由马崇六负责指挥,邱维达负责执行具体任务。
当然,与会的南京宪兵司令张镇也没有置身事外,他的部队负责对此事进行内外的警戒。总之,与会的人员个个有份,谁也逃不脱。
最终,经过商议,决定采取直接爆破作业的方式,对汪精卫的这座墓地进行爆破,直接让其消失。
1946年1月21日零时,按照事先的计划,南京城内拉响了防空警报。
在防空警报声音的掩护下,位于梅山的汪精卫墓地里,随着两声巨响,早已经安放好的150公斤TNT炸药将主墓室炸开了。而此时的南京城里,市民们根本就没有人注意到梅山的这两声巨响,因为这个声音早就被防空警报声所遮盖。
尸身未腐,口袋里有张写了四个字的纸条
当工兵们进入到主墓后,看到的便是一口楠木棺材。几名工兵在领头军官的示意下,用工兵铲撬开了棺椁。打开棺椁后,汪精卫的遗体便呈现在这些士兵们的眼前。只见棺材中的汪精卫身着伪政府的礼服、戴着礼帽、腰间佩着大绶,遗体上还覆盖着一面伪政府国旗。
不过,让人感到惊讶的是,汪精卫的遗体竟然没有任何腐坏的迹象,很明显,他的尸体是经过了防腐处理。
为了确认这是不是真的汪精卫,负责指挥的马崇六亲自上前查看。他在汪精卫的口袋中发现了一张长约3寸的白纸条,打开一看,上面写着四个字:魂兮归来。原来,这是汪精卫的汉奸夫人陈璧君所写。
看到这四个字,有人不禁大声骂了起来。原本这四个字大有来头,是伟大诗人屈原所写的《大招》里面的词,是用来怀念明君的诗作。但陈璧君却将这四个字用在了汪精卫的身上,确实是恬不知耻。
在确认是汪精卫后,马崇六便下令将汪精卫的遗体连同那口楠木棺材一起,搬上军用卡车,直接送到了清凉山火葬场进行处理。
由于事关重大,所以负责此事的马崇六等人一直守在火葬场,直到亲眼见到这个大汉奸在火炉中化为灰烬。随后,他们还将汪精卫的骨灰随手丢弃在路边的水坑中,真正做到了蒋介石所想的“挫骨扬灰”。
就这样,大汉奸汪精卫的大墓在一夜之间,连同他的遗体消失得无影无踪。这座位于梅山的大墓,仿佛就如同从来没有出现过一样,直接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长达半生的蒋汪之争,以蒋介石游玩梅山而宣告结束
1946年,5月5日,国民政府正式还都南京。不久后,或许是为了显示他胜利者的姿态,蒋介石还兴致勃勃地专程前往梅山进行游玩。在当年汪精卫的墓地旁,蒋介石迎着吹来的风,若有所思。
蒋介石与汪精卫,两人可以说是争斗了半生,而最终笑到了最后还是蒋介石。不过,蒋介石自己也没有想到,几年后,他也同样没有资格再站在这片土地上,陪伴在中山先生的陵寝之侧。
而在当年的汪精卫墓地旁,建起了一座名为“观梅轩”的亭子,成为市民们休闲娱乐的好出处。或许,这才是这块地方真正的用处,是属于人民的,而不是一个大汉奸的保留之地。历史是公正的,不给这个大汉奸留下一点痕迹,他也不配在世上留下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