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一个“1”很多的日子。
提到这个日子,可能很多人脑海里浮现的是“光棍节”或是抢购的日子。
但在丽江,有一家民营企业,30年前的11月11日,开始了它的征程。
它,就是正龙集团。
30年前,还没有淘宝,也没有所谓的“光棍节”,选11月11日这个日子,或许只是巧合。但在这30年间,正龙集团掌门人杨四龙,真的创下了多个第“1”。
今年57岁的杨四龙,已奔花甲之年,可他的头发,依然乌黑;他的精力和活力,“比年轻人还满满”……每天精力旺盛,一直在路上。就如他所言,“到今天为止,我不会打麻将,不会打扑克,不会下象棋,不会打高尔夫……我不敢去,时间不允许我学这些。因为我的时间不够,天天奋斗了还在奋斗,创业了还在创业。
在很多人以为杨四龙要退休的时候,他又站出来说,“作为企业家,50多岁刚刚成熟,我认为过去我这个董事长不懂事,现在慢慢懂一点事了。”
杨四龙说他还要再干30年,只不过,不再像以前那样亲力亲为,也不像家族式管理那样董事长一言堂。很明显,“懂一点事了”的杨四龙,正在转变。
他在公司内部开始启用年轻管理者,做到能者上,对外则与浙江、福建等多地的公司战略合作。他说,正龙未来的二三十年,会是春天。
1994年,当杨四龙拿下丽江市00001号工商营业执照时,他可能自己都没想过,自己能在丽江、云南甚至全国,创造出如此多的第一:
第一个丽江旅游汽车出租公司
第一个丽江民营企业开发的商场——正龙商场
第一个纳西饮食文化城,歌舞伴唱是丽江第一家
第一个从国外引进三文鱼到云南
第一个云南量贩式KTV
第一个民营企业投资湿地
第一个按公园模式运营湿地的民族企业家
第一个在少数民族地区举办全国村长论坛……
而这一切的起源,得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初。当年,在丽江古城东大街街道两旁搭起了两排货架,很快就成为了丽江一条火爆的商业街,很多丽江人在这里摆摊卖货,挖到了人生中第一桶金。
彼时,蓄着八字胡的青年杨四龙,将袜子、帽子、眼镜、口红、发卡、明信片等小玩意,从昆明倒到丽江,占据了东大街的一个摊位。作为改革开放后丽江第一波下海经商的人,仅一年杨四龙就在这个不足五平米的摊位上变成了“万元户”。凭着对市场的洞察和机灵的脑袋,他很快便靠赚来的钱在城区盘下几个铺面让父母守着,没几年便做到了年入近百万。而那时的杨四龙,也不过20岁出头。
一时间,整个丽江都在流传着那个敢吃螃蟹的杨四龙发财了。
随后,他的母亲催着他将手里的钱置换成古城的房子,这样即便以后创业失败,有房子就不用愁。那是1995年,当时数万元、十多万元就能在古城买到一院房子。杨四龙当时赚到的钱加上一点银行贷款,拿下古城十几套房不成问题。
可从小到大都“很听母亲话”的杨四龙,这回偏偏做了个不听话的孩子,拿着赚来的钱投向了拉市海湿地。当时的拉市海湿地还是一片滩涂,这30年每赚一笔钱杨四龙都投在了拉市海湿地上,至今一直在投入。杨四龙说:“说实话,当年如果我听我妈的话那有多好,可以一年坐收几千万租金,完全可以躺平了!但我不后悔,因为我守住了一片拉市海。只有有担当的民族企业家,才能做到这一点。”
可以对比的是,杭州西溪湿地,政府投资上百亿,在昆明的众多湿地,也是政府几十亿的投资。
尽管正龙投资拉市海几十年了仍不见底,但让杨四龙感觉这么多年投资值得的是,拉市海的环境变好了。根据政府部门的统计,当年杨四龙投资拉市海湿地的时候,那里有57种候鸟共3.5万只,现在已经达到了348种候鸟共13~14万只。
“你们一定要记住这个数据,拉市海投资哪一天才是尽头,我不知道,但我知道总会有一天,也许10年,也许30年,也许50年,它会成为最美湿地。”
30年,在杨四龙心中最自豪的,不是攒下多少资产,赚了多少钱。
无论何时,他最愿意谈论的依旧是他在塔城洛固村(2011年更名为十八寨沟村)做的村官,这个最不赚钱的行当。
那是他父亲的家乡,也是他童年待的地方,可随着父亲工作调动,他成年后很少再回那里。
2007年,洛固村1000多个老乡按下红手印,村委会主任非他不选。杨四龙又被感召回这个陌生又熟悉的村庄,却发现那里仍是“穷得连叮当都不响的地方”。
路基本是不通的,从丽江过去170公里,要走3天,也没电,整个村委会盖瓦房的只有两家,村民靠着国家的补给度日。
当时,杨四龙的企业正遇上丽江旅游发展的热浪,他很犹豫,做了村官势必会影响公司的发展,但也只用了一周的时间,他便将户口从丽江古城区迁到了洛固村,成为了这个拥有18个村民小组、320户家庭、1320人的村委会的村主任。
从第一届,干到第二届,说好干三届走人,但村民一直让他留任,现在已经干了五届还在干。有人说,正龙集团后15年发展变慢了。杨四龙承认这一点,但他将干企业的精力,大多放在了村里,换来了对每个村情况的了然于心。
在他的规划下,正龙集团先后投入500万元,又多方筹集1500万元,进行十八寨沟的基础设施建设。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修路的修路,挖资源的挖资源……如今,村子仅公路就修了40多公里,“相当于丽江到石鼓”。
他用分片区扶持的方法,在洛固村培植起了洛固山猪、洛南鸡、洛北羊和洛西蜜这四大产业,并在丽江给他们找到了销路,让当地村名凭山货走上了致富路;
他甚至将自己当村委会主任的工资拿出来补贴学生,实现了生活费、学费全免。曾经那个两三年才有一个学生能考上中专的小村庄,现在每年能考上中专大学的就有十四、五个……
很多人对杨四龙赞誉有加,认为他是一个真正有民族情怀、敢做敢说永远在为纳西族奔走呐喊的民族企业家。
但也有人说:我是听杨老板的故事长大的,也非常敬重他。但是,觉得杨老板从商前半段很成功,后半段有点失败,希望好好总结下……时代变了,该放手就放手,这么大的一个集团,不能再按家族式的管理模式管理了。
杨四龙坦然接受这样的批评与指正。
他说,因为当村官,正龙集团里的确有很多人来自拉市与塔城,这个是一个必然。而为此付出的代价是,很多人说正龙集团任人唯亲,家族式管理……但他们没看到的另一面,正龙集团将这些山里的村民带出来,从年收入只有5000左右,到现在月入3000~5000元,这是一个家庭的改变,有些村民最初进城的房子,也是以他的名义租用,“好多人从10多岁就出来,现在孩子都开始在城里上班了。”而也正是这些人,一直对正龙存着一份感恩的心,哪怕在企业最困难的时候,依然坚守在这里,不离不弃。
从商业角度看,你会觉得杨四龙作为一名企业家真有点不合格,因为这些决定真的很不利益为先。
但站在感性的另一面,你会觉得杨四龙做了许多改变人命运的好事。包括他哪怕企业亏钱也要做慈善的这些举动。
但现在,杨四龙决定,还是先让正龙集团活过来。毕竟,只有先将企业做强做大,自己的善心,也才有落实的资本。
而正龙转型的第一步,是将旗下的旅游、娱乐、餐饮板块全部细分,交给外面引入的专业的团队接手。总之一句话:“未来,能者上!”
至于是哪些专业团队,杨四龙卖了个关子,“11月11日,等你来看!”
哈哈,这个风格,很杨四龙。那么,我们就拭目以待。敬请关注读本君11月11日的跟踪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