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的一个平常早晨,广州白云机场海关例行检查中,一名外国人的行为引起了警觉。他手提一只密码箱,箱中竟藏着两只普通的老鼠。这看似寻常的一幕,却揭开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的一起间谍案。为何一个外国人会带着老鼠出境?这两只看似平凡的啮齿动物,究竟有何特殊之处?它们的体内是否真的藏有绝密情报?一场惊心动魄的间谍追踪就此展开,而这仅仅是冰山一角。这起案件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惊天秘密?它又将如何影响中国的国家安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67年6月15日,广州白云机场迎来了一个看似平常的早晨。阳光明媚,机场内外一片繁忙景象。正值暑期,不少外国游客来华观光,使得机场的出入境大厅比往常更加热闹。

这天上午9点半,一名身着西装、戴着圆框眼镜的外国男子来到出境检查处。这名男子看起来四十岁左右,留着一头整齐的短发,举止文雅,说着一口流利的英语。他自称是英国商人约翰·史密斯,此行是来华进行商务考察。

负责检查的海关人员李明正准备例行公事地翻看这位外国商人的护照和行李,谁知这一查不要紧,竟让他发现了一个不同寻常的情况。

只见这位约翰·史密斯先生手提着一只黑色的密码箱,这本不足为奇。但当李明示意他打开箱子时,眼前的景象却让这位经验丰富的海关人员瞬间警觉起来。

密码箱里,赫然躺着两只活生生的老鼠!

这两只老鼠被装在一个特制的小笼子里,看起来毫无异常。约翰·史密斯解释说,这是他在中国旅行期间偶然买到的宠物,打算带回英国送给自己的孩子。

然而,李明的职业直觉告诉他,事情绝不简单。谁会大老远跑到中国来买两只普通的老鼠当宠物?更何况,当时的中国正处于"文化大革命"时期,国内形势复杂,外国人来华旅游并不常见。

李明不动声色,继续检查其他行李。与此同时,他暗中使了个眼色,示意同事去通知上级。很快,机场安全处的负责人赵队长匆匆赶到。

赵队长是个经验老到的反间谍专家。他接到通报后,立即意识到这可能是一起重大案件。他决定采取稳妥的策略,先不惊动这位可疑的外国人。

赵队长走上前,彬彬有礼地对约翰·史密斯说:"先生,非常抱歉。根据我国的检疫规定,您的这两只宠物老鼠需要进行必要的检查。这可能需要一些时间,希望您能理解。"

约翰·史密斯听到这个要求,脸色略有变化,但很快又恢复了平静。他礼貌地回答:"当然,我完全理解。不过我的航班还有两个小时就要起飞了,不知道检查需要多长时间?"

赵队长安抚道:"请您放心,我们会尽快完成检查。如果来不及赶上航班,我们会为您安排改签。在此期间,我们会为您提供舒适的休息场所。"

就这样,在赵队长的巧妙安排下,那两只看似普通的老鼠被送往机场的动物检疫处。而约翰·史密斯则被安排在VIP休息室等候。

与此同时,赵队长火速向上级汇报了这一情况。很快,这个看似微不足道的发现,就像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在中国的情报系统中激起了巨大的涟漪。

就在当天下午,北京方面派出了一个由反间谍专家组成的特别小组,连夜赶往广州。他们带来了最新的指示:务必查清这两只老鼠的来历,同时密切监视那位自称是英国商人的约翰·史密斯。

这个平常的早晨,就这样拉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间谍追踪大戏的序幕。而这两只看似普通的老鼠,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秘密?它们又将如何牵动中国的国家安全?一场惊险刺激的谍战较量,正在暗中展开。

随着北京特别小组的到来,这起看似普通的海关检查事件迅速升级为一场高级别的反间谍行动。特别小组的负责人正是以敏锐洞察力和出色的反间谍技能而闻名的张文奇。

张文奇一到广州,立即召集了一个秘密会议。会上,他详细听取了赵队长关于案情的汇报。在权衡了各种可能性后,张文奇提出了一个大胆而又精妙的计划。

"我们不能打草惊蛇,"张文奇对在场的所有人说,"现在的关键是要让这位'约翰·史密斯'先生放松警惕,同时我们要尽快弄清楚这两只老鼠的秘密。"

根据张文奇的指示,行动组迅速展开了一系列秘密行动。首先,他们从广州动物园借来了两只与被扣留老鼠体型相似的普通老鼠。这两只"替身"老鼠被仔细处理,以确保它们看起来与原来的老鼠一模一样。

与此同时,张文奇派出了一位能说流利英语的特工,假扮成机场工作人员,与约翰·史密斯进行交谈。这位特工的任务是套取更多关于史密斯此行目的的信息,同时也要让他相信检疫工作正在正常进行。

就在这些准备工作进行的同时,真正的老鼠已经被秘密送往了广州军区的一个隐蔽实验室。那里有最先进的检测设备和一批经验丰富的科研人员。他们的任务是在不伤害老鼠的情况下,全面检查它们的身体状况,特别是要查明它们体内是否含有任何异常物质。

张文奇的计划进行得很顺利。约翰·史密斯似乎完全没有察觉到任何异常。他在VIP休息室里悠闲地喝着茶,时不时询问一下他的"宠物"们的情况。

就在行动进行到第二天早上,实验室传来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这两只老鼠的体内竟然检测出了微量的放射性物质!这个发现立即引起了张文奇的高度重视。

"这绝不是巧合,"张文奇在紧急会议上说,"我们必须查明这些放射性物质的来源。"

根据初步分析,这些放射性物质的特征与中国西北某处秘密军事基地的放射源极为相似。这个发现让整个调查组都意识到,他们可能正面对着一起重大的间谍案件。

张文奇立即下达了新的指令:一方面继续深入调查老鼠体内放射性物质的来源,另一方面要对约翰·史密斯在中国的所有活动进行彻底的调查。

为了不打草惊蛇,张文奇决定按原计划让约翰·史密斯离开中国。但在此之前,他们巧妙地将那两只"替身"老鼠交还给了史密斯。

"让他带着这两只无害的老鼠离开,"张文奇对行动组说,"但我们会一直盯着他。这个人很可能只是一个棋子,我们要找出他背后的真正主使。"

就这样,在张文奇的精心安排下,约翰·史密斯带着两只"替身"老鼠顺利离开了中国。他似乎完全没有察觉到自己已经落入了一个精心设计的陷阱。

而在中国,一场更大规模的秘密调查正在展开。张文奇和他的团队开始追查约翰·史密斯在中国的所有行踪,同时也在深入调查那个可能泄露了机密信息的西北军事基地。

这起看似简单的海关检查事件,正逐渐演变成一场涉及国家安全的重大案件。而这仅仅是整个调查的开始,更多惊人的真相还等待着被揭露。

随着调查的深入,张文奇和他的团队逐渐将注意力转向了中国西北地区的一处秘密军事基地。这个基地位于戈壁沙漠深处,外界对其知之甚少。然而,正是这个神秘的基地,可能成为了揭开整个间谍案的关键。

1967年7月初,张文奇带领一支精干的调查小组,以技术顾问的身份秘密前往西北基地。这个基地表面上是一个普通的气象观测站,实际上却是中国最重要的核武器研究中心之一。

调查小组一到基地,就立即展开了秘密调查。他们首先审查了基地的所有外籍人员记录。在仔细比对后,一个名叫约瑟夫·瓦特的美国专家引起了他们的注意。

瓦特于1965年来到中国,声称是受邀来协助中国发展和平利用核能技术。他在基地工作了近两年,期间表现出色,深得中方信任。然而,张文奇敏锐地发现,瓦特的工作时间与老鼠体内发现的放射性物质的特征吻合度很高。

为了进一步确认瓦特的身份,张文奇决定亲自与他见面。在一次看似偶然的会面中,张文奇以科研交流为由,与瓦特进行了长时间的交谈。通过这次谈话,张文奇不仅印证了自己的怀疑,还获得了一些意外的信息。

瓦特在谈话中透露,他曾多次前往广州进行"学术交流"。这一信息立即引起了张文奇的警觉,因为广州正是约翰·史密斯被截获的地方。

随后的调查更加证实了张文奇的怀疑。通过秘密调取瓦特的通信记录,调查组发现他与一个疑似美国情报机构的组织有频繁联系。更令人震惊的是,这些联系多半发生在瓦特前往广州的时间段。

与此同时,基地内部也展开了一次秘密的安全检查。在瓦特的实验室里,调查人员发现了一些微小但关键的异常:某些高度机密的实验数据被巧妙地更改过,而这些更改恰好掩盖了一些关键的核技术参数。

随着证据的积累,一个惊人的事实逐渐浮出水面:约瑟夫·瓦特很可能是一名深藏不露的美国间谍。他利用在中国核武器研究基地的特殊地位,长期窃取中国的核机密。

然而,案件还有一个关键问题需要解决:瓦特是如何将这些机密信息传递出去的?张文奇推测,那两只被截获的老鼠可能就是答案的关键。

为了进一步核实这一猜测,张文奇安排了一次针对瓦特的秘密跟踪。在一次瓦特例行的"学术交流"旅行中,调查人员惊讶地发现,瓦特在广州会见了一名神秘人物。更令人震惊的是,这名神秘人物与之前被截获的约翰·史密斯极为相似。

这一发现使得整个案件的脉络逐渐清晰:瓦特在西北基地窃取核机密,然后利用"学术交流"的机会将信息传递给他的同伙。而这些信息,很可能就是通过那些被注射了放射性物质的老鼠体内携带出来的。

随着调查的深入,美国对中国核武器计划的渴求程度也逐渐显露。中国作为新兴的核国家,其核技术发展一直是美国情报部门密切关注的焦点。而瓦特的潜伏,正是这种情报需求的直接体现。

然而,案件还远未结束。张文奇意识到,要彻底瓦解这个间谍网络,还需要更多的证据和更加周密的计划。他决定暂时按兵不动,继续深入调查,以期一网打尽这个危害国家安全的间谍团伙。

就这样,在荒凉的西北戈壁深处,一场关乎国家核心机密的暗战正在悄然展开。而这个看似平静的核武器研究基地,也成为了中美两国情报人员斗智斗勇的特殊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