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偏见到仇恨,总共分几步?
首先普及两个概念,偏见与仇恨。
所谓偏见,是对某一个人或团体所持有的一种不公平、不合理的消极否定的态度。
其本质是对一个群体及其个体成员的负性的预先判断,通常具有负面倾向。
所谓仇恨,指仇视愤恨,是一种强烈的敌对情绪,通常源于对某种不公正或伤害的感知。
仇恨可以源自多种原因,包括但不限于政治冲突、宗教分歧、个人恩怨等。
赵本山有个小品,宋丹丹讲了个不好笑的笑话,就是大家过目不忘的“将大象装冰箱笼共分几步”。
那么,偏见到仇恨之间有多远的距离?从偏见到仇恨,总共有几步?
直观来说,偏见是对待他人、团体或事件的一种独特态度,有着与情感要素相联系的鲜明倾向性。
这种倾向性既不合逻辑,也不合情理。
一旦产生偏见又不及时纠正,扭曲后或可演变为歧视,最终仇恨。
当前,全世界范围内恶性事件频发,从言论到行动,那些极端主义者肆意宣泄自己的愤懑,对他人造成不可逆的伤害。
是什么激发他们心生恶念,又是什么促使他们将恶意付诸行动?如何科学理解仇恨产生的机制,并有效遏制甚至消除仇恨?
偏见如同牢笼,将人的观念和情感深深束缚,当他们无法摆脱固有的刻板印象,并通过极端事件不断进行强化时,还有什么能阻止恶意的滋生?
也许更值得思考的是,面对那些身处幽谷的人们,我们应该如何摒除偏见,在他们的黑暗世界里点亮一片微光。
对此,有着对仇恨犯罪有着20年的深入研究的英国专业犯罪学家马修·威廉斯,在他的《从偏见到仇恨》这本书里从科学的角度给出了合理解释。
值得推荐的是,本书行文优美,笔调充满了同理心与智慧。它充满智慧,令人感到平和;它有说服力,且充满恻隐之心。
作者通过大量的真实案例和实验数据,从脑科学、心理学、社会学及犯罪学的角度,深入挖掘了偏见和仇恨形成的深层原因,深度剖析了偏见和仇恨交集的“临界点”和“引爆点”。
他为我们阐释了偏见思想如何演变为仇恨行为,触发事件又是如何影响仇恨的消长,网络如何激化仇恨暴力行为的增长?
如何分析及有效地预防等让读者深入了解极端社会事件背后的逻辑,理解人类的心理发展路径,学会从自身角度进行反思,从情绪端进行控制,从而有效减少负面情绪可能带来的伤害。
“法律是对人最低的道德要求”,只有人人做到常常自省与自律,才能让社会变得更美好。
仇恨犯罪是基于感知或证据的犯罪行为,由多种因素引起。预防仇恨犯罪需要学会识别虚假警报、质疑先入之见、直接接触不同群体、换位思考等,才能让社会更美好。
《从偏见到仇恨》——手把手教你如何避免成为一个仇恨犯罪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