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当年解放战争,其实我们也很没有把握,全凭着对革命的坚持,也要感谢蒋中正啊。他手下几员大将但凡重用一个,革命局势也许就要改变了啊”
毛主席在谈到解放战争时,曾经如此感叹道。当年我方局势确实有好几次都处于劣势,但最终能成功,除了革命战士们的牺牲以外,还要感谢老蒋,这其中是何原因,主席说的那几员大将,又都是谁呢?
一、最后一战
1949年是中国最具有关键性的一年,解放战争已经进入到最后阶段,人民解放军拼尽全力,将敌人的防线一次次摧毁,国民党早就已经没有了当初的趾高气昂,再加上高层将领中有些人也倒戈到我党来,即使老蒋有着再大的野心,也已经是溃不成军,走到了无力回天的地步。
1949年4月20日,渡江战役正式拉开帷幕,尽管蒋介石对自己的嫡系部下充满信心和期望,下令严防死守,和共军对抗到底,可三天后,南京国民政府的旗帜倒下了,取而代之的是鲜红的旗帜。
眼看自己的老巢都已经被攻下了,此时的蒋介石才真的感到了慌张,他将手下的兵力全部调到海南和台湾,妄想凭借大海的辽阔无边,以及手底下海空军的优势取胜,并且做好了就算发生意外,立刻带兵逃往海的另一端的准备。
此战毫无意外的获胜,老蒋带着他的一众手下灰溜溜的逃走,并在海南留下国民党军驻守,安排薛岳做海南防卫总司令,严加防守。
薛岳是何许人也,当年围剿红军时,有多少次都差点折在他手里,要不是莱芜战役失败后,他被老蒋撤职不再重用,我军不知道又要损失多少兵力。
然而无论是薛岳还是其他人,此时都已经无法左右战争的局面,海南岛战中,在经过初步交手之后,我军制定了详细的攻占计划,最终在1950年的4月23日成功登岛,蒋介石的计划依旧没能得逞。
多年后,再谈到当年的战争时,毛主席却说,当时国民党军队拥有海军和空军,占据有利地形,而我军没有大规模的渡海登岛的作战经验,最终成功其实是险胜;而之前的三大战役中,能够成功的因素却少不了蒋介石的帮助,当时他手底下有三员大将,可是他一个也没重用,给我军大大提高了胜利的几率。
这三人都是谁,他们有着怎样的故事,又为何没有得到老蒋的重用呢?
二、惨遭撤职临危受命
蒋介石这人有个最大的毛病就是爱猜忌,不仅如此他还很注重“血统”凡是被他重用的人,每一个都是从黄埔军校时就追随他的嫡系,在他的思想认知里,仿佛只有一直跟着自己的人,才是最放心,最可靠的,殊不知他的每一次失败,都是因为这个原因。
就拿薛岳来说,作为国民党陆军一级上将,在围剿红军和在长时的追击战中,一直都是很有实力的将领,无论是在孙中山先生还是蒋介石手下做事,一直都是唯命是从,他对国民政府难道不忠诚,不值得被重用吗?
归根结底,他不是老蒋的嫡系。内战刚刚爆发之际,他就曾经带领着手下一整个师的力量向着解放军区进攻,结果却遭到了埋伏,此战失败蒋介石大发雷霆,将他降职为绥靖公署主任;莱芜战役再次失败,这一次直接被撤职,从此被老蒋抛弃不再重用。
然而对比嫡系部下陈诚,嘴里喊着要“消灭共匪,建设三民主义的新东北”劳兵劳财的成立了剿共部队,想集中兵将解放军一网打尽,结果却在他的一次次错误指导下,这支装备精良的部队非但没有完成蒋介石预想的效果,反而还节节败退,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就被我军给剿灭了将近七万人。
1948年1月,不甘心的陈诚打算带领余下部队继续进攻,结果却在一夜之间被我军全部剿灭,如此重大的损失,就连蒋介石都坐不住了,然而再生气,在面临自己的嫡系部下时,他依旧选择了原谅,哪怕后来国民军内部纷纷要求蒋严惩陈诚,他却以“病重需要休养”为理由帮他开脱,逃到台湾后,陈诚依旧是老蒋最重视的人。
和陈诚比起来,薛岳犯的错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微不足道的,但他却输在了身份和老蒋的偏见上。
直到海南岛战役,此时的老蒋身边已经没有了可用之才,他这才想到被他“雪藏”的薛岳,战败后的他跟随老蒋逃往台湾,继续过着无人问津的生活,晚年甚至还因为交不起房租被告上法庭,对于曾经誓死追随他的部下,蒋家王朝却以这样的方式对待,难怪他会输。
三、军队里的高材生
第二个不该被忽视的人,就是孙立人。
要说军队里文化水平最高的是谁,孙立人排第二,没人敢说第一。他在从军以前是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的高材生,因为成绩优异还曾经公费到美国印第安那州普度大学,继续深造,并获得了硕士学位。
毕业后回国本来想建设祖国,结果却看到了被战乱摧残的土地,国家危急存亡之际,他决定弃笔从戎,加入到军队中。为了学习军事知识,他还到西点军校进行学习,后来又考入美国弗吉尼亚军事学院深造,这期间他逐渐成长为一个文武双全的人才。
1932年,孙立人以第八十八师独立旅的旅长身份开始参加战斗,并屡获战功,战场上的他和小日本展开了激烈的厮杀,全面抗战爆发以后,他再次带着手下在淞沪会战的战场上,击败了无数的小日本。
孙立人的部队被改编到胡宗南的麾下,之后又成为了老蒋手底下的兵,可以说他的革命背景,比其他黄埔军校,或者贫苦出身的军人要复杂多了。
由于出国留学的缘故,导致他能够十分快速的接触新兴事物,学习能力也很强,否则也不可能在没有任何实战经验的情况下,还能在抗日的战场上和小日本对抗,并且屡次获胜。
就算不让他上战场,作为军事学校的高材生,负责训练新兵也是一把好手,并且此人和老蒋还是“亲戚关系”。
原来孙立人刚刚参军的时候,就在宋子文的税警总团,两个人都有着留学经历,彼此志同道合成为了好朋友,宋子文又是蒋介石的大舅子,军队改编以后虽然成为了老蒋手底下的兵,按说该被重用才对,但老蒋的老毛病又犯了,他觉得不是一直跟着自己的兵,就不会和自己一心,既要用人家帮自己打仗,又看不惯人家的身份,不得不说,这老小子真是又当又立。
孙立人后来的生活同样不太好过,败逃台湾以后,蒋介石依旧把他当外人,处处排挤。他有部下,人家也有,虽然他本人并没有说什么,但是他的手下却看不下去了。
1955年,郭延亮联合一百多名曾经在孙手底下做事的军官,准备“谋反”,他们并不是要对蒋介石怎么样,只是想为孙立人讨回一个公道,可惜最后失败了,他不可避免的被认为是主使,被剥夺了全部的官职并囚禁,直到1988年蒋氏父子离世,他才重获自由。
四、金门王
这第三个人,是有着“金门王”之称的胡琏。
他毕业于黄埔军校第四期,从“血统”上来说还是陈诚的部下,在国民党军队中有着十分高的评价,胡宗南已经是很厉害的人物了,而他跟胡琏比起来,不夸张的讲,十个他也比不上一个胡琏。
毛主席也很看好这个人,在作战中只要是碰到胡琏的部队,就会告诫战士们,此人是一个像狐狸一般狡猾,但实力却像老虎一样凶猛的人。能让主席都如此提防的人,可见他的厉害之处。
1947年,由他带领的国民军11师32团和我军的三个纵队展开激烈的战斗,结果却只打了一个平手,进入大别山之后,11师更像是猛虎归山一般,轻而易举的就将我军几个团的力量全部消灭,中野纵队们个个都躲着他走,哪怕是最有实力的中野6纵队,在面对胡琏的时候,也玩起了“猫和老鼠”的游戏。
曾有人说如果淮海战役的指挥官是他,那么这一战我军真的可能就战败了,只不过当时胡琏和白崇禧闹了矛盾,白看不惯他的作战方针,认为那是投机取巧,非但不会取胜还会对整体作战计划有所影响。
再加上淮海战役刚开始,胡琏被炸弹炸伤,身体情况不允许他在进行战斗指挥,老蒋没办法只能听白崇禧的,将人换掉了。这一换,却换来了我军的胜利。
五、根本原因
其实抛开这些,失败的最根本原因还是在蒋介石身上。历来能成大事者,都是不拘小节,又十分注重民心,毛主席懂得千千万个百姓才是取胜的关键,老蒋却不懂。
解放军的队伍中官民一体,没有什么高低之分,而国民政府却还在大搞官僚主义,腐败之风盛行。单凭这几点来说,他也不可能成功。
总结
旧政权的衰败从来都是注定的,没有挽救的可能,蒋介石虽然有野心,但太注重权力,为人又小心眼,他这样的人,即使有天神帮助,也注定要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