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1月25日,联合国军突然向志愿军发起攻击。彭德怀立即向毛主席发出电报,希望中国能主动发出停战声明。电报发出后,彭德怀知道这个建议,肯定会被拒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志愿军秘密入朝后,联合国军被打得节节败退。于是以印度为首的一些国家,便提出了双方停战的建议,但其目的其实是让联合国军获得喘息的机会,以便再战,所以我国断然拒绝了这一建议。其实彭德怀现在提出停战请求,也是为志愿军争取时间。

毛主席的回复,果然不出彭德怀所料,但让他意外的是,毛主席不仅不同意休整,而且还要求志愿军主动出击,争取打到三六线上去,以歼灭两三万美李军,而这无疑给彭德怀出了一个巨大的难题。

毛主席主要是从政治方面考虑,第四次战役后,美国很可能会就朝鲜问题和中国谈判。志愿军如果真能打到三六线,那时谈判将会对中朝两国都很有利。

但是由于连续作战,志愿军已经疲惫不堪,减员严重,而且后勤供应严重不足。第二次战役结束后,彭德怀就希望志愿军可以立即休整,但没被允许,于是他又勉强发起了第三次战役。占领汉城后,彭德怀顶着重重压力,下令休整。但联合国军却偏偏在此时发动攻击,这让彭德怀忧心如焚,而且他还不知道的是,战场上的对手已换人了,他将遇到一个可怕的对手,而此人将给志愿军带来巨大的损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8集团军司令沃克,在撤退时发生车祸意外身亡,李奇微便接替了他的职位。李奇微是彭德怀在朝鲜战场上遇到的最强劲的对手,因为他比麦克阿瑟更狡猾,比沃克更可怕。

联合国军主动发起攻击,令彭德怀十分意外,因为根据他以往的了解,联合国军在节节败退后,断不会这样做的。而这次攻击命令的发起者,便是李奇微。

通过认真研究,李奇微发现了志愿军的短板,便是后勤补给不足,每次攻击时间大约都在一个星期左右。当志愿军攻势接近尾声的时候,那时联合国军再以优势炮火,向弹尽粮绝的志愿军进行反击,这便是李奇微研究出来的得胜之道。在战争前期,这的确让志愿军伤亡惨重。

1951年1月25日,联合国军集中了5个军共16个师,外加3个旅,1个空降团以及全部的炮兵、坦克和空军力量主动发起攻击,地面总兵力达到23万人,西线战场是主攻,东线战场则作为辅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对付志愿军,李奇微发明了“磁性战术”,即近距离和中国军队接触,持续不断地进行攻击,不给志愿军补充时间,与志愿军拼消耗。此外,在局部战斗中则采取“火海方式”,即依靠优势的炮兵、空军和坦克的猛烈火力,对志愿军实施密集的火力突击,以杀伤志愿军有生力量。

面对联合国军的进攻,彭德怀的兵力部署却让人一时摸不着头脑。西线战场作为主战场,而且都是联合国军的精锐,彭德怀却只部署了两个军的兵力,东线战场作为辅助战场,却部署了四个军的兵力。后来志愿军才明白,这恰恰体现了彭德怀的高明之处。

当时志愿军总兵力和联合国军差不多,但是联合国军的武器装备、后勤补给却占绝对优势,而且还拥有空中力量。彭德怀的军事意图是,38军和50军在西线战场上阻击敌人,东线战场上则放敌人过来,然后39军、40军、42军、66军再以优势兵力进行分割歼灭。

然而这一部署却也十分危险,关键是西线战场作为主战场,仅部署两个军能否阻挡住敌人的进攻。若不能,不仅西线战场会全线崩溃,而且联合国军还可以在西线战场结束后,立刻集结兵力去支援东线战场,到那时,被分割歼灭的则是志愿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战争开始时,西线战场的志愿军的确打得很吃力,也很辛苦。修理山是北进汉城的必经之路,负责在此防守的50军,虽然在这里修筑了很深的堑壕和结实的工事,但是面对联合国军猛烈的炮火攻击,在苦苦坚守一个星期后,不得不主动退出战场。38军在第二次战役中,曾获得“万岁军”的美誉,但是在此次的汉江阻击战中,也损失惨重。

虽然38军和50军在逐步撤退,但是却拖住了西线战场上联合国军的主力,为东线战场赢得了时间。

东线战场上,敌人被分割包围在两个区域:横城和砥平里。砥平里敌人相对较少,但战斗力较强,横城附近虽然敌人数量较多,但是因为有大量韩军,战斗力相对较弱,因此彭德怀决定首先歼灭横城附近的敌人。

横城反击战中,39军117师歼敌3350名,击毁和缴获汽车和坦克200多辆,各种火炮100多门。这是朝鲜战争中,志愿军一个师在一次战斗中歼敌最多、缴获最多的案例。而且横城反击战,还缓解了志愿军在整个战场上面临的巨大压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横城反击战结束后,砥平里附近的美军孤立无援,他们打算撤退,志愿军也认为此时可以一鼓作气拿下砥平里,尤其还探得这里只有一两个营的兵力。但就在志愿军认为砥平里唾手可得的时候,意外还是发生了。

李奇微决心不惜一切代价死守砥平里。接到任务后,负责防御的美2师23团,立刻在砥平里布置了环形防御体系。

负责攻击的志愿军有八个团,但是比较杂乱,分别来自39军、40军、42军,负责统一指挥的则是40军119师。师长徐国夫召集参加攻击部队的指挥员会议时,40军359团团长没来,仅政委参加,42军375团只来了副团长。混乱的指挥、参战人员的不重视以及炮兵42团因遭空袭不能参加战斗,这些情况都让徐国夫心中有了一丝不祥的预感。

实际上,砥平里附近的联合国军有6000多人,和负责攻击的志愿军兵力相当,而武器装备又远胜于志愿军。战争开始时,376团和343团又走错了路,所以此役志愿军损失极为惨重,仅40军三个团就伤亡1830人。在基层指挥员的坚决要求下,志愿军停止了对砥平里的攻击。在中国军史中,下级指挥员向上级指挥员提出“不打”请求的情况,非常罕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争取两个月的休整时间,等待补充部队的到来和后勤供应的改善,彭德怀决定率领志愿军撤退。1950年2月16日,彭德怀命令西线志愿军全线撤退到汉江以北。但彭德怀仍然顾虑重重,因为撤退不仅影响士气,而且还要考虑到政治影响。

在严峻的军事形势下,关于志愿军接下来应该怎样在朝鲜战场展开行动,彭德怀在痛苦和矛盾中苦苦思索,最终决定回北京一趟。

彭德怀首先见到了毛主席,毛主席在听完汇报后表示:“朝鲜战争能速胜则速胜,不能速胜则缓胜,不要急于求成。”毛主席的表态,让彭德怀压力减轻不少。

在彭德怀的多次要求下,最终中央军委决定:第3兵团、19兵团尽快赶赴朝鲜战场,刚成立的中国空军、高炮师、战防炮师以及3个火箭炮团、2个榴弹炮团也奔赴朝鲜战场。后勤方面也有所改观,17000辆汽车和100000张床位也被送往前线。这极大地增强了彭德怀的信心,减少了他的后顾之忧。但是在彭德怀离开朝鲜期间,志愿军在整个战场的形势却在进一步恶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砥平里战斗结束后,李奇微继续率领联合国军向北进攻,但志愿军并没有进行强烈的抵抗。李奇微判断:志愿军此时应该处于困难境地,于是他命令联合国军开始进行更为猛烈的进攻,志愿军在战场上节节败退。

1951年3月7日,美25师开始横渡汉江,为此,25师配备了猛烈的火力:148门野战炮、100辆坦克、48门重型迫击炮、25辆M–16自行高射机枪、100挺重机枪以及10多架轰炸机。同时,李奇微命令187空降团,在汶山地区实施空降,企图截断志愿军和人民军的后路。李奇微不仅希望可以收复汉城,而且渴望还可以大量歼敌。但最终,他的目标只完成了一半。

彭德怀回到前线的时候,整个现场形势岌岌可危,当时志愿军如果不进行撤退,很可能被联合国军包围,那时后果将不堪设想。1951年3月14日,彭德怀果断下令放弃汉城,撤退到三八线以北。汶山空降的美军士兵,没有包围一支撤退的志愿军部队,这让李奇微颇感意外。

抗美援朝第四次战役,虽然志愿军伤亡较大,但仍在极困难的情况下,歼敌7.8万余人,取得了不错的成果。当初占领汉城后,不仅志愿军内部,全国上下很多人都认为,中国已经取得了朝鲜战争的决定性胜利。但是仅70天后,汉城再次易手,这让中国不得不冷静下来,重新审视战场形势,调整作战方案,并做好和联合国军长期战争的准备。而志愿军撤退到三八线以北后,也让朝鲜战争的前景,变得扑朔迷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