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恩伯作为老蒋的爱将,从日本军官学校毕业后,便加入国民革命军的队伍中去,汤恩伯的晋升之路十分顺畅,一部分得益于他的留学履历,另一部分是汤恩伯的军事能力突出,几乎每一年汤恩伯的职位都往上升一个级别,那么这样一位前途风光无限的将领又是如何走向衰败的?晚年时期为何会客死他乡落得一个悲惨的下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49年4月,国共内战基本已经初见分晓了,这是蒋介石一看大势已去,开始准备自己的后路,当时汤恩伯被任命为厦门绥靖公署主任,为蒋介石出逃做最后一道防线,直至解放军大兵压境,汤恩伯仍是没有放弃最后一线生机,漳厦战役就此打响,在这期间,蒋介石生怕汤恩伯向朱绍良一样临阵脱逃,还亲自前往厦门督察情况,命令汤恩伯誓死守住厦门,为了稳住汤恩伯的心态,蒋介石还专门给汤恩伯配一个军事顾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汤恩伯也是一条路走到黑,眼瞅着招架不住解放军的进攻了,依旧不肯放弃厦门,等到解放军成功登陆后,汤恩伯这才坐着小艇离开,好不容易逃到金门岛后,汤恩伯知道剩下来的岛屿已然守不住了,留下来只会平白损耗兵力,实在是不明智的打算,但蒋介石却不死心,坚持让汤恩伯守住金门,另外还给汤恩伯兵团增加两个军团的力量,汤恩伯见蒋介石执意如此,只能硬着头皮接着作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让人诧异的是,金门之战汤恩伯还打赢了一场,在这之前五年的时间里,汤恩伯从未打过胜仗,而这金门一战虽然胜利了,但是却是汤恩伯的军事生涯最后一战,为何汤恩伯打赢了这一战被蒋介石紧急召回?按照常理来说,蒋介石应该大加赞赏汤恩伯的军事指挥能力,汤恩伯也按照原先的约定守住了金门,可是为什么等待汤恩伯的是最后一场战役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蒋介石这个人我们都知道多疑且善变,他习惯性地将所有都规划在一起,论计谋他可以称得上数一数二,汤恩伯这个人喜欢认死理,这也是蒋介石选择汤恩伯固守厦门的原因之一,在那样危难的情况下,所有人都在为自己的未来堪忧,可是汤恩伯不一样,他接受过高等教育,他所认为的军人是绝对的服从命令,不畏战也是他的特色之一,蒋介石了解他手下的将领是什么样的脾性、特点,汤恩伯知道金门大概是守不住了,蒋介石自然也知道,但是他不甘心,他不想就这么仓皇的败逃,汤恩伯在金门打赢了一场,可是谁都清楚金门的失守只是时间迟早的问题,而这场战役可能是汤恩伯发挥出最大的潜能了,之后要想胜利基本上是没有可能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蒋介石来说,汤恩伯已经失去了该有的价值,确切地来说,蒋介石更像是商人,他明白有些东西失去原有的价值后就该摒弃,蒋介石手下不缺乏骁勇善战的将领,汤恩伯在之前或许尚有用武之地,但是今非昔比了,汤恩伯自接受蒋介石的召回后,不但没有兵权了,连一个闲散的职务都没有被分配到,前后的落差让汤恩伯彻底沦为一个无用之人。此外,令汤恩伯失意的还有一人——陈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诚是正统黄埔军校出身的,在那一时期派系也是十分讲究的,汤恩伯的日本军校在国民党中显得格格不入,后来陈诚还娶了宋美龄的干女儿,事业和家庭双丰收,并且陈诚的这一层关系让蒋介石对他信赖有加,在内战时期,蒋介石为了以防万一还让陈诚先去“铺路”,给予他十足的信任,可以说蒋介石唯一信任的应该就是陈诚了,甚至蒋介石有意将陈诚培养成下一位“接班人”,由于陈诚和汤恩伯两个人十分不对盘,面对仕途得意的陈诚,汤恩伯的处境更为凄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汤恩伯原以为自己至少还能安度晚年,然而突如其来的变故让他措手不及。当时正值上海解放,第三十七军军长罗泽闿趁着人群慌乱之际侥幸逃脱,原来之前在上海准备撤离的时候,罗泽闿接到汤恩伯在江湾原地待命的命令,罗泽闿和他的兵团一直在等汤恩伯撤离的命令,可是左等右等,没有等来撤退的消息,反倒是等来了解放军,罗泽闿军团都成为了俘虏,只有罗泽闿一个人悄悄的逃走了,经过罗泽闿四处打听后才知道汤恩伯早已上了军舰撤离了,他反应过来第三十七军被汤恩伯抛弃了,这让罗泽闿怎能不气?自己手下的兵也是有感情的,他眼睁睁地看着自己人被抓,原本能全部撤离的,结果就为了等汤恩伯的下一步命令,罗泽闿咽不下这口气,他拼尽全力也要让汤恩伯付出代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罗泽闿一路忍声吐气来到了汤恩伯的所在地,他控诉汤恩伯的行径,只顾着自己逃跑,不管自己部下的死活,很快这件事情越闹越大,最后两人对峙到蒋介石那边,其实,上海失守已经是既定的结局,就算蒋介石来也无法挽回败局,但是汤恩伯确实有一定的责任,在撤退的时候,将守在江湾的第三十七军遗忘确实是一个巨大的失误,这不可否认,在双方争执不下的时候,蒋介石为此召开检讨会,而检讨会的主持人是陈诚,陈诚在开场发言时,说话进退有度,但所有的矛头都无疑都指向汤恩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汤恩伯阐述上海作战的全过程时,除了最后撤退出现纰漏外,基本上没有任何差错,汤恩伯原以为检讨会适当地进行自我批评后,这件事就过去了,可是他没有想到罗泽闿抓着汤恩伯的错处不放,几句话就将汤恩伯激怒了,罗泽闿让汤恩伯自杀谢罪,恐怕论谁听了以后都会气愤不已,汤恩伯这些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竟给罗泽闿说的一文不值,恰逢现在的处境,更让汤恩伯按捺不住心中的怒火,当即便和罗泽闿吵的不可开交。直到最后陈诚的结语也是含沙射影的指责汤恩伯的过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汤恩伯哪里受过这么大的气,偏偏所有人都在帮罗泽闿说话,没有一个人站在他的角度思考问题,其他战役的伤亡和失误数不胜数,为何自己要背上所有的过错,汤恩伯越想越气愤,此时的他很清楚罗泽闿不会轻易的放下这件事情,自己以后的处境只怕会更加艰难了。果不其然,罗泽闿还要将汤恩伯告上军事法庭,好在汤恩伯的旧部一直在其中调和、阻拦,蒋介石的本意也不想让这件事情一直发酵下去,毕竟,汤恩伯的一切命令都是蒋介石下发的,要追究到最后,那么责任最大可不就是蒋介石自己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让汤恩伯彻底走下坡路的是“陈仪事件”,陈仪对汤恩伯的影响十分深远,作为汤恩伯的恩师,陈仪早就认清了局势,蒋介石再怎么挣扎,最后的结果是不会改变的,此时的汤恩伯处境困难,陈仪跟汤恩伯分析过现如今的局势,起义是最佳选择,汤恩伯在权衡利弊的时候,意外突然发生了,陈仪的亲笔书信不小心落到特务的手中,汤恩伯害怕此事暴露,于是索性破罐子破摔,主动将陈仪起义的事情报告给蒋介石,陈仪被抓捕了...蒋介石知道自己二点势力大不如前了,为了起到杀鸡儆猴的作用,要将陈仪等人处死,汤恩伯四处找人为陈仪求情,可是没有用,一旦蒋介石决定的东西是不可能更改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仪被处死后,汤恩伯整日活在愧疚之中,再加上没有一官半职,汤恩伯更加坚定了逃离的心思,他知道自己现在一点用处也没有了,倒不如远离蒋介石过清净的日子,在去往日本的飞机上,汤恩伯被蒋介石又抓了回来,蒋介石再迟钝也知道汤恩伯的想法,他不允许有任何威胁的因素存在,唯独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才是最安全的。被抓回来的汤恩伯变相地被拘禁了,没有工作的他几乎是寸步难行。在1953年的时候,汤恩伯的身体每况愈下,此时的他已经没有了昔日的光辉,只剩下一身疾病缠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汤恩伯的病情越来越严重,为了治病,在费用高昂的美国和费用一般的日本,他选择了前往日本治病,这一次,汤恩伯如愿以偿地踏上了日本的旅程,而一个曾经叱诧风云的将军现在却在因为费用问题发愁,汤恩伯在日本进行了三次手术后,病情才稳定下来,正当所有人都以为汤恩伯的身体会越来越好时,汤恩伯又一次进入了手术台,这一次,汤恩伯再也没有睁开眼,死在了异乡的手术台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关于汤恩伯的死因众说纷纭,无论是哪种说法,这位曾经是蒋介石身边的爱将最后的下场不由得让人唏嘘。如果生命可以重来一次,汤恩伯的命运是否会更改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参考文献:西陆网《汤恩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