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新闻网消息,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此前就欧盟电动汽车反补贴案的中欧磋商情况回应了记者提问。从9月20日起的20多天里,中欧技术团队于布鲁塞尔开展了8轮高强度的磋商。通过艰难努力,双方在部分领域取得关键进展。在磋商期间,中方认真听取中欧企业界的需求和看法,针对欧方的具体关注点多次给出务实且具建设性的解决方案,尽显最大的诚意与灵活性。然而可惜的是,欧方一直未积极对涉及中欧企业界核心关切的问题作出回应,双方仍存在重大分歧,截至目前,磋商尚未形成双方都能认可的解决方案。

中国政府在面对欧盟的“不友好”举动时,展现出了非凡的政治智慧与强大的战略定力。在中欧贸易领域,中方一直坚守通过对话协商来处理分歧的原则。为此,中方积极地向欧盟提出了价格承诺方案,希望借此来缓和双方之间的矛盾。但是,欧盟却突然改变态度,致使中方的这一努力没有取得任何成果。欧盟的这种做法,实际上暴露出其背后更深层次的政治意图。欧盟加征对华关税,其主要目的并非是要解决贸易问题,而是为了配合美国遏制中国的战略。对此,中方也做出了强有力的回击。就在日前,中国决定依照法律规定,对原产于欧盟的进口相关白兰地实施反倾销措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欧盟委员会桑个月29日作出终裁,决定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为期5年的反补贴税,这一结果并不出人意料。据公告内容,欧盟对中国车企采取了不同的征税标准。其中,在接受欧盟抽样调查的3家中国车企里,比亚迪会被征收17%的反补贴税,吉利汽车被征收18.8%的反补贴税,上汽集团被征收35.3%的反补贴税。另外,那些虽未接受抽样调查但配合了欧盟调查的中国车企,将被征收20.7%的反补贴税,而未配合欧盟调查的中国车企同样会被征收35.3%的反补贴税。

对于欧盟的保护主义行为,欧洲政商学界人士表示出强烈的不满与反对。他们指出,这种行为会损害欧洲消费者的利益,对欧洲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形成拖累,阻碍欧中在贸易投资方面的合作,并且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也无益处。德国经济部发言人宣称,德国支持正在开展的欧盟与中国之间的谈判,期望借助外交途径来舒缓贸易紧张的局面。德国致力于维持市场的开放,作为与全球相互联系的经济体,德国的发展依赖于此。自从欧盟发起反补贴调查之后,大众、宝马、梅赛德斯 - 奔驰等欧洲大型汽车制造商都一致表示反对。

在与德国总理朔尔茨会晤后的联合记者会上,冯德莱恩早些时候作出表示,欧盟期望在汽车关税方面同中国展开公平竞争,而且正在与中方针对价格承诺或者在欧洲投资等机制进行谈判,从而寻求解决的办法。冯德莱恩称:“比如说,能够用何种补偿来取代反补贴关税呢?这是个问题。另外,还有价格承诺方面的问题,以及在欧洲投资的问题。这些都是谈判桌上的议题,就像在谈判里经常出现的状况一样,只有最后一个问题谈判成功,才意味着整个谈判大功告成。”朔尔茨则表达了希望能够在10月底之前达成相关协议的想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德国身为欧洲最大的汽车制造国,朔尔茨的表态体现出德国的立场,同时也暴露出欧盟内部在对华政策方面存在分歧。欧洲新闻电视台报道称,德国总理朔尔茨早前在联邦议院发言,他指出欧盟内部有17个国家不支持欧盟的某项政策,并且他交谈过的全部汽车生产商主管都对这项政策持反对态度。之前,在欧盟成员国针对欧盟委员会所提交的电动汽车反补贴案终裁草案进行投票时,德国等国投了反对票。朔尔茨还表示,期望通过和中国展开谈判,来解决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临时反补贴税这一争端。

德国与中国在汽车产业领域的联系源远流长。追溯至上世纪80年代,德国大众就已进军中国市场,进而与中国的汽车企业开展了大量的合作项目。

当前,德国的诸多汽车品牌,像奔驰、宝马、奥迪等,在中国市场占据着很高的份额。与此同时,中国的电动汽车品牌在德国市场也开始逐步展现出自身的竞争力。朔尔茨的相关表态,其意义不仅仅在于维护德国自身的利益,对于中欧之间的贸易关系也有着维护的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冯德莱恩提出的条件而言,欧委会显然明白,不管双方在后续谈判中是否能够达成一致,只要能保证中方不会停止对欧洲市场的投资,欧盟国家就不至于“遭受损失”。基于此,如果还能迫使中方做出更多的让步,甚至让中方对欧方进行赔偿,那么欧方就可算是在这场“贸易战”中取胜了。然而,中国商务部已经多次着重指出,中方会采取一切必要手段,坚决维护中国产业和企业的正当权益。

日前,我国外交部发布消息称,斯洛伐克总理菲佐于10月31日至11月5日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从中国发布的公告可知,菲佐此次来华访问将持续六天之久。在这六天里,预计双方将会商讨三件大事。其一便是近期在中欧之间备受关注的欧盟对华电动汽车加征关税一事。斯洛伐克身为欧盟成员,菲佐政府一直以来都对此持反对态度。在汽车领域,斯洛伐克与中国有诸多合作。之前,通过德国大众在斯洛伐克的工厂,斯洛伐克已经向中国市场出口了大量燃油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