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卿心君悦
在电视剧《雍正王朝》中,有这样一段剧情——
雍正南巡去视察工作,一到河南见到田文镜,便让田文镜把邬思道叫来。然而,邬思道却早已带着如月连夜逃之夭夭。
那么,雍正为何急着要见邬思道呢?
而邬思道又为何要赶在雍正到达河南之前,匆忙离开呢?
是雍正要把邬思道带走重新监视起来,而邬思道也是怕这一幕发生,这才先一步逃走;还是说,邬思道还察觉到了其他的危机,这才有了这手防备?
这篇文章要揭秘的,就是隐藏在这段剧情背后的真实隐情。
邬思道连夜跑了
正如孙嘉诚参劾年羹尧时说的那样,年羹尧平定西北之功,并非全是年羹尧的功劳,而是耗尽雍正的心血,以及天下的财力才取得的。
可以说,在年羹尧平定西北的那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大清朝的国库基本已被掏空,而在西北平定之后,国库则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空虚。
为了填补国库亏空,雍正正式启动了筹谋已久的新政改革,下令在河南巡抚田文镜处,试行“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在江苏巡抚李卫处,试行“摊丁入亩”。
新政试行不久,为求万无一失,雍正便开始了南巡,去河南和江苏两地实地考察新政的试行情况。
雍正动身之后,南方的官员都在密切关注着邸报,以期准确掌握雍正的行踪,然而就在这个时候,邬思道却突然跟雇主田文镜翻了脸。
在此之前,田文镜还未升任河南巡抚,一次途径山西,田文镜意外察觉山西的藩库存银可能存在作假的嫌疑,于是便跟时任山西巡抚的诺敏打起了擂台。
当时,田文镜咬定山西藩库作了假,奈何却找不到任何实据来证明。
见此,田文镜反被诺敏告上朝廷,指责田文镜“其心实属嫉妒,齐行寒了忠臣实干之心”,若是田文镜找不到任何实据,便请求朝廷治田文镜的罪。
就在田文镜深陷僵局之时,幸得李卫领着邬思道及时出现,得益于邬思道指点迷津,田文镜顺利打赢了那场擂台,将诺敏送进了大牢。
也就是在那一次,邬思道跟田文镜达成了一个口头协议——
等田文镜升任巡抚,便要以年薪8000两的工资,聘请邬思道做他的幕僚。
事后,田文镜果然被雍正升任巡抚,而田文镜也如约兑现了承诺。然而,实干且又不贪的田文镜却无力按期结算邬思道的天价年薪。
对此,邬思道虽然也张嘴讨要过几次薪酬,但每次却都是见好就好。
直到这一次,得知雍正南巡且会到河南,邬思道突然一反常态,不惜跟田文镜翻脸,也要讨回之前的欠薪。
当然,邬思道此举也可以说成,就是为了跟田文镜彻底撕破脸,这才突然加强了讨薪的强度。
果然,在邬思道的步步紧逼下,恼羞成怒的田文镜当场就决定结账,将邬思道撵走:
“罢了罢了,你这条鱼太大,我养不活。来人,带他到账房去,从昨天那五千两银子里付四千两给他,然后打发他走。”
然而此时田文镜并不清楚,邬思道要的就是他的这个表态。
因此一听田文镜的话,邬思道强忍着心中的激动,反问了一句:
“东翁,这可是你叫我走的呦。”
而正在气头上的田文镜,显然没有意识到这句话里暗含的喜悦,因此做出了低头不理人的架势,见此,邬思道自然是溜之大吉。
从田文镜那里离开之后,邬思道第一时间赶回了住处,而得到邬思道授意的如月,也早就收拾好了包裹等待邬思道归来。
一见如月和她放在脚下的包裹,邬思道急匆匆地说:
“只带一个,马上就走。”
见邬思道如此匆忙,如月不解地问:
“都这时候了,眼看天就要黑了,明天走不行吗?”
对此,邬思道简单地解释道:
“得马上走,明儿就来不及了。”
为何邬思道会如此急迫呢?
答案很简单,因为时刻观察邸报的邬思道,早已预感到雍正今晚就会到达河南。到了那时,雍正自然会召见他。
那么,邬思道又为何不敢跟雍正见面呢?
雍正此行的目的
在揭秘邬思道为何不敢见雍正之前,我们首先要了解雍正此次南巡的真实目的。
那么雍正此次南巡,真如表面看起来的那样,就是为了到河南与江苏,视察新政改革的试行情况吗?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可以说,雍正此行的目的有两个:
其一,自然是去视察新政,其二,则是特意去见邬思道。
注意!
在雍正动身南巡之前,雍正朝所谓的平稳局势,不过是暴风雨前最后的宁静,诸多遗留的问题如同一股股潜在的暗流,随时都可能喷涌而出。
其实这种局势,从雍正力排众议任用年羹尧为征西大将军时,就已经初现端倪。
当时西北局势紧张,朝廷急需派兵平定西北,可关于委任谁为大将军的议题,朝堂之上却发出了不同的声音。
以八爷党为首的势力,为了能更好地钳制雍正的皇权,暗中筹谋着要把老十四允禵推到大将军王的位置上。
见此,不愿受制于人的雍正,为了不让兵权落入敌对势力之手,果断下令任用潜邸奴才出身的年羹尧为征西大将军。
对于雍正这一独断专行的决定,当时就引发了朝野的不满,直到年羹尧坑杀富宁安的人马,牢牢掌控住兵权,碍于年羹尧的威势,这股不满的情绪才有所抑制。
可随后为了供应西北大军两朝,朝野上下全都削减了经费开销,然而年羹尧却在西北整整坚持了一年多的时间,就是找不到叛军的下落。
至此,那股暂且按捺下来的不满,混合着八爷党的别有用心,终于找到了宣泄口,二者混合在一起如同一股熊熊烈火,齐齐扑向了雍正的皇位,大有将坐在皇位上的雍正烘干烤糊之势。
幸好在关键时刻,看出年羹尧暗藏“养寇自重”心思的邬思道,孤身前往西北指出了叛军的下落,逼迫年羹尧不得不出兵与叛军决战,这才间接化解了那场危机。
然而,那场危机才刚被化解,凯旋回京的年羹尧就让雍正陷入了一场更大的危机——
先是在迎接仪式上,年羹尧对“百官跪迎”视而不见;随后又在大殿之上,放出狂言“大军只知军令,不知皇上”。
由此一来,八爷党还没借机出手,看不惯年羹尧嚣张行径的清流,就先行向年羹尧发起了攻击。
虽说这场清流与年羹尧之间的冲突,被雍正暗中化解,但经此一事,雍正还是清晰地意识到朝野上下对年羹尧的不满情绪。
而对于年羹尧这个人,雍正本身的情绪也很复杂。
对其飞扬跋扈的架势,雍正也是恼在心里笑在面上,可真要对其下手,雍正又无法痛下决心,毕竟除掉年羹尧,就相当于“自断臂膀”。
在这期间,年羹尧当面拒绝雍正提出的削减西北经费的提议,又变相拒绝在西北试行“火耗归公”,这让雍正本就复杂的情绪,变得更加复杂起来。
虽说过程中,雍正又故技重施,采用了当年年羹尧升任四川巡抚时,邬思道提议派李卫去盯梢的方式,派出了孙嘉诚前往西北,一是让年羹尧多少能有些警醒;二是尝试着让孙嘉诚前往西北去推行“火耗归公”。
但即便如此,雍正对年羹尧仍旧不太放心。
也就是在这种形势下,雍正动了去见邬思道的心。
由此才有了这一次雍正打着去视察新政推行情况的幌子,顺势去向正在田文镜身边做幕僚的邬思道问策的南巡之旅。
邬思道的恐慌
那么,在雍正达到河南之前,邬思道之所以要连夜逃走,难道与雍正此行的目的有关?
真相确实就是这样。
可以说,从得知雍正要起驾南巡的那一刻起,邬思道就基本猜到了雍正此行必然会来找他,正因如此,邬思道才会将他预谋已久的逃跑计划提前。
他清楚,一旦他与雍正见了面,即便不被雍正重新监视起来,他也势必难逃一死。
虽说,自雍正畅春园登基之后,邬思道就开始了“半隐”的生活,但是他对朝堂之上发生的大事,却仍旧是了如指掌。
之所以邬思道消息如此灵通,并非他擅长于打探此类的消息,也并非他背后有特殊的情报系统,而是得益于他身边的两个人——李卫和田文镜。
邬思道待在这两个人的身边,轻而易举就能接触到邸报。而通过邸报,邬思道就能了解朝堂之上发生的种种事情——包括雍正登基之后接连发生的“藩库作假案”“科场舞弊案”,以及年羹尧接任征西大将军之后,朝廷上下发生的一系列改变。
或许其他人得到这些信息,只能看到邸报呈现出来的那些内容。
可对于通过康熙所写的诗句,就能窥探出其帝王心术的邬思道来说,利用这些信息,足够他揣摩出每一特殊事件背后暗含的隐情。
正因如此,在平定西北期间,见年羹尧迟迟不与叛军决战,邬思道根据当时的局势,敏锐地意识到年羹尧很可能是在“养寇自重”,这才借着替田文镜押送粮草的机会,去向年羹尧间接摊牌。
而这一次雍正突然决定南巡,邬思道能猜到雍正此行必然会来找他,也就没有什么好稀奇的了。
那么,雍正来找邬思道,究竟要干什么呢?
在邬思道看来,雍正此行来找他,必然与年羹尧有关。
毕竟对于当时的雍正来说,年羹尧是一个亟待解决又十分棘手的问题。
而正是猜到了这一点,才让邬思道感到了恐慌。
要知道,就年羹尧的问题,邬思道其实也没有太好的建议给雍正,这倒并非处理年羹尧的事情过于棘手,而是年羹尧的存在意义对于雍正来说,比较特殊。
可以说,即便年羹尧飞扬跋扈,可只要有年羹尧在,雍正就可以借此压制从旁虎视眈眈的八爷党;
同时,年羹尧能有如今的飞扬跋扈,也全是雍正一手培养塑造起来的,因此一旦严肃处理了年羹尧,那所产生的连锁反应极有可能会撼动雍正的权威——
毕竟,当初是雍正力排众议,委任年羹尧出任征西大将军的,而为了能让年羹尧打赢西北的那一场仗,整个大清的国库基本被掏空了。
此时若是严惩年羹尧,就相当于间接证明雍正当初的一系列决策是错误的。
正因如此,邬思道明知“年羹尧早晚会闯出天大的祸事”,也不敢向雍正提出相应的建议。
除此之外,更让邬思道担忧的是,借着年羹尧的话题,雍正很可能会安排他一项特殊的工作——让他离开田文镜的身边,前往西北年羹尧处,辅佐孙嘉诚盯死年羹尧。
而一旦雍正当面提出这个命令,那么邬思道拒绝是死,不拒绝同样也难逃一个死字。
要知道,上一次邬思道去见年羹尧时,就已经点破了年羹尧是在“养寇自重”。
若非当时年羹尧并未下定决心,趁着国库严重空虚举兵谋反,那么那一次邬思道很可能无法活着走出西北。
在这种情况下,勉强逃出虎穴的邬思道,又岂愿重返险地?
毕竟若邬思道这一次真去了西北,年羹尧势必会趁此机会,灭掉邬思道这个唯一知道当时内情的人。
既如此,邬思道岂会不溜之大吉?
卿心君悦,一部剧,一群人,一个草台戏班子!看戏!说剧!品人!观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