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开国上将王震诞辰116周年

开国上将王震,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从带兵打仗,到带兵修铁路,从带头搞农业生产到尊师重教,总是无私奉献,始终开拓进取,时时创建卓著功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震上将

王震将军出身于苦寒之家,早年习得一身好功夫,受使命所驱主动参加革命,鏖战沙场,作为主要创始人之一主导创建了湘赣苏区革命根据地,多次指挥重要战役,以善打硬仗著称,令敌人闻风丧胆,被毛泽东主席赞为“屡建奇勋”。抗战时期,他创造了“南泥湾开荒”和“南下北返”两大革命奇迹。解放战争时期,他率军挺进大西北,和平解放了新疆,并组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圆满完成屯垦戍边的特殊使命。和平建设时期,他推动我国的铁道事业建设,并作为农垦事业的开创者和领导者,建立了西北、东北、华南、海南、云南几大垦区,为发展中国农垦事业和稳定边疆,作出了突出贡献。他既是保家卫国、骁勇善战的悍将,也是善搞农业发展的军垦专家,是毛泽东主席多次夸奖的“军政双全”好干部。

从投身革命到开荒南泥湾

1908年4月11日,王震出生于湖南省浏阳市北盛镇马战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少年时代曾先后求学于私塾和新式学校。在进步教师李紫轩的影响下,产生了朦胧的革命意识。

1922年,早已因贫退学的王震离家到长沙谋生,先后当过人力车夫、铁路扳道工和工人纠察队长。1925年,王震奉命带着三名纠察队员护送青年毛泽东到长沙韭菜园。基于这次护送任务,两个年轻人得以相识,王震在思想上受到极大的震动,由此开始了自己的革命生涯,并于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全身心投入到革命事业当中。

1929年,21岁的王震带领着自己发展和组建的游击队参加组建湘东独立师并正式转为正规红军,参与开创了湘赣苏区革命根据地。其间,他先后担任红军湘东独立一师团政治委员、红八军师政治委员、代理军长、省军区代理司令员等职务。年轻的王震因早年跟随外祖父练习大成拳法,武艺超群。面对红军武器装备匮乏情况,他亲自传授传统武术,提高了部队的战斗技能。1930年,蒋介石发动第一次围剿,王震冲锋在前,带领部队积极参与中央根据地的反围剿斗争,成功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围剿苏区的阴谋,荣获三等红星奖章。

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红军第一方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1934年8月,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为了给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战略转移探索道路,电令任弼时和肖克、王震率红六军团撤离湘赣苏区,突围到湘中进行游击战争,其主旨有三:一是开辟新的苏区,二是让他们作为先锋队,为主力部队突围侦察出一条可靠路线,三是迷惑国民党军队,掩护主力红军转移。接过重托,做了一番必要的准备之后,任弼时和肖克、王震率领红六军团告别湘赣父老,从永新东南的牛田和泰和的津洞地区出发,与贺龙领导的红三军会师,一路上突破层层封锁线,取得了十万坪、陈家禾、陶子堡等多场重要战役的胜利,为长征的最终成功奠定了重要基础。

1937年至1941年之间,王震因能征善战,先被安排发展巩固陕甘宁抗日根据地,后又独自创建了雁北抗日根据地。这期间,他不但充分显露出自身的军事指挥能力,同时在政治工作和经济工作的开展方面也有过人表现。

1939年冬至1940年春,国民党反动派掀起了抗战期间第一次反共高潮,陕甘宁根据地受到冲击。凭借“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的过硬素质,王震受毛主席亲点,于1941年3月率八路军120师359旅进驻具有“门户”地位的南泥湾。

南泥湾位于延安城东南45公里处,土地肥沃,水源充足,历史上曾是人烟稠密之地。在历史浪潮的裹挟下,受民族纷争和战乱等因素的影响,逐渐萧索、荒凉起来。部队驻守于此需要大量补给,王震立马响应毛主席提出的“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带领部队开始了著名的“开垦南泥湾”。其间,国民党部队多次来袭,均被王震部队击败。

经过3年多的开荒建设,王震部队开荒种田种地30余万亩,年产粮900余万斤,不但实现粮食自给自足,还可以为别的八路军部队提供大量粮食,南泥湾一跃从荒凉地成为富饶的粮食基地。歌曲《南泥湾》盛赞它是“平川稻谷香,肥鸭满池塘,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陕北好江南”。

1942年夏天,朱德与徐特立、谢觉哉、吴玉章、续范亭四老去南泥湾时,写下有名的《游南泥湾》一诗:“去年初到此,遍地皆荒草,夜无宿营地,破窑亦难找。今辟新市场,洞房满山腰,平川种嘉禾,水田栽新稻……熏风拂面来,有似江南好。”

毛主席十分赞赏王震开垦南泥湾的做法,曾为王震亲笔题词“有创造精神”。王震还被选为陕甘宁边区劳动英雄,三五九旅因此成为全军大生产运动的一面旗帜,被誉为“发展经济的先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1944年11月,在延安机场,陪同毛泽东、朱德检阅即将出征的三五九旅南下支队

1944年11月,王震又率三五九旅主力组成八路军独立第一游击支队南下,任支队司令员,执行中央建立以五岭山脉为依托的抗日根据地的任务,后因时局变化北返,后又率部杀回中原,于1946年9月返回延安,南下北返共计行程2.7万余里,途经8省境地,取得了重大战绩,创造了中国革命战争史上的又一奇迹,被毛泽东主席称为“第二次长征”。

在抗日战争中,王震率部与日军进行大小战斗100余次,多次重创日军,连战连捷,被八路军总部和边区政府分别授予“模范党军”“百战百胜的铁军”称号。

解放战争时期,王震任第一野战军第二纵队司令员兼政委,1947年初,奉命西渡黄河,保卫延安,在青化砭、羊马河、蟠龙镇连战三捷。此后,他又率部解放青海,奉命进军新疆,为解放大西北作出了重大贡献。

在其20多年的戎马生涯中,王震因英勇作战7次身负重伤,生死悬于一线,最后都转危为安。他对同样是贫苦出身的将士有着天然的体恤爱护之情,所率领的部队上下同心,同仇敌忾,所向披靡,势如破竹。王震被时人称为“一生威猛,神武忠勇,如同张飞”,赢得了“百战将军长胜归”的美誉。

从屯垦戍边到奠基农垦事业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神圣领土,其与8个国家相邻的战略位置意味着,抓牢新疆的和平稳定和经济发展,将有助于我国打开中亚经济走廊和推动边境地区的和谐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49年10月,王震(左二)率部到达新疆,在迪化(今乌鲁木齐)机场受到各族人民的欢迎

1949年,新疆尚未解放之际,党中央决定提前准备,以应对新疆解放后可能面临的两大难题:一是彻底清除国民党残余势力和当地土匪,二是着手进行新疆的生产建设。

毛泽东主席几次通过原国民党西北军政长官张治中发电报给国民党新疆警备司令员陶峙岳、省政府主席包尔汉,劝其走和平起义之路。同时令正随刘少奇在苏联访问的邓力群,以中共中央联络员的身份直接由莫斯科前往新疆,向国民党新疆军政当局陈述中共关于解决新疆问题的方针,敦促和平起义。

与此同时,文武双全的王震奉毛泽东主席命令,率领十余万大军挺进新疆。途中,王震部队多次遭遇国民党残余势力和一些民族分裂分子的袭击,均在他临危不乱的指挥下,对敌给予了有力反击和沉重打击。最终通过种种努力,在陶峙岳、包尔汉和平起义的呼应下,新疆实现了和平解放。

新疆地域辽阔,人烟稀少,边界线长,情况复杂,兵少了不够用,兵多了养不起……早在进军新疆之前,毛泽东主席就曾专门找王震谈话,指出进军新疆的情况复杂性,因此王震所领导的“既能打硬仗,又能耕地种田”的英雄部队,此番进军新疆肩负着屯垦戍边的双重任务。

当时新疆生产极为落后,迪化市(今乌鲁木齐市)的工业企业仅只有街上的几个铁匠铺。为尽快发展新疆的现代化工业,王震带头并号召驻疆指战员省下3年的津贴费作为建厂资金,相继建立了关乎民生的八一面粉厂、八一钢铁厂、七一纺织厂等一批现代化企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震带领战士们从事生产的场景

为推进新疆的稳定发展,王震倡导继续发扬南泥湾精神,着手建立一大批军垦农场。经过十几天的思考与调查,他率参谋和一个连部队在玛纳斯河畔一个叫奎屯的小村子,用从老乡那里借来的犁,在荒野上犁开了军垦第一犁。后来,王震把部分部队同国民党10万起义官兵合编,在天山南北建起了二百多个农(牧)场,掀起了生产热潮,兴修大批水利工程,开荒百万亩,在北疆首次成功种植棉花和甜菜并获高产,结束了“自古北疆不种棉”的历史。

在王震的领导下,驻疆部队非但没有加重新疆人民的负担,反而以强大的经济实力促进和繁荣着新疆的经济建设。至五十年代初,新疆的工业产值达到了四十年代的30倍。当地老百姓拥有了机场、铁路、公路以及大学。

为巩固来之不易的和平安定局面和加快新疆的发展建设,王震推出了一系列特殊人才培养政策,通过紧张而艰苦的工作,破格发展、任用少数民族党员干部,截至1951年4月,已发展了1057名党员,其中维吾尔族占45%;截至1952年底,全疆81个县(市)都建立了县(市)委,并在部分乡建立了党支部。

王震还通过写信给党中央征调女兵和支边青年的方式,既解决了戍边将士们的终身大事,又为新疆建设留住了人才,开创了屯垦戍边新的纪元。新疆的屯垦事业从此由“一代而终”变成了“世代屯垦”。至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作为唯一一个保留下来的兵团,仍然在保卫边疆、促进地方发展与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铁道兵司令员王震(手指前方者)和专家、工程技术人员在鹰厦线工地研究线路走向

1953年,王震将已步入正轨的新疆交给了新的建设者,次年转任铁道兵司令员,着力推动发展新中国铁道事业。同时,他再次以军队屯垦的方式,指挥铁道兵9个师的转业、复员官兵垦荒造田,在北大荒上建立起一批军垦农场。

1956年,王震出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首任农垦部部长。在任期间,他奔赴新疆、黑龙江、广东、海南、云南等地,从全国农垦战线集结十几万转业官兵、大批支边青年和工程技术人员形成一支145万人的垦荒大军,披荆斩棘,白手起家,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先后建成了2000多个粮棉农场、100多个橡胶农场及许多牧场,使之成为建设边疆、保卫边疆的主要力量,成为国家生产粮食及油、棉、橡胶等经济作物的重要基地,并创造了农工商贸一条龙的成功经验。

1955年,王震被授予上将军衔,此后还担任过国务院副总理,当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1993年,王震上将逝世,享年85岁。遵其遗愿,后人将他的骨灰撒在他为之魂牵梦绕的天山和北大荒,永远守护着祖国边疆。

从指挥南泥湾大生产到全面发展建设农垦事业,王震上将将其一生都奉献给了国家,为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他忠于党、忠于人民的高尚品质,坚韧不拔、勇于开拓的革命精神,坚持原则、顾全大局的崇高风范,襟怀坦荡、率真赤诚的革命情怀,当为后世发扬光大,永远缅怀。

作者:本刊记者 邓丽君 吕月华

责编:卡咪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