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贺老总、徐帅《年谱》和《历史的回顾》刊载的文献/史料:

1932年11月初,四方面军自红安、经枣阳、新野、邓县、在淅川南涉丹江,抵鄂豫陕三省要冲南化塘/郧阳西北;中共鄂豫边中央分局书记夏曦、“察觉”张国焘率部由大洪山继续西进,亦决定贺龙红三军/红二军团“离开鄂豫边、绕道移往湘鄂边”南下,恰正在桐柏山一带。两地相距(直线)七、八天路程。

这表明:因为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书记、四方面军统帅张国焘“离开鄂豫皖根据地”决定,以及夏曦的“跟随”,中共赓续将失去长江以南最大的两块“红色割据地区/根据地”…!

南化塘地北靠伏牛山,南傍鲍鱼岭,介丹江、汉/襄江之间,那里山清水秀、人烟稠密、粮米颇丰…。于是乎,张国焘没有依蔡申熙主张、派人去沟联夏曦部的“打算”;他决定“就地”新造赤区/创建根据地、且向党中央作了报告:

“红四方面军现已到鄂豫陕边,当以联合湘鄂西、鄂豫边(夏曦/贺龙部)、陕甘边(刘志丹部)赤区和红军,形成汉江/襄江上游之巩固赤区和红军为目的。”一一其实嘛,新造赤区/创建根据地“远非张国焘之长之强”一一笔下吹牛、牛逼哄哄。

不过,该文献内容映证了一历史真相:此时的张国焘已经“完全放弃了”再回鄂豫皖的想法一一出尔反尔:这不是惟余…!

主观方面,对于几无经历和实践的方面军统帅说来,新造赤区几乎就是他“难以逾越”的挑战;客观方面,近三周来以胡宗南/丁德隆部为主的、大五万敌军紧紧“尾”追堵截,一直未曾受到过“断其一指”之打击。战事不利、大战在即,焉能停下来造就新赤区?即便是张氏希望如此,但黄埔一期“大师兄”胡宗南/丁德隆能同意吗?!

4号一大早,计五万多、四个师的追敌从三个方向“接踵而至”南化塘,打头的丁德隆部已经迫近…;战事危殆!无奈之际,方面军统帅只能决定:“放弃造就新赤区计划,继续西行。”……

然而,党中央教条领导“既不知其然,亦不知所以然”,更不了解鄂豫皖和鄂豫边“皆已放弃”之真情实况,于四方面军为避胡敌攻击、已经离开了南化塘西行数天之后,尚表态“支持”张国焘…

7号,党中央教条领导复电张国焘,要求张氏“迅速与红二军团(夏曦/贺龙部)取得联系与行动的呼应”,“帮助领导鄂豫边区,恢复鄂豫边区”,“造成时时威胁襄樊及武汉形势,并与鄂豫皖苏区取得密切的联系,是十分必要的”等等。

在那个时间点、那种激烈残酷的战事中,张国焘自觉“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了,还让他率先去“拉”夏曦一把?

……做鬼梦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