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是拥有将帅人数列全国第二的省份,其下辖的红安县,将军共计72名,在全国县份中位居榜首。

这72名穿梭在枪林弹雨中的骁将,革命经历相近,每个人的战功都可以单独拎出来,仔细地讲一讲。

其中,有一位上将,他不但英勇善战、军功卓越,还是红安籍的将军中,唯一一位上过黄埔军校的,既是武将,也是儒将。

要知道,在1614位开国将帅中,黄埔军校毕业的只有33名,上将更是屈指可数,仅8名而已,所以,他的经历相比于别人来说,比较特别。

从放牛娃、田扇伢,到“有功不居功”的战将,此人是谁,他就是郭天民。

郭天民生于1905年5月7日,是唐代政治家、军事家郭子仪的后裔,算得上是将门虎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按理说,祖先地位尊崇,郭家应当是福泽绵延,富甲一方才对,但现实却并非如此。

郭子仪建中二年去世,配飨唐代宗庙廷,陪葬于建陵。

之后,郭氏家族日渐衰弱,到了郭天民曾祖父那一代,就以务农为主要营生了。

祖父靠着劳动力养家糊口,在一次搬运杉木时,力道不够,被压得吐了血,正值壮年就去世了。

他的父亲名叫郭开清,老实本分,没什么擅长的本领,也只能种田种地维持生计。

小的时候,郭天民帮家里放牛、插秧、割猪草,减轻母亲梅氏的负担。

郭家养育了四个孩子,郭天民有一个姐姐和两个弟弟。

父母本就贫苦,为了养活四个孩子,积劳成疾,早早地就撒手人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父母亲驾鹤西去前,家里头本定了一桩亲事,准备等郭天民到了年纪,就催促他赶紧结婚。

但郭父走了,这件事就暂被搁置了下来。

因他是长房长孙,郭天民在十三四岁的时候,表达了自己想要读书的想法,得到了宗祠的资助。

他先后入黄安县乙种农业学校、武昌中华大学附属中学就读,并在学校内接触到了进步思想,有了革命的初步打算。

毕业后,郭天民回到乡里教书,并在族长牵头下,和曾经有过婚约的富农家的千金——熊静结了婚。

当时,农民运动十分频繁,他一股脑地钻了进去。

一来二去的,他结交了很多与自己处境相同的“被剥削阶级”的人,并下定决心要投笔从戎。

期间,他把想去广州考军校的想法告诉了熊静,闹出了很多的不愉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是妻子和岳父岳母不同意他远离故土,二是他没有去广州的路费。

熊静担心,郭天民走了自己孤苦无依,老丈人和丈母娘怕郭天民变成第二个“陈世美”。

可是在乡里教书并不能改变社会现状,青天白日的,都有匪徒敢打家劫舍,更别提地主乡绅明里暗里地压榨老百姓了。

于是,他转而向族内的兄弟们求助,最终筹够了盘缠,于1926年只身一人前往广州,成功考取了黄埔军校,成了六期生。

黄埔军校的前六期出了很多的英雄,但内部一直暗潮汹涌。

虽说,大伙儿站在了打倒北洋军阀的统一战线上,可国共间的矛盾,早就埋下了一颗雷。

当时,校内的孙文主义学会肆意诋毁共产党,另一支队伍——青年军人联合会,与之展开了旷日持久的斗争。

郭天民站的就是联合会这一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位叫李亚芬的国民党军人,为人正派,是郭天民所在大队的大队长,他自知天要变了,多次提醒郭天民,万事小心。

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武装政变之后,国共和平的假面被揭下,同年成为共产党员的郭天民,成了国民党不得不抓捕的敌军之一。

此番态势下,还是这位叫李亚芬的上级,在磨刀霍霍时,掩护郭天民离开,放了他一条生路。

郭天民25岁之前,军旅生涯并不顺利。

广州起义失败;革命根据地海丰地区被敌人占领;经历了短暂的牢狱之灾。

磨难过去后,他才加入到朱毛红军的队列里,正式在部队中发挥作用。

早期,郭天民靠着黄埔军校学来的本领,当上了红军队伍里学兵大队的队长和教员。

他积极地教战士们射击、刺杀、侦察、警戒、战术等必备技巧,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的基层指导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他自己也长期担任军事指导员,且上战场不怕死,被军委多次表扬过。

在中央苏区时,他在战斗中受伤,子弹险些穿心脏而过,可他经过此事后,在前线反而更拼了;

长征中,他协助军团长罗炳辉率红九军团单独行动,以灵活的战术牵制敌军,出色地完成了掩护和配合中央红军主力的任务;

八年抗战时,他发狠牛道岭,扬威娘子关,被日军认定是“聂荣臻的爱将”。

国共较劲华北,郭天民挥师张家口,孤军保怀来,歼敌万余人,令毛泽东同志刮目相看。

对手更是给他取了一个外号——郭铜墙,这个绰号从侧面承认了郭天民带领的部队有如铜墙铁壁,难以攻克。

一路走来,红军时期,郭天民最高的职位是参谋长;

抗战后期,郭天民任冀察军区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他先后搭档王树声和陈赓,做过他们的副司令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郭天民的族长在其奔赴广州考黄埔军校前,曾就他的性格做出中肯的评价,说郭天民“脾气太燥,性格太直,出外成不了大器,不是死在战场上,就是栽在上司手里……”

族长的这番话,确实说中了年少时郭天民的脾性,但也让当时的郭天民心里十分憋屈。

投身革命后,郭天民慢慢成长。他改掉了自身陋习,为自己扬眉吐气。

最初,他不知道如何与战士相处,教不会的时候,就动手。

可后来他改了,且每场战役、战斗后,大小事宜都会亲自过问,因此赢得了战士们的尊重。

他在毛泽东同志的教导下,领悟出了一个道理:“指挥员再高明,仗还是要靠战士去打。不懂得爱兵的指挥员会毁掉军队,也会毁掉自己。”

毛毛躁躁的毛头小子与身经百战、沉着笃定的首长之间,相差的是20余年的蹉跎岁月。

与他共沐风雨的战友、上级提起他的时候,言语里满是信赖,罗炳辉称他为八府参谋长,认为他事事上心,百事皆管;朱德毫不掩饰地夸赞他是一位“有功但不居功的战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55年,他被授予上将军衔,成了红安8位上将之一,成了县城内独一无二的从黄埔军校走出的儒将。

他的风采,丝毫不输给其他的将领。

本文由大荟师红色文化【刘尚悦】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