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情深,“青”定陇中。
自2021年新一轮东西部协作启动以来,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把产业合作作为东西部协作的重中之重,持续强龙头、延链条、聚集群,激活强村富民“动力源”,高质量打造崂山·陇西东西部协作川河经济产业园渭北现代农业示范区和菜子镇现代化农业产业园。
业内人士指出,西部乡村振兴,亟需打造更多这样的现代农业“百花园”,种好更多东西协作的“试验田”。
送真金 共建产业振兴“百花园”
产业要兴旺,首先要有“源头活水”。
青岛市崂山区自对口帮扶陇西县以来,从当地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出发,依托陇西县川河经济产业园渭北现代农业示范区产业基础,先后投入东西部协作帮扶资金3950万元,在陇西县菜子镇和云田镇建成高标准日光温室大棚92座、玻璃连栋温室1座,并配套建设分拣包装车间、调度管理用房以及冷藏库等业务用房,助力园区壮大发展规模。
崂山区牵线搭桥引进山东京辉农旅农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建立陇西县菜子镇现代农业产业园浅河村和十里铺村两处基地,建成日光节能温室大棚66座,发展“釜山88”圣女果和高架草莓种植。
2022年以来,菜子镇十里铺村村民温小彦家先后承包了三座大棚种植“釜山88”圣女果。“一个大棚占地面积接近一亩,一年就能采摘1万斤左右的圣女果鲜果,市场价格好的话,一个大棚的纯收入就能达到3万元,这比外出打工强得多。”温小彦坦言,尽管今年圣女果市场价格较往年同期偏低,但今年他家承包的三座大棚纯收入总额还是达到了6万元以上。
在位于陇西县云田镇上大道村和北站村的陇西县渭北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云上田数字农业创新应用基地,崂山区帮助引进山东百誉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企业,建成日光节能温室大棚26座,打造了总面积3360平方米的玻璃连栋温室一座,发展玫瑰和蔬菜种植。陇西县云田镇北站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宋飞介绍,园区智能温棚每亩种植高原红玫瑰5000株,生长周期5至7年,每年可采摘玫瑰花3至4茬,每亩一年采收6万支,亩产值可以达到8万元。玫瑰产业正悄然撬动“花样”经济崛起。
传真经 科技帮扶“一揽子”成套“输出”
技术支撑是乡村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环节。
青岛市崂山区在帮助陇西发展现代农业中,注重将东部地区先进的农业技术“一揽子”输出,助力当地产业提质升级。
在节水栽培方面,崂山区引导当地采用沙培跟水肥一体化的智能灌溉系统,通过水肥机跟滴灌对蔬菜进行精准施肥,比普通的种植模式节约用水80%以上。
在数字控制方面,崂山区运用多媒体、实时交互、数字孪生等技术,系统自动调节温室环境,开展智能化种植操作、蔬菜管理,促进高效种植和增产增收。
在建设技术方面,崂山区引导当地利用加宽厚土和全钢架结构支撑蔬菜大棚墙体,覆盖新型保温材料,发挥后墙体冻土层、恒温层、蓄放热层的作用,满足蔬菜作物生长的需要。
在农业技术方面,崂山区帮助当地打造臭氧杀菌系统、沙培系统、补光系统和喷雾降温系统等,实现生产全程自动化、智能化控制。
据陇西县委常委、副县长姜海华介绍,在产业园建设过程中,崂山区与陇西县携手将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深度融合,努力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教真传 大力提升现代化管理运营“软实力”
产业运营管理是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
青岛市崂山区不断推动帮扶工作精细化、精准化,从启动建设到运营管理进行全方位指导,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
近年来,崂山区引导当地提升产业运营管理水平,将建成的项目固定资产确权到陇西县29个脱贫村,每年按照一定的比例给村集体分红,指导农户通过承包种植和务工就业等方式实现增收。
以菜子镇现代农业产业园为例,崂山区通过指导当地构建“党支部+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实施“返租倒包”模式,推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供苗、统一指导、统一品牌、统一销售、分户承包生产的“六统一分”运营机制,当地的企业与农户建立稳定产销对接关系,由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流转外出务工群众闲置土地发展种植“釜山88”小番茄,公司免费提供种苗、技术指导和保底收购,收益分配按照产品销售额占比分红,即产品销售额20%归合作社所有,80%归农户所有,保证农户共享产业融合发展的增值收益,实现了多方互利共赢。
自2022年投产运营以来,两个产业园区已实现销售额1500多万元,村集体经济收益达到130万元,园区带动当地群众就地就业220人,人均年增收2万元以上。“在产业园区带动下,我们村集体有了稳定可靠的收入,2023年村集体就收入了28万多元。”陇西县菜子镇十里铺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董旺德高兴地说。
陇西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张占军介绍,崂山·陇西东西部协作产业园的建成,促进了乡村产业发展,优化了产业结构,大大提高了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给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新鲜活力。
来源: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