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吴宓(1894—1978),陕西省泾阳县人。被誉为“中国比较文学之父”,是清华大学国学院创办人之一。他曾任教于东南大学、东北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大、燕京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1950年起任西南师范学院(现西南大学)历史系(后到中文系)教授。授课同时,吴宓发表了数百篇文章,内容涉及中国古典文学、西洋文学、中西比较文学、办学办刊思想等,十分丰富。

2024年8月,在吴宓先生诞辰130周年之际,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吴宓文集》(三卷),这是吴宓先生文章首次结集出版。《吴宓文集》由吴宓先生女儿吴学昭老师在年届九十高龄编辑搜集、编订、整理完成,近150万字,为吴宓及相关领域研究提供了全新的文献资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吴宓

11月6日晚,人民文学出版社在北京海淀区风入松书店召开《吴宓文集》新书发布会,邀请清华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王中忱教授、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高峰枫教授、清华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周绚隆教授,共话吴宓的学问与人生,分享阅读《吴宓文集》的感受与心得,纪念这位在多个学术领域作出开拓性贡献的前辈学人。

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臧永清为活动致辞。臧永清说,吴宓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与维护,对于中西比较文学的开拓与建设,等等,在今天看来仍有重要价值,值得我们重新审视与思考。此外,吴宓先生还是钱锺书、季羡林、何兆武、李健吾、许渊冲等许多著名学者的老师。季羡林先生曾评价吴宓是“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人,是从不同流合污、特立独行的真正的人,在这部《吴宓文集》中,我们不仅可以看见吴宓穷尽一生对学问事业的追求,也可以看见他难能可贵的性情与品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吴宓文集》

《吴宓文集》收录吴宓先生文章近三百篇,全书分著作编上、著作编下、译作编三卷,主要来自近代出版的《学衡》《大公报·文学副刊》《国闻周报》《武汉日报·文学副刊》等报刊,亦有一些从未发表过的手稿、讲义等。内容涉及中国古典文学、西洋文学、中西比较文学、办学办刊思想等,十分丰富。全书以创作方式为经、发表时间为纬,结合内容特点进行分类编排,分为“著作编(上)”、“著作编(下)”、“译作编”三册。“著作编(上)”收录代表吴宓先生之文化观、文学观,和有关办学办刊思想、思故怀人等内容的文章;“著作编(下)”收录吴宓先生有关西学的介绍与评论文章;“译作编”收录吴宓先生的翻译作品,以期呈现吴宓先生学术及思想的大致面貌。

吴学昭是1929年生人,今年已经95岁高龄,过去这几十年来她持续整理吴宓先生的各类作品。学术界能够比较全面的有更多人关注吴宓、了解吴宓,或者了解这一代的知识分子,吴学昭做了很大贡献。

(人民文学出版社提供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