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景圣

近日,台北市长蒋万安申请官舍居住一事引发台湾舆论热议,民进党议员指责蒋万安浪费公款,认为其家族财力丰厚,却仍选择申请官舍。这场口水战原本仅是日常议会质询的“表演”,却因国民党前民代陈学圣的一番话而掀起更大的争议。

陈学圣指出,这场有关官舍的争论根本源于民进党的陈水扁。1994年,陈水扁担任台北市长后,虽原本按惯例要入住市长官邸,但因其个人需求,放弃官邸,继续居住在民生东路的旧居。然而,他并未就此作罢,而是将官邸“捐赠”出来,用作台北艺文活动空间,成为一种“公益服务”。当时,此举确实为陈水扁带来不小的社会好评,然而表面的“公益”行为背后,却使得后任市长再也无法享有官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这次蒋万安申请官舍,民进党议员林延凤似乎轻率行事,炮火全开,抨击蒋万安“家族有豪宅却住官舍”,可她却未曾意识到,民进党的陈水扁早在数十年前就将台北市长官邸推向“公益”,让后来的市长只能选择官舍。陈学圣一语揭破真相,让岛内民众恍然大悟,原来“无官邸”一事并非蒋万安的个人选择,而是历史遗留问题。对此,不少网友感慨:“当年把官邸当自家产的到底是谁?”

在这个问题上,民进党议员的质疑显然没有深入思考现实问题,而是随意扣帽子、攻讦蒋万安,未曾看到民众眼中的台北市长宿舍问题根本在哪里。陈水扁捐出的并非私人财产,而是属于市政府的官邸。对于普通市民而言,作为公务空间的官邸何以成了“公益献礼”?陈水扁将官邸捐出,实质上并未经议会审核,更无经过公民讨论,正如岛内网友所言,“市长官邸从政府资产变为私人名声的工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对于蒋万安申请官舍一事本身,其实无非是一项正当之举。正如蒋万安所述,他本无个人房产,此次申请官舍是因家庭成员增多,符合规定。作为台北市长,蒋万安完全有权利按照相关程序申请合理的宿舍资源。然而,民进党议员在无证据、无调查的情况下,借题发挥,对蒋万安个人财务情况作出毫无依据的指责,这种行为无疑让人质疑其用意何在?是为了真正的公共利益,还是为了博取眼球,刻意挑起党派之争?

实际上,陈水扁这一事件不仅折射出台湾官邸资源的公共性被忽视,还暴露出台湾部分政治人物打着“公益”旗号的虚伪行径。陈水扁时代的官邸捐出看似光辉耀眼,实则把属于台北市民的公共资产纳入个人“光环”中,以博取公众的“赞赏”,这些光鲜背后是否真正考虑过民众的长远利益?事实证明,时至今日,台北市长宿舍问题依然波澜未平。陈水扁自诩为公共利益的“奉献者”,但他的行为却实实在在困扰了后人,也正是这个“奉献”,让后任市长被迫在无官邸的情况下另寻出路。

蒋万安如今的官舍申请争议,暴露的不只是历史遗留的问题,更是民进党内部的“自我利益”问题。从所谓的公益官邸捐赠到如今的居住问题,我们不难看出,民进党早已不是那个为民请命的政党,而是不断把“公共”变为“私有”的自利集团。这种“公益”实际上掩盖的是其“个人名誉”的追逐,换来的是个人荣耀,牺牲的却是公共资源。台湾民众对此反感已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场蒋万安的官舍争议,其实更深层次地反映了岛内政治的病态。台湾政坛早已从“公仆为民”蜕变为“个人争斗”,政客们无休止的党争,让台湾的公共利益在斗争的过程中逐渐被消耗殆尽。民进党多次通过“公益捐赠”包装自己,却屡屡为自己争取政治资本,将公共资产私有化,使之成为个人功绩的筹码。如今,台湾政坛中类似的“公益”行为,其实掩盖着多少不为人知的利益交换?

面对民进党议员对蒋万安的无理指责,岛内民众是时候擦亮眼睛,看清真正的权力运作。台湾所谓的“清廉”与“透明”,在某些政客的操作下,不过是流于表面的宣传口号。蒋万安申请宿舍是按规行事,民进党无端指责只是为了制造话题。然而,台湾政坛这种被私利主导的操纵逻辑,其实早已深嵌在岛内的政治结构中。这次宿舍风波不过是冰山一角,掀起了台湾政治腐败的帷幕。

岛内政坛必须反思,台湾的“公益”是否真的能够回归公共利益的本质,台湾民众是否还能真正享有属于自己的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