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不忆江南按语】刀郎的巡回演唱会让那么多人流泪。其实,观众的眼泪有时并不值钱。围剿刀郎的不仅是马户又鸟们,还有音乐大咖,比如那英的老师谷建芬。1986年,谷建芬为王健作词的《绿叶对根的情意》谱曲;1987年,由刘欢在北京举办的“谷建芬作品音乐会”上首唱;1987年12月,毛阿敏以这首歌曲参加了第四届南斯拉夫贝尔格莱德国际流行音乐节歌曲比赛,获得演唱三等奖……据说,毛阿演因这首歌而成为“国嗓”而引发了全民流泪。其实,《绿叶对根的情意》实在是无病呻吟,不幸的是其歌词竟然成为2009年的浙江高考作文题,当年不知多少人通过写造假文进入211与985名牌高校。记忆中,当年老夫看到这一高考题后,第一时间撰文《绿叶缘何情意根》作了本质性揭示(发表时报社编辑将题目改作“绿叶对根的情意”)。
绿叶缘何情意根?
金新
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曾说:“果实的事业是尊贵的,花的事业是甜美的,但是让我做叶的事业罢,叶是谦逊地专心地垂着绿荫的。”
法国著名作家雨果曾说:“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
泰戈尔与雨果作为文学泰斗,说花说果“喻之二柄”各执己见,不求一统,唯有说叶,心仪者同为“谦逊”,值得言说者三思!
2009年浙江高考作文命题“绿叶对根的情意”方出炉,即被好吹者流誉为“新材料作文”里程碑。教了一辈子书,深知时下教育界“里程碑”的含金量,无意置喙,以免无聊。但之于“绿叶缘何情意根”,倒颇有推敲之浓厚兴趣。窃以为当在于绿叶之“谦逊”。
没有绿叶的光合作用,根的价值几何,答案似属常识。
当然,没有根的“哺育”,即便“好雨知时节”,即便“天街小雨润如酥”,也不能“绿叶成阴子满枝”,直落得个“绿叶日夜黄”,绿叶的后果如何,答案似也属常识。
唯其如此,相得益彰之绿叶与根,孰对孰之情意,似当跳出“武大郎开店”之狭隘思维,辩正审视之。说“根对绿叶的情意”,在某种意义上,似亦未尝不可。
《公羊传··隐公元年》有语:“桓何以贵?母贵也。母贵则子何以贵?子以母贵,母以子贵。”前贤不余欺哉!
《绿叶对根的情意》是作曲家谷建芬的代表作,也是歌手毛阿敏的成名曲。1987年在南斯拉夫国际音乐节上,毛阿敏演唱《绿叶对根的情意》获得表演三等奖,谷建芬也因此获得创作三等奖。
这是中国第一次在国外获奖的通俗歌曲,这是中国流行歌手首次在国际流行歌曲大赛中获得正式比赛名次。作为“绿叶”的毛阿敏因此在中国流行歌坛奠定了其“大姐大”地位,依照绿叶对根的情意,她应感恩戴德于作为“根”的谷建芬。窃窃地问一句:“没有毛阿敏,谷建芬的《绿叶对根的情意》能享誉歌坛吗?”
网上听过毛阿敏与刘欢演唱这同一首歌,愚以为实在有天壤之别。
歌词“不要问我到哪里去”,那语气急切而又略带伤感;“我的心依着你”,那节奏舒展开来;“今天这方,明天哪里”,那色彩变幻而激动不安的旋律烘托出女主人公茫然的心情;辅以衬词的“喔”的哼鸣,使音乐起了补充延续的作用……作者谷建芬的内心情感世界经由演唱者毛阿敏的略带沙哑的嗓音处理之有声音乐语言与玉树临风身姿、清水芙蓉台容之无声肢体语言,表达抑或演绎得淋漓尽致,从而令人叹为“听”止。
事实上,谷建芬真应该感激毛阿敏,倘若身材粗壮的男高音刘欢在南斯拉夫国际音乐节上演唱“同一首歌”,三等奖“花落谁家“还真难预料。
有朋友涂国文先生说:“‘绿叶对根的情义’,是一个鼓励考生进行情感造假的题目,也是国家威权主义和家庭威权主义强暴考生自由写作意志的一种表征。”
友人之语不免偏激,但出题者的皮里阳秋“言其外无臧否,而内有所褒贬”,应该还是客观存在的:明里“请你根据歌词表达的主旨,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与阅读积累,写一篇文章,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和见解,可以讲述自己身边的故事,也可以发表评论”,暗中则“凌驾于考生的人格之上,以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眨闪着一种不信任的目光,对考生进行暗示和晓谕,伪诗意的背后,隐藏着一种皇权的冷漠、得意和倨傲”。
歌曲产生的背景据谷建芬自己说:“一个朋友去了国外,可一到异国,他就想家,想回来。我接到他的这封信时,很激动,真的感到故土难离!在这种背景下,我创作了这首歌曲,表达了对祖国的情意。”笔者对此深信不疑,盖因出访异国也常有如斯真情实感。
“情郁于内,发之于外”,这是任何文学艺术门类的共性,歌词创作如此,为文亦然。只是谷建芬的“游子情”绝对替代不了浙江34.85万莘莘考生。尤其是在由于大学生就业难等原因,全国多数省份高考人数呈减少态势,浙江也有类似情况的当下(与2008年相比下降4.95万人)。
赞美是爱国的一种形式,但不是唯一形式。以拥有鲁迅为骄傲的浙江,在这个问题上实在是应该有更深刻的体会。
敞开心扉,如果“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经济之高速发展是建立在广大民工“低人权”,确切地讲“低报酬”的基础上”这一假设能够成立的话,“根对绿叶的情意”真应该大写特写一下!
“性情褊隘者其词躁,宽裕者其词平,端靖者其词雅,疏旷者其词逸,雄伟者其词壮,蕴藉者其词婉。”性情的流露,关键在于一个“真”字。故庄周《庄子·渔父》有言:“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故强哭者虽悲不哀,强怒者虽严不威,强亲者虽笑不和;真悲不声而哀,真怒未发而威,真亲未笑而和。”衡量一篇文章蕴蓄情感的真伪的标尺,就在于其“哀”、其“威”、其“和”的程度。其“悲”不“哀”,其“笑”不“和”,矫揉造作,轻浮华靡,必然落入了为文造情的泥淖。
可以断定,为文造情,将在这次2009年浙江的高考作文中得以前所未有的“大泛滥”。此绝非危言耸听!
当教育家感叹诚信远离象牙塔之际,“绿叶对根的情意”之类是否能算一面最不失真的“照‘妖’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