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的心目中,粟裕大将应该被封为元帅。只因他在解放战争时期战功显赫,立下了无数汗马功劳。淮海战争的提案者和发起者就是粟裕大将。而淮海战争堪称奠定国民党败局。

意思是淮海战争之后,国民党军队再也没有在中原大地上和解放军争雄的资格。淮海战役后的渡江战役正说明了这一点。解放军挟兵锋正盛之势,如同秋风扫落叶一般赢下渡江战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辽沈战役则可以看作是平定关内外的战役,毕竟东北地区和华北地区一脉相连。而东北地区战局奠定之后,困守在华北地区的国民党军就会无时无刻不感受到被那种芒刺在背的感觉。

再加上我党的改造政策确实诚意极大以及傅作义将军深明大义的缘故,京津地区的战事就此消亡于准备中。

这样一来,淮海战役的重要性程度大大提升,顺带着拔高了指挥者的地位。

只是最终授衔的时候粟裕拿到了大将军衔而没有成为开国十大元帅之一。粟裕出生于华东野战军(三野),司令是陈毅元帅。但授衔的时候陈毅正任职国务院副总理,算是要职在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此包括刘少奇主席在内的一部分人认为,陈毅元帅可以不参与授衔而让粟裕代表三野被评为帅。不授衔又担任要职的人在当时有很多,比如毛主席、周总理和邓公都是这样的情形。

但周总理却提出了反对意见,坚持要让陈毅元帅参加授衔。

周总理还用苏联的布尔加宁举列说明:布尔加宁被授予元帅衔,但他也做了部长会议的主席。只是做主席时不用元帅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周总理的意思是授衔和任职重要职位并不冲突,陈毅元帅完全可以授衔而后不停止手头的工作。由于周总理的坚持,最终的结果是粟裕做了大将,陈毅成为元帅。陈毅就此备受争议。

当然,这里的争议说的是“授衔元帅”。而不是在说陈毅的贡献有争议。事实上,老一辈革命家抛头颅洒热血,为新中国的建立付出了很多很多。不管是哪一位老革命都不应被争议。

也不能被质疑。陈毅元帅被授元帅衔有争议主要是和粟裕大将进行了对比,粟裕大将和陈毅都是新四军里面的实权和核心人物。只不过,陈毅元帅到后期时并未再在战场上多发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主要在做文职指挥工作。粟裕大将是具体的战争指挥者领导者,如果单论军事才能,粟裕大将应该更厉害些。这是人们争议的地方。在十大元帅中,排名较前的徐向前元帅也是如此。

徐向前元帅在红四方面军拥有巨大声望,但在抗日战争中没有太多发挥机会,基本处于卧床养伤的境地当中。到了解放战争,徐向前元帅也只是在抓恢复生产。不过红军时期战功显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曾被人称为“红军战神”。但林彪元帅也是红四出身的。可是林彪元帅也被授衔元帅。这就相当于红四有了两位元帅,那么为何新四军不能拥有两位元帅?而且粟裕和林彪历程很相像。

都是资历较浅,却在战火当中经历了巨大的成长,而后一跃成为一往无前的“战争的神”。据说远在台湾的老蒋在看到授衔名单时,还为粟裕大将没有位列元帅之一而惊讶和疑惑不解。

实在是粟裕在淮海战争当中发挥出的作用太大,以至于老蒋每每听到粟裕的名字都会想到国民党军在淮海战场遭遇了惨败。也因此对粟裕倍加关注,老蒋恨不得粟裕大将出身国民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值得注意的是,粟裕大将还觉得中央把他定为十大将军之首高了,连忙推辞说不要评大将衔。这就不得不提到粟裕大将两让司令再让元帅的故事。和粟裕做出一样选择的还有徐立清。

徐立清有着“三让将军”的美名,意思是让级别、让军衔和让职位。徐立清一生淡泊名利,在授衔时只得到中将军衔。粟裕第一次让出司令员职位是在任职华中军区司令员一职期间。

当时粟裕的副手是张鼎丞,张鼎丞是闽西根据地创建者之一,是粟裕的老上级。虽然粟裕在军事上的才能确实要比张鼎丞厉害许多,可不论是威望和还是影响力,粟裕都不如张鼎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此粟裕选择了让张鼎丞做司令,自己只做副手;第二次让出司令职位是在任职华东野战军一职期间。中央将陈毅元帅从华东军区调走,原华东野战军的老人粟裕就此升任司令一职。

并且兼任政委。但粟裕得知情况后马上报告上级,称出任司令员一职多有不妥。还是让陈毅元帅在名义上保留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的职位,自己只能坐到代司令员政委的位置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粟裕大将这一让的确有诸多好处,比如让凝聚力更加强大,内部更稳定。却也有一些“坏处”,那就是白白放走扩大影响力和威望的好机会。让人们只觉得三野中陈毅元帅无可撼动。

粟裕大将永远只能屈尊于陈毅元帅之下。等到授衔时,粟裕还想让出自己的大将军衔,却遭到了毛主席的调侃:你授的是大将衔却做了元帅做的事。如果你不要大将,其他人咋办?

于是粟裕只好接下大将的军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84年2月5日,粟裕大将因病在北京去世了。在粟裕大将的葬礼上,站着四位首长。这四位军队首长分别是:杨尚昆、杨得志、张爱萍和余秋里。

杨尚昆将军代表中央军委、杨得志将军代表总参谋部、余秋里将军代表总政治部、张爱萍将军则是粟裕大将的老部下。虽然看似这四位将军彼此之间大不相干但其实里面的意味很深长。

杨尚昆将军资历老,又长期在中央军委工作,前来看望粟裕大将很有代表性;杨得志将军则是独当一面的司令员,虽然名声不如粟裕但当了25年的军区司令员也算是战功累累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更为重要的是,杨得志将军在后来参加了对越自卫反击战;余秋里将军则是有名的“独臂将军”,以作战勇猛而著称。粟裕大将常年在一线,带出来了作战同样很勇猛的华东野战军。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两个人算是惺惺相惜;张爱萍将军则是粟裕大将的老部下,能够有老部下来看望应当是没有什么遗憾了。粟裕大将的遗愿是把骨灰撒到曾经频繁战斗的土地上。

参考资料:
第一大将粟裕今逝世25周年 逝世十年后才获平反丨中新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