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夜骑的事情很快会告一段落,作为一个支持大学生寻找自由的人,对于一个人深夜骑共享单车五十公里的风险,也会觉得不可忽视。

不过年轻人们很显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在他们的世界里,虽然过去这个自行车可骑可不骑,从今天开始就必须骑,过去这个开封可去可不去,今晚就必须去。

智力上的差距,会决定一个人最终的高度。

最早去开封的四个女大学生,是突发奇想,是喜欢,是自己思考后得出的结果。

后面那一群人,是盲从,是无知,是无视风险的蠢呆萌大学生。

说句暴论,河南没有像样的大学,自然就没几个像样的大学生。

所以整个骑行事件展现出的,完全是无知与盲从,你真的爱骑行,围着郑州也能骑,围着学校也能骑,你想要旅行,开封能骑,西安也能骑。

跟着别人一窝蜂的骑共享单车,本质上是智力没有完全开发的结果。

很多大学生在校期间会有一个错觉,就是觉得自己以后毕业了,找工作虽然难,但是找个工作应该是不难的。

这种先入为主的结论,和盲从于骑行,本质上都是不思考的结果。

我讲两个悲伤的故事。

毕业的时候,我们班有一个同学,毕业答辩出现了问题,老师问得他论文中的内容,他基本都搭不上来,他其实很聪明,说话也很风趣,但是就是不喜欢学习。

打篮球他可以记住各种战术,聊天他也有自己的一套逻辑,但是他自己的感觉,就是自己蛮聪明的,不需要努力。

我们几个班上跟他要好的同学,去跟老师说尽了好话,想要他再答辩一次。但是几个老师都说,如果毕业答辩这种事情,他都想要靠着小聪明糊弄过去,我们是没有理由再给他一次机会的。

另外一个故事中,我们小学时候有一个天才,小学4年级在全县六年级的奥林匹克竞赛中就可以获得名次,但等到考大学的时候,勉勉强强考了2年,才考上大学。

高考本身就是把人根据智力分成三六九等的一次考试。你最终的考试结果,就是你过去智商加上努力的结果。

大学生们可以选择骑行,应该是自己智力运转后的结果。

名校大学生所有人都会高看一眼,现代社会大家都上过学,上学本身就是一个筛选的过程,名校大学生,就代表着在人生的前18年获得了胜利。

总有自信的人会说,不就是比我多考了50,100分吗?平时在一起,也没见他多聪明,反应也没有我快,如果我好好学,我肯定会比他更厉害。

这个世界没有如果,结果就是结果,结果不可改变。

如果已经落后了,那么应该做的,是加倍努力学习,多看真正有用的书籍,多学有用的知识。

我很难想象,一个每天好好读书的学生,能这么快决定去夜骑,所以这些跟风夜骑的大学生,其实都是些本身考试的失败者,又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

他们如果稍微勤奋一点,可能整个人生就会不一样,他们如果努力研究自己的爱好,肯定不会千篇一律选择骑行。

他们如果去研究自己无聊到要骑一晚上共享单车的原因,恐怕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他们没有,他们只是盲目骑行,盲目快乐。

大部分情况下,愚蠢都是因为懒惰。

作为一个成年人,面对不想要的生活,面对自己不想学的知识,毫无反抗之力,也找不到任何办法,盲目上学,盲目玩游戏,盲目刷视频,盲目骑行。

这么烂的学校里,没有几个好老师,想要学知识,就要靠自己,网上那么多公开课,有几个人愿意去听?

对自己的生活不满意,想要更好的生活,就看看社会上什么样的生活是自己喜欢的,去问问别人怎么做到,自己要怎么做?

问问自己,自己父母的生活是自己想要的吗?如果不是,自己应该怎么办?

现在有互联网,有AI,有看不完的书籍,非要在20岁的年纪活成一个废物,跟着别人骑五十公里,然后垃圾一扔,单车一停,第二天浑浑噩噩又一天,可能是最差的选择。

把热情用在真正想做的事情上,而不是短视频上,而不是盲目骑行上。

盲目学习,盲目生活,盲目毕业,盲目工作,这些三流大学生们原本可以通过自己的勤奋改变自己对世界的认知,他们却选择了在大学躺平。

结果是什么?不过就是后半辈子无休止的工作与自我怀疑罢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