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军史上,有这么一对搭档,他们从长征到解放战争,先后四次在同一支部队分别担任军事和政治主官,成为军队里广为流传的佳话,他们就是开国上将贺炳炎和开国中将廖汉生。
贺炳炎上将于1913年2月出生在湖北松滋的一个贫苦家庭。1929年,刚满16岁的贺炳炎跟随父亲参加了贺龙领导的工农红军第4军,并在6月份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作战勇敢,成为红军中的孤胆英雄,到1935年11月,他已经是红二军团第5师师长。在12月15日的瓦屋塘战斗中,贺炳炎的右臂被炸成肉泥,只有锯掉胳膊才能保住性命。在没有医疗器械和麻药的情况下,贺炳炎咬住毛巾完成了截肢手术,从此,他就成了“独臂将军”。
廖汉生中将,1911年11月出生,湖南省桑植县人。1929年参加革命,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10月,红二、六军团会合后,他被任命为红二军团第6师政治委员。
第一次搭档:一个是红军师长,一个是师政治委员
1936年7月,伤愈归队的贺炳炎调任红二方面军红二军团第6师师长,此时6师的政治委员就是廖汉生。其实,贺炳炎与廖汉生两人长期在贺龙领导的队伍里工作,他们早已认识,是多年的战友,但共同负责一支队伍,这还是他们的第一次。
他们带领红6师,开始了伟大而艰巨的长征路,6师是全军的后卫,既要担负阻击敌人的任务,又没有基本的生活物资,都被前面的部队征用光了,他们比其他部队更加困难。
在师长、政委的带领下,6师官兵不怕苦、不怕累,爬雪山、过草地,英勇战斗、克服万难,部队断粮了,贺炳炎、廖汉生就带头尝野菜,最终带领部队于10月22日到达甘肃会宁,与红一方面军会师。
第二次搭档:一个是八路军团长,一个是团政治委员
西安事变后,国共第二次合作,团结一致共同抗日。1937年9月,红二方面军改编为八路军第120师,红6师与陕北红28军一部合编为716团,第一任团长是宋时轮,廖汉生任副团长。到了10月份,八路军恢复政治委员制度,廖汉生改任团政治委员,贺炳炎又被调来当团长,他们两人再一次成为搭档。抗日战争时期,贺炳炎、廖汉生共同指挥的最著名的战斗就是雁门关大捷。
忻口会战期间,贺龙命令贺炳炎、廖汉生率部截断日军从大同经雁门关通往忻口的运输线。10月17日黄昏,贺炳炎、廖汉生率部到达雁门关西南的秦庄和王庄。716团主力先后于10月18日、21日两次在雁门关以南的黑石头沟公路西侧高地打伏击,冒着日军飞机的轰炸,击毙、伤日军500余人,击毁汽车30余辆。
716团的行动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一度切断了日军的运输线,迟滞日军对忻口前线的增援,给忻口会战的国民党守军以有力支持,受到南京国民政府的通令嘉奖。
第三次搭档:一个是新四军军分区司令员,一个是军分区政治委员
1938年后,贺炳炎先后担任了120师独立第3支队支队长、司令员,第358旅副旅长等职,1942年他奉命赴延安学习。廖汉生也于1941年到延安学习,1943年后任358旅副政治委员。
1944年7月,贺炳炎、廖汉生组织了一个干部大队,南下洪湖地区,他们于11月9日离开延安,1945年1月底到达湖北大悟山区,与李先念的五师会合。贺炳炎担任了襄南第三军分区司令员,廖汉生担任第三军分区政治委员,他们的第三次搭档开始了,只不过由八路军变成了新四军,再一次与日寇鏖战。
1945年9月,新四军五师任命贺炳炎为江汉军区司令员,廖汉生为政治委员,两人兼任独立旅首长。10月中旬起,他们率部参加了桐柏战役,然后向北挺进,在大洪山区与国民党顽固派进行了坚决的斗争。
第四次搭档:一个是解放军纵队司令员(军长),一个是纵队(军)政治委员
解放战争开始后,贺炳炎先后担任晋北野战军副司令员、晋绥野战军第3纵队副司令员兼第5旅旅长。廖汉生任晋北野战军副政治委员,1946年11月任晋绥野战军第1纵队政治委员,负责保卫党中央的任务。1947年5月,贺炳炎调任1纵副司令员,7月升任司令员,与廖汉生开始了第四次搭档,率部参加了青化砭、羊马河、蟠龙、榆林、沙家店、岔口、延清等战役。
1949年2月1日,西北野战军第1纵队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第1军,贺炳炎任军长,廖汉生任政治委员。解放西宁后,贺炳炎兼任青海军区司令员,廖汉生兼任青海军区政治委员。
直到1952年,贺炳炎调任西南军区副司令员兼四川军区司令员,廖汉生调任西北军区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这对老搭档才分开。
1955年9月2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授衔时,贺炳炎被授予了上将军衔,廖汉生被授予了中将军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