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地区有一 种野果,小时候常会摘来吃,树上有刺,很硬,扎人。 客家人叫它“冷饭团”,后来查询相关资料发现,这种野果叫柘果(柘树果实)。
柘树生长于阳光充足的山坡、丘陵地带,因生长环境恶劣,其木本组织结构紧密,适宜做木制器具或作黄色染料。柘树韧皮纤维为优质造纸原料,根皮入药,有清热、凉血、通筋络之功效,叶为幼蚕饲料,其果成熟可以生食,也可酿酒。
最值得一提的是,柘木的心材黄色,树汁染在布上不褪色。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说:“其木染黄赤色,谓之柘黄,天子所服。”这色染得不简单,黄中带赤,被皇室相中了,从隋文帝杨坚开始,皇帝都着柘黄袍。所谓“黄袍加身”,就有柘树的贡献。
柘树果实乍一看有点像荔枝,颜色大小都很相似。但是凑近看, 它并不像荔枝一样有个壳,它的果实是一瓣儿一瓣儿的,瓣与瓣之间可分离。
与桑葚类似,柘树的果实中央没有硬核,只有每个小果粒内的细籽,味道极甜,口感黏腻,旧时客家人还会采摘柘树果子用来泡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