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眼看珠海航展又要拉开帷幕,广大军迷圈里的小伙伴们可是激动得不行,“战斗的猛兽”苏-57已经抵达珠海。

没错,这不是开玩笑,目前机号为054的这架苏-57战机已经稳稳落地,驾驶舱里走出来的试飞员博格丹曾经也是带着苏-35到过珠海的那位。

有趣的是,除了这只空中猛兽,俄罗斯还带来了另外一架飞机,它是通过安-124运输机吊装过来的。

姑且不提苏-57为了运输被拆卸了机翼和雷达罩,正是安-124的到来,让我们有机会好好聊聊关于运输机那些事儿。

首先就得说道说道安-124这架大家伙。它在全球运输机界可是响当当的角色,冷战时期苏联航空工业的骄傲之一,被誉为空中运输领域的巨无霸。

货舱尺寸那叫一个宽敞,足以装下一架拆卸了机翼和尾翼的苏-57,其货舱宽6.4米,高4.4米,长36.5米,你见过这样的“大胃王”吗?

相比之下,中国的运-20货舱尺寸就显得有点小家子气,仅为4.5米宽、4米高和20米长。

不过,对于运-20来说,运输一架拆掉旋翼的直-20或许还是游刃有余的。但是大哥面前小弟就是小弟,毕竟跟安-124这种级别比,差距还是很明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话说回来,我们中国到底需不需要像安-124这种级别的巨型运输机呢?答案恐怕是不言而喻的。

抬眼看看世界,美俄早就有了与运-20同级别甚至更高的C-141和伊尔-76,并不断开发吨位更大的C-5和安-124,参与了历次重大军事行动,从海湾战争到叙利亚冲突,不胜枚举。

实践证明,拥有强大战略运输能力的重要性,对一个领土广大或者利益遍布全球的国家而言,那是必不可少的。

中国如今是全球最大的货物贸易国之一,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对大型运输机的需求自然是越来越迫切。有一款能够媲美安-124的巨型运输机,不仅能在军事上提供有力支持,还能在国际人道主义救援、抢险救灾等任务中充当关键角色。

那么问题来了,中国有没有能力研制出安-124这样的巨型运输机呢?如果看我们在运-20上的成就,答案是积极乐观的。通过运-20项目,我们已经掌握了大型运输机的气动布局设计、大型飞机结构制造以及核心的航电与飞控技术。

然而,大型运输机的核心仍然在于发动机。涡扇-20虽然已经装备在运-20上,但其推力只有13-16吨,而要托起一架如安-124这样庞然大物,每台发动机至少需要25吨左右的推力。目前我们在这个级别的发动机研发上还稍显欠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不必过于担心,我们的长江2000发动机研究进展迅速,虽然核心机在2020年才点火成功,距离实用化还有一段时间,但是凭借丰沛的科研经费和稳固的国家支持,未来突破这些技术瓶颈只是时间问题。

若能将长江2000作为动力系统,总推力可达到惊人的140吨,不仅超过现有的安-124,更直逼安-225那个级别。

环顾四周,我们需要注意的是,俄罗斯的安-124已经无法再生产,这一型号的复产无论从技术还是财务上都显得艰难重重。而美国的C-5M经过现代化改造,可以服役至2040年,但之后呢?

当我们的巨型运输机问世之时,全球市场几乎没有其他新的竞品。这里不可避免地要提到即将开始的中美下一代运输机的较量,这是一场马拉松式的耐力比拼,未来几年甚至几十年都会是双方争相投入资源的重点。

让我们再一次聚焦回安-124这架传奇巨无霸。作为冷战遗产之一,它不仅是目前全球最具重量级的货运飞机之一,同时也是世界各国争相租用的空中工作狂。

它的最大起飞重量可达405吨,最大载重量则是惊人的150吨,在轻载情况下最大航程可达16500公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与其相比,运-20的最大起飞重量为220吨,载重量65吨。即便如此,运-20的性能提升已经大幅缩小了与安-124之间的差距,只是在满载情况下仍然难以匹敌安-124所拥有的航程和运输效率。

安-124不仅在载重上令人惊叹,同时也考虑到了多样化的运输需求。其货舱设计允许各种不规则物体快速装卸。

这次珠海航展上,就展现了其运载苏-57的实力,零拆除困扰,安排妥帖。

而运-20尽管货舱不算小,但与安-124相比仍显逊色,只能运送诸如99A主战坦克或红旗-9防空导弹系统等规则形状的重物。

在货物拆卸上,安-124可以从机头和后舱同时装卸,相比运-20的后舱单一装卸设计,效率更加凸显。

中国对于拥有更强远程战略运输能力的需求愈加迫切,巨型运输机的问世将成为这一领域的关键一步。我们在大型运输机研发上已经取得了显著的突破,接下来在发动机等核心部件上继续攻坚克难,实现自主研发则指日可待。

倘若未来长江2000的推力达到安-225级别,那么我们将有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