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忠、陈黎超、陈莉娜
“多亏了社区帮我们及时修补了外墙,遇到雨天家里就不会再渗水了。”近日,家住绍兴市上虞区百官街道金渔湾小区的居民李大爷心头的烦心事迎刃而解,笑着对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陈可可说。
金渔湾小区是上虞建成最早的开放式老小区之一,小区居民老龄化占比高、外来流动人口多,给小区治理带来不少挑战。但就是这个拥有100栋楼、5957名常住人口的老小区,近年来矛盾本级化解率几乎达到100%,背后的“秘诀”竟在于十几处一条条不起眼的“小板凳”。
金渔湾小区内共有口袋公园、休闲长廊、凉亭、老年活动室等14处“板凳空间”。这些空间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座位多、人气旺,居民茶余饭后都喜欢到这些场地来聊聊天,拉拉家常,有时也会“吐个槽”。陈可可平时总喜欢到居民中去走走看看听听,渐渐地,她发现这些自带板凳的微空间无疑是倾听群众心声、解决群众诉求的好阵地。
“在这里,群众不把我们当外人,有事情就直接反映,我们也能掌握到第一手信息。比如水管漏水、树枝太长等群众日常生活中碰到的问题,我们在‘聊天’中得知后很快就解决了。”陈可可告诉记者。
在百官街道,像金渔湾这样的老旧式开放小区还有不少。这些小区基础设施陈旧,且没有物业、业委会,社区工作人员又有限,管理相对困难。如何打通基层治理“神经末梢”,畅通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
近年来,百官街道党工委深入推进无物业小区清零行动,探索“社区+国企”共管、引入市场化物业服务企业等模式,成立社区物业管理委员会和社区物业项目部,创新“保洁、保安、保修、保绿、客服”服务体系,实现“无物业小区”全域清零、“四保一服”全覆盖。
在解决“无物业”这一问题的基础上,百官街道积极探索“小板凳·微治理”三方协同共治模式,将党建引领贯穿于基层治理全过程,充分依托开放式老旧小区的共享场地,发挥“社区干部+楼道长+志愿者”三支队伍的作用,定期开展“问困难情况、问政策落实情况、问意见建议”三问服务,认真记录居民群众的意见建议,能在社区层面解决的就直接解决,不能解决的反馈给上级部门,并借助园林、市场监管、残联、公路管理段等共建单位的“外援团”力量,推动问题办理落实,切实让居民群众在家门口说话有地方、诉求有回应、有事能解决,进一步提升开放式老小区的治理效能和水平,增强辖区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
据统计,近两年来,百官街道已通过“小板凳·微治理”三方协同共治模式收集居民意见建议260余条,推动解决问题11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