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韵(1905-1985)原名趣琴,号趣叟,长兴人。1934年上海新艺术专科学校毕业,长期从事国画创作和美术教育工作。1940年起,先后任杭州国立艺专与浙江美术学院讲师、副教授、教授。解放后,加入中国民主同盟。1982年3月,兼任浙江省文史馆副馆长。
潘韵先生自1940年起直到1985年去世,在中国美术学院从教达40多年,一直致力于基础教学,兢兢业业,循循善诱, 由浅入深,由易入难,他不仅为国画系会制了大量的课徒稿,还与潘天寿、吴茀之、诸乐三、顾坤伯、陆俨少等教授一起摸索出一套由临摹、写生到创作的行之有效的教学经验,成为中国画教学的新模式。这套一直沿用到现在,并仍然在今日全国艺术院校被视为典范的教学新模式,为中国画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基础,其后的莘莘学子均得益于此。
潘韵擅长山水画。初学北宋黄山谷与明代沈石田,继学南宋马远、夏圭,掌握传统笔法,观察真山真水,重视写生,认为"没有生活、没有感受、没有激情,画出来的东西就没有生命"。20世纪50年代的代表作《春之晨》,被誉为新中国新国画的前驱;《解放大西南进军》蔚为大观,为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收藏。多幅作品,如《灵隐》、《开国大典》、《修建运河堤》、《下龙湾》等都有较强的时代感。 1981年11月,浙江美术学院列馆专门展出潘韵的山水画和花鸟画近60幅,这些作品中的一部分先后在《浙江日报》、《新美术》与《浙江中国画》上发表。其作品擅长勾斫笔法,笔多顿挫,劲健而活脱;追求骨法,刚硬爽直,犹如其心直口快的个性。晚年受黄宾虹画理的启示,追随清画家石溪笔意,承宋人余风,其画清劲中更添老辣的意味。
潘韵先生是当年我国画坛的明星之一,是一位有良心有良知、有历史责任感的艺术家。早在50年代初他已是浙派山水、人物画的先驱者之一,他的创作以刚毅之笔,溢不阿之情,又于刚直强倔之中蕴藉温婉,韵而不靡,工而不诡,雄秀兼至,格调双谐。他的写生眼力独特、笔法娴熟,画面精审坚实,线条刚健俊逸,不故意矜炫古雅却自有高致;他的山水画无论是起承转合、回抱皴托,皆能舒展自如,浑厚雄健,神舞韵动,过目难忘,充满了诗情画意和生活气息。
潘韵先生人品高尚,气节清刚,是一个具有崇高理想和高度责任感的艺术家。他一生追求把中国画从文人、士大夫的金字塔中解脱出来并让其走进民众的广阔天地的艺术理想,他以百姓之心、童心、喜乐心、平常心作画,让活泼质朴的精神涓涓不息地涌动,大大开拓了中国画的天地,他山水、花鸟、人物、金石诗书皆有涉猎且造诣深厚,他笃守"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之旨,寂寞求道、持志敬业,以真气行笔,千笔万笔一气呵成,隔行不断,密密疏疏,相就相让,相辅相成,达到了"我手写我心"心手双畅的高妙化境。
画史上山水、人物、花鸟俱工的画家并不多见,潘韵先生是一个山水、人物、花鸟俱臻上乘的全能画家,实为罕见。
这套课徒画稿,是从潘韵先生在中国美术学院40年教学期间所作的山水课徒画稿中精选而成,以树石为基础,并附文字解析,最后再附潘韵先生山水画精品数幅,这对于后学者是大有裨益的。
潘韵教授课徒稿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