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进度:

1、11月第2本;

2、2020年~至今,理财系列共计阅读44本;

3、2024年目前共计已阅读32本(计划52本)。

本书摘录语句如下——

1、成功,取决于你试错的速度。

2、莎士比亚说:“悲剧就是将美好的东西撕给人看。”

3、哪怕是三流的创意,也要用一流的速度做出来,在市场的反馈中一点一点修正自己的错误。

4、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在《有效的管理》一书中说,“效率”指的是“以正确的方式做事”,还有一种概念叫做“效能”,指的是“做正确的事”。他认为效能与效率是一样重要的,如果在两者不能兼顾的时候,要优先考虑效能。

5、路遥的《人生》里说,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你年轻的时候。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口,事业上的岔口,个人生活上的岔口,你走错一步,就会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甚至会影响一生。

6、创业者最重要的是创造条件。如果机会都成熟,那一定轮不到我们。

7、世界是很公平的,年轻人要学会自己欣赏自己。因为大家看世界的角度不一样,所以有些人是把机会看成是灾难,也有人把灾难看成是机会,甚至有把机会做成灾难的人也很多。但每一代的人都有自己的机会。

8、俞敏洪曾经说过,人的生活方式有两种,第一种方式是像草一样活着,你尽管活着,每年还在成长,但是你毕竟是一棵草,你吸收雨露阳光,但是长不大。人们可以踩过你,但是没有人因为你的痛苦而痛苦,也不会因为你被踩了而来怜悯你,因为大家本身没有看到你。第二种是像树一样活着,即使我们现在什么都不是,但是只要你有树的种子,即使被踩到泥土中间,依然能够吸收泥土的养分,自己成长起来。当你长成参天大树的时候,遥远地方的人们就能看到你,走近你,你能给人一片绿色。活着是美丽的风景,死了依然是栋梁之才,活着死了都有用。

9、爱因斯坦说,不要为成为一个成功者而努力,而要为做一个有价值的人而努力。

10、马云说:“只有你爬到山顶了,这座山才会支撑着你;只有你的境界提高了,这个境界才能提升你;只有你关心别人,别人才会关心你;只有你爱护这个环境了,这个环境才会爱护你;只有你的亲人幸福了,你才会幸福;只有你自己成功了,朋友才会离你更近。学会付出,一直善良下去,总会离幸福很近。”

11、既要心比天高,又要脚踏实地。

12、小公司的战略就是两个词:活下来、赚钱。

13、管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崔西定律:任何工作的困难度与其执行步骤的数目平方成正比。也就是说,当完成一个工作需要两个步骤的时候,那它的难度就是4,需要三个步骤的时候,难度就变成了9。所以,哪怕是为了降低工作的难度,也有必要简化工作流程。

14、墨菲定律说:“凡是可能出错的,都会出错。”

15、平时不愿意努力改变的人,只能靠运气被动的等待机会,而一直在努力的人,实际上是在创造机会。这是“机遇总是偏爱那些有准备的人”的原因。

16、管事先管人,管人先管心。

17、一切成功,都是来自于意念。

18、专注是一个人成功的重要因素。

总结——

首先,关于“崔西定律”。

这个我挺有发言欲望的,因为,结合这个定律,我发现目前我所在的客户公司这边,就是这么个情况。他们的流程,就太多太杂了。

不断在花钱上系统,本是为便利、节省人工成本成本、管理成本的,结果,却变成了员工们叫苦不迭......

其实老板自己也说过很多次:“我们公司,没有大公司的命,却有大公司的病。”

你看,他也是知道他的企业存在的问题的,可是呢,他就是不改。你可以理解他没办法改,或者想不到更好的,或者,不想改。

我记得他还说过,不求所有人都认可他的管理理念,但求有1/3的人认可公司,就狗了。

我不知道,但就我私下获得信息而言,还真没有这个数儿,很多人,都是得过且过的混着一份工作而已,你是好是坏,这些职员并不关心。

我自问我自己又关心吗?好像是,我挺希望这家企业能做起来,超越疫情前的辉煌的。

但,谁又能说这不是利己的角度去关心的呢?

其次,成功学的书似乎没啥意义。

看本书,我的感觉就是在看一本借着马爸爸的名义写成功学似的,有营养,但是不多。所以,看着看着我就开始在字里行间寻找马爸爸的事迹了。

同批借的还有《陶华碧》跟《马云传》,估计那两本才是值得一看的书。

这本,强忍着看完已算不错,摘录比昨晚那篇也多一些,还是有所收获,勉强不算浪费时间吧!如果为了赶进度,可能我今晚坚持不了看完它。

最后,墨菲定律与试错的速度。

一个是磁场的关系吧?那既然凡事可能出错的必会出错,那不如就当成试错好啦?

我原先写过,我自己会尝试偶尔去故意犯错,这样一是有了心理基础,错了也不害怕去承担后果;二就是很多事情真的只有你多试过了各种不同的结果,见识多了,人,也就变得聪慧了。

不知道这算不算一种投机取巧?

但后来,我觉得这种刻意地犯错,似乎不是很合适。因为,刻意为之的犯错,与实际出错两种情境下所带来的冲击一定是不一样的,如果差别足够大,那么,试错就是在浪费时间。

本书里提到“试错的速度“”,好像听来也对,如果速度够快,10年中自然犯错积累的经验,与2、3年内试错积累的经验,数量上相近的话,也不失为一种办法。

哈,学到了。

就说这么多吧,这个月还有3周,至少完成3本,也就是本月完成35本的量,那么,下个月完成40本,看来也赶得及。

如果不算阳历,算阴历的话,那么除夕前完成52本,看来也有门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