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陆弃

11月7日至12日,意大利总统马塔雷拉到访北京,表面上是为了纪念马可·波罗逝世700周年、庆祝中意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周年。然而,对于意大利此番“上门”,更多人看到的是它在遭遇中国“组合拳”反击后的“服软”姿态。

就在上个月,欧盟投票决定对中国电动车征收高额关税,意大利毫不犹豫地投下赞成票,对中国的支持一脚踢开。中国的反应何等迅速?立即暂停了在意大利的电动车建厂投资,正在进行的项目也喊停!东风汽车宣布撤出意大利,比亚迪直接选择在匈牙利投资,长安汽车更是取消了在米兰的发布会。这一系列的反击,让意大利彻底感受到“得罪中国”的痛苦。

意大利的汽车产业本来就在岌岌可危,传统燃油车市场萎缩,新能源车技术更是落后。与中国在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技术上的差距巨大,而中企的投资本是他们补足短板的机会,但意大利偏偏选择与中国对立,结果自断后路,等于把自己推向了困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事实上,意大利与中国的经济合作基础非常深厚。意大利是中国在欧盟的第四大贸易伙伴,而中国则是意大利在亚洲的第一大贸易伙伴。2009年欧债危机后,意大利经济步履维艰,“高债务、高赤字、高风险”拖累其发展。2019年,意大利成为G7中第一个签署“一带一路”备忘录的国家,意大利经济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中意贸易额在“一带一路”带动下迅速增长,意大利从中欧贸易中轻松获利,可谓“躺着挣钱”。

然而,2023年底,意大利在美国的胁迫下突然宣布退出“一带一路”。拜登一再向意大利施压,要求G7对华政策一致。梅洛尼上台后,为了争取西方世界的认可,与拜登会晤后,毅然选择放弃“一带一路”。这一决定在意大利国内掀起轩然大波,许多议员和企业家公开批评梅洛尼的愚蠢决定。前总理孔特更是毫不客气地表示,这简直是一个“乌龙球”,损害了意大利的利益。事实证明,退出“一带一路”后,意大利企业尤其是高端品牌和农产品出口遭遇重挫,失去中国市场带来的直接影响无法忽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梅洛尼试图通过一系列“补救”措施挽回局面。今年4月以来,意方密集派出代表团访华,频频释放“和好”信号。7月访华时,梅洛尼甚至带着女儿,陪同意大利知名企业代表一同前来,试图以柔性外交改善两国关系。中方也释放了诚意,与意大利达成了2024至2027年加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行动计划,重新启动了部分投资项目。然而,意方的“反复无常”很快露出端倪。几个月后,意大利又投票支持对中国电动车征税,令中方的信任荡然无存。

此次马塔雷拉的来访,表面上是一场文化交流,实则是为了缓解中国的反击压力。意大利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劣势、经济状况的窘迫,迫使其不得不回头向中国求和。面对中国的强大反制力度,意大利政府内部已经开始讨论重新加入“一带一路”的可能性。如今,意大利逐渐明白,谁才是真正的朋友,谁才是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与意大利的关系向来稳固,意大利若想真正谋求发展,不应在大国博弈中反复横跳。事实已经证明,中国是意大利重要的经济伙伴,而美国所谓的“保护”不过是将意大利变为其对华政策的工具。希望意大利政府能看清现实,放弃那些“短视”选择,不要在国际博弈中被牵着鼻子走。

与中国为敌的代价,意大利已经深刻感受到了。如果再不认清形势,一次次的“反复横跳”只会让自己在大国博弈中越走越孤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