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没有不劝贾宝玉读书,也没有不劝贾宝玉学习。她只是没有劝贾宝玉去考科考怎么做官怎么逢迎。

现代很多人可能不理解贾宝玉为什么不愿意参加科考,也不理解贾宝玉为什么不愿意去做官。

现代很多人可能就简单理解为贾宝玉不愿意考编制,不愿意做公务员,更有人可能直接以为贾宝玉是个混账玩意,连高考都不愿意参加。

这就涉及到两个问题。

一、当时的科考考什么?

二、当时的官场如何。

先说一,当时的科考考什么。

简单的说,就是八股。

八股具体怎么考呢?

以下引用《明朝那些事儿》关于八股的描述:

八股

这是一个很值得一提的现象,八股可以说是明朝的发明创造,这套玩意自朱元璋起,到明朝中期发展完善,影响了后来近五百年的知识分子,不可不说。

学子们的考试科目分为三场,第一场考经义,也就是四书五经,第二场考试实用文体写作,第三场考时务策论,也就是给你个事情让你分析,颇有点应用文的意思。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经义,这是取士的关键。

那时候的考生们不像现在的学生,考试前要复习很多内容,对他们而言,只要背好四书五经就行了,题目只能在这里出,不可能有别的题目。范围相当小,背起来容易,而且写文章时有规定的字数,一般不超过五百字,不象现在的某些命题作文动不动就要千字以上,这么看来,当年的考试似乎要容易些,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关键在于格式和个人发挥,八股文分为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股、出题、中股、后股、束股、收结几个部分,其中精华部分是起股、中股、后股、束股,这四个部分你不能随便写的,必须用排比对偶句,共有八股,所以叫八股文。

这种写法十分古板,你想多写一个字也不行,真是害人不浅,很多人都是一边写一边乱编,只为了凑字数,达到对偶的效果,文字表面上看,十分整齐,细看下内容,废话满篇。

痛苦的不仅是考生,还有出题的老师,四书五经只有那么多字,各级考试都从里面出题,而出过的题一般是不能再用的,于是老师们奇计百出,把四书五经上下句割裂开,单独拿来出题,如把一句话斩头去尾,只用中间的几个字拿来考人,这种语句不通,张冠李戴的词句,连老师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何况学生呢。

结果就是糊涂考糊涂,出题的人不知道是什么意思,考试的人也不知道,这样考出来的是什么人才?

八股说到底是一种形式而已,就算古板,应该也不会造成太大的负面影响,别急,明朝统治者们还有杀手锏,这一招才是最厉害的。

明朝规定,所有的文章不能有自己的想法,必须仿照古人立言,要按照圣人的思想去写文章,这个圣人是谁呢——朱熹。

朱熹曾经给四书写过注,也就是标注他自己的理解,然而这些理解被统治者看上,要求所有的学子必须按照朱圣人当年的思维来答题。

天可怜见!朱圣人当年可能在上茅厕想出一句,写下来,吃饭时又想出一句,写下来,本来就不得准,而过了上百年居然要所有的人按照他的思维方式来思考,确实是一种折磨。

  这可就苦了明朝学子们,叫天不应,谁知道这家伙当年到底是什么样的思维,只能自己慢慢猜,慢慢把握,所谓搞不懂就问人,搞得懂就教人,实在没有人懂就去问神,对这些学子而言并不只是玩笑而已。

无数考生午夜梦回,脑海中挥之不去的就是朱熹那并不俊朗的外貌和并不魁梧的身材,久而久之,有些醒悟过来的人就开始问候朱熹的父母及祖先,似乎这样才能出口恶气。问题在于骂完后还是要考啊,不考就没有官做,这是实际的问题。

以上

简单打个比方,就是有一天《红楼梦》被纳入考公务员的必考知识点。结果因为赛貂蝉同志得了上面的青眼,她的解读她在评论区的玩笑话甚至她生气时候和人那些想法都被纳入考点,要求考生做阅读理解并写作文。

撕逼

这就见了鬼了!

但凡一个人有的选,他就一定不去参加这种见了鬼的考试。

明清时期学子因为参加这种科考,读书读傻了,脑子读僵了,也不在少数。

《儒林外史》对此讽刺绝佳。

内中一个少年幕客蘧景玉说道:“老先生这件事倒合了一件故事。数年前有一位老先生点了四川学差,在何景明先生寓处吃酒,景明先生醉后大声道:‘四川如苏轼的文章,是该考六等的了。’这位老先生记在心里,到后典了三年学差回来,再会见何老先生,说:‘学生在四川三年,到处细查,并不见苏轼来考,想是临场规避了。’”说罢将袖子掩了口笑。又道:“不知这荀玫是贵老师怎么样向老先生说的?”范学道是个老实人,也不晓得他说的是笑话,只愁着眉道:“苏轼既文章不好,查不着也罢了,这荀玫是老师要提拨的人,查不着不好意思的。”

主考官何景明先生、范进竟然都不知道苏轼是谁。其真实学问可见一斑。可以说除了八股,其他时势学问这些学子们一概不知。

贾宝玉最厌恶的就是这种八股。书中说他:更有时文八股一道,因平素深恶此道,原非圣贤之制撰,焉能阐发圣贤之微奥,不过作后人饵名钓禄之阶。

什么意思呢?

这八股文本来就不是圣人(孔孟)的理论,怎么可能论述出孔孟之道的奥妙,不过是后人用来沽名钓誉的敲门砖罢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且贾宝玉也不是一味反对八股,他对立意新颖、文字生动的八股文也很欣赏。

虽贾政当日起身时选了百十篇命他读的,不过偶因见其中或一二股内,或承起之中,有作的或精致,或流荡,或游戏,或悲感,稍能动性者,偶一读之,不过供一时之兴趣,究竟何曾成篇潜心玩索。

通行本里贾宝玉后来高中,很多人反对,说你看一个平时不读书的人,怎么可能就突然考中呢?

很有道理!

问题是贾宝玉真的读过不少优秀的八股文,四书五经里,《大学》《中庸》《二论》他可以带注背。《孟子》他可以背出一半课文。《诗经》他可以成篇大段阐述。《左传》《国策》《公羊》《谷粱》这些古文,贾宝玉也是当小说看,真看过的,只不过不能背诵而已。

如今打算打算,肚子内现可背诵的,不过只有《学》《庸》《二论》是带注背得出的。至上本《孟子》,就有一半是夹生的,若凭空提一句,断不能接背的,至《下孟》,就有一大半忘了。算起五经来,因近来作诗,常把《诗经》读些,虽不甚精阐,还可塞责。别的虽不记得,素日贾政也幸未吩咐过读的,纵不知,也还不妨。至于古文,这是那几年所读过的几篇,连《左传》《国策》《公羊》《谷粱》汉唐等文,不过几十篇,这几年竟未曾温得半篇片语,虽闲时也曾遍阅,不过一时之兴,随看随忘,未下苦工夫,如何记得。

而此时的贾宝玉还不满十四岁。

用现代的学习制度打比方就是,初二学生贾宝玉,已经学完了初中课程,高一课程他已经学完了,高二课程他刚学了一半,要拿去考试绝对考不出什么好成绩来。

然后严父贾政在外面谦虚,我儿子不行,从来不好好读书。

袭人嘛,人家本来就是文盲,贾政说啥她听啥,也认为贾宝玉不好好读书。

薛宝钗也不知道贾宝玉的学习进度,跟在后面也说贾宝玉不好好读书。实际是她哥哥薛蟠大字不识一箩筐,更别说科考了。所以她不知道科考具体是什么,也跟着劝。

然后一群人在后面人云亦云,贾宝玉读书不行,不好好学习。

但林黛玉不用劝。因为贾宝玉做到不懂的题,都是找林黛玉要答案要解题思路。林黛玉对贾宝玉的学习进度了如指掌。

她父亲林如海是科考探花,启蒙老师贾雨村是科考进士。都是那种八股文也能写出新意好文章来的优秀学子。所以她也太知道八股文是什么玩意,对八股也未见得多欣赏。自然也不会死劝贾宝玉去学写这玩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贾宝玉坚决反对八股,自然就不肯学习怎么写八股文,也抵制去参加科举。但这不代表他的文化水平不高。毕竟苏轼到了明清时期,考八股也只能考六等,贾宝玉八股写不好,自然也情有可原。

好比余华老师高考成绩不行,后人说他文化水平不高。这,明眼人都知道有多扯淡。

贾宝玉是反对当时僵化的、生搬硬套的科考制度,而不是不学习。

二、当时的官场如何。

答案就是:贪腐横行,官员们拉帮结派官官相护。以至于民不聊生,老百姓有冤无处告。

书中第四回葫芦僧乱判葫芦案,就借着贾雨村向读者揭露了当时的官场背景。

地方豪强把持官府机构,影响判案结果,甚至能决定当地官员的升迁。

买官卖官横行。

贾雨村起复,要花钱。

贾珍买官,三千两银。

孙绍祖想要实缺,五千两银做活动经费。

当然一定有人会过来科普,说当时买官卖官是合法的。

问题是这些人买官是为什么呢?

是为了替百姓做主,为国家造福吗?

当然是为了替自己替自己家人谋利。

五千两的银子买个官,自然要捞回五十万银才算回本。

那这五十万两银从哪里来?当然是从老百姓头上刮!收税收到公元二零二四年才是常态。

《红楼梦》里张华案,权贵如宁国府贾珍要摆平此案,也要出八百两银。那一般平民打官司呢,要出多少钱孝敬官府打点上下呢?

《醒世姻缘传》里晁大舍要摆平逼死正妻案,送给主管案件的官员就有千金。原告正妻的父亲,因为这个官司,直接被官员勒索到倾家荡产。就连涉案人员两个尼姑也被判交罚款六十两。

这样的官场风气,贾宝玉不肯去做官,才是正常人的良心选择。

就连劝贾宝玉做官的薛宝钗也很明白,如今外面的男人读书并不为了辅国治民。这种人最好别读书。

总有人说,那你贾宝玉去做官,就不能去做清官做好官吗?

可能吗?

不可能的。

贾宝玉只要做了官,就清不了,好不了。

贾宝玉背后有王夫人,王夫人在书中是明确说过了的,经常不分青红皂白包揽诉讼。老尼姑净虚做中间人,王夫人负责借着老公的权势摆平官司,收到的银子这两人二八分账。

王夫人背后是王子腾,贾王两家又是联盟。因此连贾政都也管不了王夫人,何况在孝道大过天的时代里做儿子的贾宝玉?

何况贾家人自己屁股也不干净,贾赦有石呆子案,贾政也帮过熟人牵线搭桥买官卖官,贾珍也是奸情案一堆。

要是贾宝玉再娶了薛宝钗那乐子就更大了。

大舅哥薛蟠三天两头不是捅了良家男子的屁股,就是被良家男子一顿胖揍。当街杀人人家干过,聚众嫖赌更是常事。

问,家人亲戚一屁股违法烂事,贾宝玉怎么做清官好官?

有本事你先把自己家的家人亲戚管好。

不然你去管别人的家人亲戚,别人就能拿你家的烂事拱你下来。

到时候就不是在家吃吃喝喝玩玩过太平日子了,动了人家的蛋糕,人家要和你拼命的。

怎么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贾宝玉要进场要做官,就得把良心抛掉。和贾雨村一样,为了权力二字,去陷害一个又一个石呆子,去制造一个又一个香菱。

贾宝玉愿意吗?林黛玉愿意贾宝玉变成那样的人吗?

所以贾宝玉软弱,他硬不起来。没法硬起来。摊上这么个亲妈亲人,有良心的人只能选择闭上眼,不进场掺和。

所以贾宝玉的态度是,这个世界我管不了,我也不想管。我只希望能保住自己,保住林妹妹。能和林妹妹安安稳稳过好自己的小日子就够了。

林黛玉懂他的无奈懂他的善良,所以不劝。

花袭人从来就没懂过贾宝玉,所以她死劝,当然还有劝给王夫人看的成分。

薛宝钗的劝,有多少是为了给王夫人看,有多少又是为了哥哥薛蟠做打算,恐怕她自己也说不清吧!

总结:贾宝玉并不是不学习,他只是不喜欢八股,抵制以八股为选拔标准的科考制度。贾宝玉也不是不想做官,他只是不喜欢当时的官场风气,深知以自己的能力改变不了当时的官场。所以他选择不入局。

而林黛玉懂贾宝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