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摘要】希姆计算的奇幻漂流,从2019年4月人才济济、各司其职、字节等客户资源拉满的完美出发点开始,路遇不少暗礁和险湾。

短短不到5年,这个看似前景明确的方向却见证了公司4位创始人的离开,字节也不再为希姆计算提供更多发展助力。

好消息是2023年年末,希姆在广州资方的帮助下逐渐走出困境。但据知情人士透露,其唯一投入商业化的AI芯片产品当前仅出货了1-2K张卡。

不过,有消息称希姆今年拿下天津智算中心数亿元的订单。但据知情人士透露,很多智算中心内的国产服务器实际上用起来难度较高,需要下更多功夫。

想要把这门生意做得长久,希姆计算还需要一个新故事。

搜索添加芯流微信Aristodemus0403,深入交流更多芯片行业新进展(不建群),市场与项目咨询、人才服务、决策研判。

以下为正文:

2019年,接连的芯片禁令和实体清单让自主可控成为刺激国产芯片创业潮爆发的一大契机。

此后几年,整个半导体供应链玩家丛生,希姆计算则是国内最早基于RISC-V做数据中心芯片设计的企业。

成立于2019年4月,公司主要专注于研发以RISC-V指令集架构为基础的AI芯片DSA处理器,同时叠加大算力NPU,主攻数据中心、服务器等场景的云端大卡。

这一方向真正爆火是在2023年。伴随着ChatGPT逐渐迭代,国产大模型兴起,算力需求迎来大爆发。

而RISC-V因其具有的可扩展性、可编程性、超大规模等优势与AI大模型高度适配。

但从数年的发展路径来看,希姆计算从业内唯一一家在头部互联网公司进行业务部署的云端AI推理芯片公司,发展到如今主要依赖智算中心撑起营收,可谓一波三折。

希姆计算的奇幻漂流,有过坦荡,现存希望,但也暗藏不少礁石与险湾。

01

最早打入互联网的AI芯片公司

2019年的中国,在RISC-V指令集架构的道路上,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欧洲、日韩,几乎都在同一起跑线上,国内诸多技术从业人员也还是只有一知半解。

就是在那时,希姆计算的5位联合创始人一同开启了创业之路。

成立伊始,公司分工明确,大家各司其职。

市场出身的梅迪担任CEO,做终端芯片设计的樊小波担任CTO,擅长模拟芯片的冯杰担任首席架构师,詹荣开(COO)和安邵岩则主攻系统架构和系统软件。

发展战略上,希姆计算确立了基于RISC-V指令集设计数据中心高性能芯片的技术路线、由专用计算(DSA)向通用计算(CPU)逐步演进,以及以AI芯片为切入点、先推理后训练的产品规划。

据此前雷锋网报道,最初选择技术路线时,希姆的高管了解到字节跳动有自主可控的AI芯片相关的需求,且对RISC-V的AI芯片颇感兴趣,因此定下了这一路线。

这也意味着,字节将成为希姆计算至关重要的一位大客户。

此后不到两年,希姆仅有100人左右的团队就实现了芯片回片,首代12nm AI推理芯片产品STCP920在2021年9月首次成功出货,在2022年3月首次获得批量订单,赶在2021-2022年这一时间窗口,希姆多次获得资本市场认可。

据希姆计算官网,公司累计获得以字节跳动和京东两大互联网巨头为核心的战略投资,以建银国际、中银国际为代表的金融行业战略投资,中国互联网投资基金、国开装备、厦门建发、中信证券等国家队大央企的投资,以及红杉中国,华登国际,和玉资本等机构的财务投资。

故事的开头看起来一帆风顺。

所选路线基本正确、产品研发进度及时、客户需求深度绑定、资本市场万分看好,最初打市场的希姆,呈现给市场和投资人一派生机盎然、前途光明的景象。

然而,这艘正在奇幻漂流的航船,却在此后频频爆发高管意见不合传闻、陷入技术路线之争,险些搁浅。

02

大客户出走,创始人仅剩一位

据媒体此前报道,希姆计算COO詹荣开与编译器负责人在编译器路线选择上的直接矛盾,成为了希姆后续融资停滞、陷入欠薪停摆困境的导火索之一。

编译器是用于将机器语言翻译为人类语言的工具,相当于AI芯片与用户之间的“桥梁”。

传统芯片企业在进行开发时,常用英特尔、英伟达自身配套的工具链进行下游开发。

进入AI时代,下游客户的推理和训练对性能和时延都非常敏感,也出现了不少图、张量、指令、图算融合等不同层面的编译需求,CPU和GPU时代的通用编译器不再适用。

因此,如果没有DSA架构下的AI编译器,多种多样的AI算法无法高效地在不同的底层硬件中运行,这就要求AI芯片公司需要根据自身芯片架构,专门建设团队,负责开发适用于AI芯片的编译器,编译器也成为了AI芯片设计公司需要考虑的重点之一。

彼时,几乎所有AI芯片的编译器都基于两个开源框架,LLVM或GCC,大部分的大芯片公司都是基于LLVM的框架去做一些裁剪。

据媒体报道,2021年5月,希姆计算COO詹荣开坚持要做MLIR的编译器,这和当时的编译器负责人志祥所擅长的TVM编译器路线完全不同,詹荣开就自行组建了另一个编译器团队,让MLIR和TVM路线并行发展,后续还组建了自己的硬件团队。

此外,雷锋网还报道了部分CEO与COO内斗的信息,此后COO詹荣开曾公开在朋友圈辟谣“本人没有把柄在CEO手里”“未做过有损公司利益的事情”。

但从人力方面看,希姆计算也确实在近几年变动颇多,詹荣开也已经离开了希姆计算。

仅仅三年时间,希姆计算的5位联合创始人当中,有四位最终离开了公司。仅剩的CEO梅迪,而后者此前并不负责希姆的技术方面内容。

芯片升级迭代进度远低于预期,第二大产品遥遥无期、第一代产品不能很好满足搜推需求的情况下,字节这一希姆最大、最忠实的客户,终于还是在2023年春节前停止了对测试希姆芯片的资源投入,并最终下线了希姆的芯片,不退货,也不再追加订单。

至此,这家最早以字节为目标,率先打入互联网大厂的明星公司,迎来了自己的至暗时刻。

屋漏偏逢连夜雨,丧失大客户让希姆创收无望的同时,由于一位高管不肯在融资协议上签字导致的资金链紧张等原因,希姆从2023年6月起断发7个月工资、遭遇劳动仲裁等困境。

此后梅迪曾向采访媒体透露:公司还有一半员工在职,Leader多数都在,研发能力健全。但问题在于,第二代产品迟迟未出现,也不禁让人怀疑这一次人事和资金上的变故是否伤到了希姆的大动脉。

03

智算中心是不是希姆的“救命符”?

今年1月,在欠薪问题解决后,CEO梅迪在朋友圈透露了一些重要信息:希姆计算已在2023年12月25日完成由广州市产投集团领投、广州开发区基金和知识城集团跟投的一轮融资,融资规模超过2亿元,目前公司已获得数个落地项目,累计订单量超亿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 1 希姆计算融资历程(字节的战略投资未报道)

广州相关资方的及时注资,成功挽救了当时处在欠薪危机中人心惶惶的希姆计算。与此同时,希姆也在去年12月将总部从北京迁至广州,改变地理位置重心的希姆,似乎希望在广州东山再起。

与此同时,也有知情人士称希姆计算成功拿下竞标,锁定在天津智算中心数亿元的大单。

据知情人士,截至目前,希姆只有1款正式商业化的芯片产品,整体出货量只有1000-2000张卡,极为依赖融资。如若做成天津这笔生意,对希姆来说无疑是振奋人心的好消息。

但两大难以解决的问题随时产生。

其一,不少客户向芯流智库反馈,国产AI芯片,尤其是不完全兼容CUDA架构的,由于生态特殊,在实际使用的时候尤其难用,不是只看着技术文档就能实际投入使用的,还需要做大量高难度的兼容和适配工作。

所以,如果没有服务器算力芯片厂商的完整支持,真正自主可控的国产AI芯片很难在智算中心等场景下投入使用。

其二,目前一些智算中心虽然打着超大规模、万卡集群的头衔,但实际使用场景有待挖掘和深入。理论上,体系内单位其实并没有太多的高算力需求,最为常见的需求还是信创业务,很多高算力卡并没有在智算中心大规模铺开。

实际难用叠加需求不足,希姆的智算中心订单能否可持续,是后续需要关注的重点。

04

尾声

站在这一节点回望2019年做出RISC-V路线的希姆,依然还是要感慨其路线选择的精准。

但所有人可能都没有想到,即便是拥有最为强劲的技术动力、最为充足的资金燃料,这条水流湍急、暗潮汹涌的孤独河道在5年间见证了4位掌舵者的离开。

当然,独自坚守的梅迪依然为希姆带来了新希望。眼下的新融资和智算中心项目,至少能解燃眉之急。

但面临只有一代产品、一两千张出货量的现状,想要真正养起秋膘度过寒冬,希姆计算还需要一个新故事。

搜索添加芯流微信Aristodemus0403,深入交流更多芯片行业新进展(不建群),市场与项目咨询、人才服务、决策研判。

- XINLIU -

喜欢就奖励芯流一个“”和“在看”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