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进博会场馆外景 本报记者 卢 旭 摄
舞台上,昆曲、皮影戏、乌拉圭探戈等富有地域特色的文艺节目精彩上演;展厅里,满族刺绣、北京景泰蓝、德化陶瓷等中国传统手工艺品琳琅满目;体验区域内,数字文旅项目向人们展示着各地的风景名胜……11月5日至10日,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简称“进博会”)在上海举办。借助中国搭建的国际化平台,各国在深入开展经贸合作的同时,也将风格各异的传统技艺、手工艺品、特色文创、文艺展演带到了进博会,多元文化跨越山海,在这里相遇。
传统文化技艺尽展风采
■ 七年来,进博会作为促进世界各国人文交流的重要桥梁,始终坚持开展人文交流展示活动。
本届进博会延续上届的虹桥国际城市“会客厅”展示区和中华老字号、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级步街、中国旅游四大展示专区,集中呈现我国各地的风土人情、传统文化技艺、老字号品牌,让国际展商多维度感受中国的深厚文化底蕴。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人文交流活动展示面积超过3.2万平方米,为地方特色文化展示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
▲ 北京老字号展区以北京中轴线上的老字号为主题进行展览展示 本报记者 卢 旭 摄
“这些五颜六色的‘花’其实是德化瓷制成的特色文创产品,它将拈花工艺与德化瓷烧制技艺相结合,将陶瓷塑形成瓷花,再根据‘花’的种类匹配精油。”“中国白·德化瓷”常年展馆里,瓷花香薰文创产品吸引了不少展商前来咨询与团购,福建德瓷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肖冰正忙着解答观众的提问,他介绍,这次展出的陶瓷制品是由近30位国家级和省级工艺美术大师、德化瓷烧制技艺传承人打造的,包括艺术品、日用器皿和陶瓷文创产品。作为连续几届的参展商,本次进博会中,该公司在展馆内增加了茶杯等更具实用性的产品,图案也使用了熊猫等活泼可爱的样式,更富生活气息,让中外观众能更直观地感受德化陶瓷的魅力。
在江苏人文交流展区,南京云锦研究所品牌中心主管何冠奕向观众介绍展品:“这是一款用云锦工艺制作成的马面裙,很适合日常穿着,我们希望让非遗融入生活。”该中心还带来南京云锦博物馆首发作品《龙吟献瑞》《万世昌隆》《金蟒招财》,以及好几款云锦艺术摆件与服饰、配饰,现场反馈都不错,展现了非遗与现代设计、新材料融合发展的成果。“我们希望借进博会这一国际化平台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何冠奕说。
“四虎翻山”“恩哥蟠桃”“楚凤”……走进湖北综合形象展区,一幅幅绣着独特图案、富有楚文化气韵的绣品映入眼帘。展台后,黄梅挑花市级代表性传承人洪利一边向观众科普这项技艺,一边麻利地穿针引线,现场制作绣品。“黄梅挑花不同于其他刺绣工艺,无须画出线稿,而是跟着灵感边想边绣,所用图案与黄梅的人文历史息息相关。”洪利说。此次她带来了手提包、桌旗等符合现代审美和应用场景的非遗产品,进博会开幕次日,刺绣手提包就被中外观众抢购一空,她连忙安排“上新”。“很高兴黄梅挑花受到大家的喜爱,希望通过本届进博会,让黄梅挑花走出湖北、走向全球。”洪利说。
江苏老字号品牌南京牌肥皂与江苏省美术馆携手推出“水韵江苏”文创系列产品,肥皂表面像水墨画一般,如烟似水、唯美浪漫。
“我们以江苏省美术馆的两幅版画作品和一幅书法作品为设计元素,把长江、运河、太湖、东海元素融入其中,将版画与书法艺术相结合,制作出4款独特的香氛肥皂。”南京牌肥皂负责人黄勇介绍,他们还把长江的雨花茶、大运河畔的南粳米浆、太湖的碧螺春以及东海的海藻、海盐等融入香氛皂中,传递出江苏独特的文化底蕴。黄勇说,通过进博会这一国际化平台,他接触到来自世界各地的潜在客户和合作伙伴,了解到最新的市场动态和技术发展趋势。希望通过交流学习,不断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加强与行业内外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企业创新和发展。
今年的陕西“老字号步行街”展区内,集中展示了49个陕西地域品牌,展品300余种,汇聚了老字号食品、瓷器、茶叶等类别。“来来来,大家尝尝我们的水晶饼……”西安市德懋恭食品有限公司展位前围了很多人,大家品尝过水晶饼后赞不绝口,不少外国游客竖起了大拇指。
“我们年年都来参加进博会,这个平台便于我们和国内外客户沟通。去年,一个深圳的客商看上了这款点心后,订购近千盒。”该公司业务经理李军说。
行走在步道中,记者观察到,部分展区前排起了长队。原来,本届进博会期间,山东展区联动各省级展区策划了“盖章换pin”打卡活动,通过完成各项趣味性互动任务并前往规定展区盖章,观众就能获得文创产品或特色礼物。
“我们想通过这种新潮的游戏,让更多人参与进来,在娱乐中了解中国各省区市的老字号与非遗项目。”山东省老字号企业协会副秘书长李日辉说,许多海外观众对中国文化很感兴趣,也积极参与了这项活动,打卡册很快就发放一空。
多元文化交融互动
■ 进博会人文交流展演的一大亮点,在于中西文化的交融与碰撞。
本届进博会,中央广场人文交流艺术系列活动成为一大亮点,为观众和参展商带来了一场场精彩纷呈的文化盛宴。
为期6天的活动中,来自克罗地亚、法国、意大利、不丹等7个国家的艺术家,与中国9个省区市和港澳地区的艺术家携手,共同呈现了200余场文艺交流表演,涵盖爵士乐、音乐剧、民族舞蹈、民歌演唱、戏曲说唱、魔术等多种艺术形式,展现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带领观众在艺术的海洋中畅游。
国家会展中心(上海)高级经理刘磊介绍,今年的艺术活动氛围更加活跃、热闹。往年中央广场的演出活动主要集中在上午,但这个时间段大部分人都在展馆内,今年便将演出时间调整到中午和下午,方便观众欣赏演出,也有利于促进周边餐饮和老字号展区的消费。
在节目设置上,很多节目都由不同国别的演奏家同台演出,如意大利和乌兹别克斯坦艺术家共同演奏的弦乐三重奏《帕拉迪奥》《蓝色多瑙河》等曲目,以及中国、法国、美国艺术家演奏的爵士三重奏《愿你有爱》《玫瑰人生》等曲目。除了传统曲目外,今年还增加了爵士乐、音乐剧演出,凸显了多元文化的融合与交流之美。
“本届进博会舞台更加多元、包容、丰富和国际化,受众也更多了。”刘磊说,这样的变化不仅让观众在欣赏演出的过程中感受人文艺术魅力,也进一步丰富了进博会的人文内涵。
紫菁童声合唱团已经是第三次登上进博会舞台,合唱团成员都是生活在上海的4至16岁香港青少年,他们带来了英文歌曲,并用普通话和广东话演唱了《紫荆花盛开》。紫菁少青发展中心总干事黄咏仪说,不同语言的演唱展现了“沪港二代”的朝气,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表演者同台演出,也让孩子们收获了友谊和自信,开阔了眼界。
山歌缭绕,绣球飞舞。广西带来《绣球壮乡飞舞》和《壮美东盟缘》节目,吸引了众多观众驻足观看和拍照,以人文交流奏响中国与东盟的友好乐章。
精彩的演出吸引了众多游客和参展商。“不同国家和地区艺术家的精彩演出和互动交流,不仅展示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也促进了各国人民之间的了解和友谊,为进博会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刘磊说。
数字技术创新展陈
■ 以开放促创新,日新月异的数字技术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拓展了新的空间和路径。
进博会上,世界各地的文化产品、民俗手工艺品和文艺展演汇聚一堂;多姿多彩的文明在这里相互交织、交流、互鉴;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以歌舞传递热情、将本国文化历史融入传统美食与好物,跨越语言和文化,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
▲ 进博会吉祥物“进宝”迎接八方来客 本报记者 卢 旭 摄
环顾各个展区,仿古的展馆设计、精巧的手工艺品为人文交流增添了厚重的文化底蕴,而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在展台和互动项目中的应用,则为观众打造了更具交互性、沉浸感的观展体验,将各地的人文历史、自然风光更加鲜活地呈现在人们面前。此外,线上交易平台的优化,也为观众购买各地产品提供了便利。
江苏人文交流展区突破往届苏派建筑风格,以江苏的江河水韵和省花茉莉花为灵感,架构出极具张力的亮色曲线,飞檐翘角的中式建筑、龙凤文化符号结合数字化、全息影像等技术,营造出江苏古韵与创新科技交融的独特氛围。展馆还创新展现形式,首次运用AI数字人进行现场讲解,为观众提供高度沉浸、虚实结合的观展体验。
“今年我们专门设计了《大唐不夜图》动画,整个展台外立面全部使用LED冰屏搭建,动画作品在屏幕上循环播放。”陕西西安曲江国际会展集团有限公司总监郑程鸿说。记者看到,视频中有亭台楼阁、山川河流,还有挑着担子的卖货郎和行人在街上穿行,一派车水马龙的繁华景象,震撼的视觉效果让很多客商和参观者在此“打卡”拍照。郑程鸿介绍,往年各家企业在现场售卖传统手工艺品和特产时,都会出现库存不足的情况,今年,陕西展区专门搭建了线上展销平台,并在展台设置二维码,购买数量较大的顾客可以扫码下单,将物品快递到家。
“您可以试着向下看,屏幕里您的玩家形象就像传说中的角色一样,是通过御剑飞行的方式进行游览的。”在广州市天河区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展台,工作人员正引导观众体验数字文旅项目“泰山探秘”。广州凡拓数字创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市场部相关负责人胡敏介绍,这一体验项目由该公司与山东省泰安市文化和旅游局合作打造而成,将泰山的部分建筑实景、植被景观和文化元素等提取之后再进行艺术加工和3D建模,让人们戴上虚拟现实设备、拿起手柄就能领略泰山风光。
▲ 在消费品展区,金色巨型“中国龙”格外醒目。 本报记者 卢 旭 摄
责编:武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