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复旦大学教授梁永安建议 “有条件的年轻人毕业后可以考虑啃几年老” 的观点,引发了网友的广泛关注和争议。当下年轻人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和高昂的生活成本。梁教授认为,大学毕业后直接工作可能会让年轻人陷入不喜欢的职业,出现职业倦怠,而给自己两三年时间去探索自我、理解差异、认识世界,能建立更宽广的人生观念,帮助他们走得更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网友的评论来看,观点呈现两极分化。一部分网友支持这一观点,他们觉得现在的社会太浮躁,年轻人需要时间沉淀和思考人生方向,在家庭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啃老” 几年去探索自己的兴趣和潜力,是给自己一个喘息的机会。比如有网友留言说:“刚毕业的年轻人确实需要时间去适应社会,去寻找真正适合自己的职业道路。”

有人称,这个专家其实说的很有道理,磨刀不误砍柴工,没有想好自己未来要做什么,被社会裹挟随大流,碌碌无为,找不到方向,最终也会慢慢失去自我。不管多久只要找到人生的方向,成长是一瞬间的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更多的网友持反对态度。他们认为这种建议会纵容年轻人变得懒惰,失去独立生活的能力,而且长期 “啃老” 会对家庭关系造成负面影响,加重家庭的经济负担。有网友说:“我也是从穷学生过来的,靠自己奋斗才有今天,凭什么年轻人可以这么轻松?” 还有网友表示:“年轻人应该早点独立,学会承担责任,而不是依赖父母。”

有人认为,各行业内卷严重,往届生不就业会挤兑应届生,进一步提高失业率; 第二,所谓”探索自我、理解差异、认识世界“,路径是什么?每天手机刷那些大数据、定向推送的”新闻、资讯“能够理解差异认识世界吗?二十年的人生观莫非慢几年就能重新建立? 第三,生活终归要回归吃喝拉撒,这个现实问题单靠父母就能解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还有人认为,这位专家的观点好歹没有那么“雷人”,但过于理想化,并不适合国内环境的大多数人。一方面,若毕业生还在迷惘,但在压力之下病急乱投医,随便找份工作匆匆步入社会,在高强度工作之余,探索发展自身才华的确是很不容易。

但另一方面,也有相当一部分的毕业生对步入社会工作很不适应,多给两三年说不定也会变成自我催眠地以探索自身特长的名义,刷手机、玩游戏、娱乐虚度光阴,结果几年过去了依然迷惘,而且这几年的开支消费,基本只能靠老一辈,并无足够的社会环境保障支持年轻人能随性“闯一把”。

从相关案例来看,确实有一些年轻人通过 “啃老” 阶段,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方向并取得了成功。比如小李在父母的支持下,用两年时间专注于自己的音乐梦想,提升了音乐技能,积累了演出经验,最终成功签约音乐公司。但这样的案例毕竟是少数,而且成功也并非仅仅取决于 “啃老” 这一行为,还与个人的努力、天赋和机遇等多种因素相关。

对于这一事件,人们需要客观地看待。梁教授的观点有一定的合理性,探索自我、拓宽视野对于年轻人的成长确实非常重要。在家庭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年轻人用一段时间去尝试不同的事情,寻找自己真正感兴趣的领域,有助于他们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才能,避免盲目就业带来的困扰。

然而,这一观点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现实中,大多数年轻人可能并不具备 “啃老” 的条件,他们需要尽快独立,承担起自己的生活责任。而且,就业市场竞争激烈,空窗期过长可能会影响年轻人的就业竞争力,错失一些机会。

总之,年轻人是否选择 “啃老” 几年,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决定,不能一概而论。家庭和社会也应该给予年轻人正确的引导和支持,帮助他们在探索自我和实现独立之间找到平衡。同时,年轻人自己也应该保持积极的心态,不断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为自己的未来创造更多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