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大家聊聊隋唐英雄“单雄信”。

单雄信,名通,字雄信,绰号“赤发灵官”。曹州济阴人,山西二贤庄庄主,九省五路绿林好汉总瓢把子,江湖上人尽皆知、无人不晓。

单雄信之所以能成为江湖上人尽尊重的“带头大哥”,皆因一个义字。他对待朋友真心实意,肝胆相照。

1、当年秦琼在山西落难,只能当锏卖马还债,单雄信出手相助;后秦琼惹上官司,又是单雄信帮忙上下打点,同时还照顾秦琼老母亲,自此人称他“义薄云天小关羽”。

2、当年徐茂公被敌人围困,情况十分危急,单雄信得知消息后,不顾别人劝阻,带着部下亲自前去营救。激战中,他身先士卒,与敌人殊死搏杀之后,成功救出了徐茂公。

然而即便如此,公元621年,单雄信投靠的王世充投降唐军,单雄信被抓落难。生命攸关之际,为何当年在瓦岗寨与他同生共死的兄弟,都不肯出手搭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关于单雄信之死,在《隋唐演义》里,王世充投降唐军,作为王世充的大将军单雄信也被唐军所俘。

李世民眼见单雄信,这个令其又爱又恨的老相识,让他不知如何是好。最后在徐茂公、秦琼的劝说下,李世民冰释前嫌劝降单雄信。

只奈单雄信与李世民有杀兄之仇,单雄信与唐王不共戴天,最后拒绝投降唐军,英勇赴死。

以上是演义中的故事情节,与正史《旧唐书》中的记载反差很大。

《旧唐书·单雄信传》中记载:

意思是说,当时单雄信被俘后,按例当处死。这时候徐茂公向李世民求情说,单雄信武艺超群,若能收服,肯定能为国家出力。甚至徐茂公还恳求以他的官爵换单雄信一命。

即便如此,李世民还是没有答应。当单雄信问斩时,徐茂公到场痛哭不已。最后还割下他大腿上一块肉说,“你我兄弟生死永别了,就让我的这块肉与你一块入土吧”。

与演义中的情节相比,文史君更信服《旧唐书》中的记载。演义中的情节旨在美化李世民的英明,和单雄信对王世充的忠义,这都是人们对美好的一种寄托。

其实,历史远比想象要残酷的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依照《旧唐书》中记载,李世民一开始就没想着放过单雄信。甚至对于徐茂公的求情,他也不为所动。他执意斩杀单雄信,究其根本有两个原因。

1、李世民怀恨在心

单雄信有两次差点杀了李世民。

一次是公元620年,李世民率大军进攻洛阳。当时王世充率3万精兵迎战,李世民寡不敌众,陷于重围。此时单雄信率领数百骑兵夹道而来,举枪竟进,李世民危在旦夕。

在这危急一刻,远处的徐茂公看见后大呼,“此秦王也”。史书记载,“雄信惶惧,遂退,太子由是获免”。

英勇善战的单雄信肯定不会被“秦王”的名号吓住,他之所以没有对李世民下手,也是念及徐茂公的兄弟情义。

第二次是公元621年,李世民击败窦建德后,带领几个随从在洛阳郊外打猎。这时候突然遭遇了王世充军队,单雄信看见李世民,直奔李世民而去。

正在李世民危难之际,大将尉迟敬德杀奔而来救了李世民。

正是基于这两件事,由此李世民断然不肯放过单雄信。不过,即便李世民放过单雄信,内心刚毅、坚贞固执的单雄信也不一定屈服李世民。

2、单雄信失去利用价值

李世民在击败窦建德、王世充后,几乎天下已定,这时候已不再需要太多的将领为其征战。

况且他身边那时已经有了尉迟敬德、秦琼、程咬金等众好汉辅佐,也不太在乎多单雄信一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李世民刚愎自用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李世民即便如何英明,其实也是有缺陷的。

当单雄信被捕后,他的昔日好友除了徐茂公竟没有一人为他求情,原因不在单雄信对不起昔日兄弟,更多的原因应该是大家惧怕秦王,不敢替单雄信求情。

李世民能够发动“宣武门之变”,斩杀兄长李建成与其弟李元吉就可看出,他也是个心狠手辣,刚愎自用,威怒并蓄之人。

史书中对其记载,多少有些美化的成分。不过对于李世民一生的贡献和丰功伟绩,也是不可磨灭的。

有道是,天道轮回。到了唐朝晚期,黄巢起义军兴起,单雄信后人单兴、单旺、单茂、单盛等人都毫不犹豫地加入了起义军序列。

公元880年,即李世民斩杀单雄信后259年后,其后人随同起义军一起打进长安。当时唐僖宗惊恐不已,只好带着随从逃到了四川蜀地。

读者们,关于“历史上李世民与单雄信”,大家有何看法?如果喜欢本文章,请分享收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