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周刊】
老师,我们想你
王福义
三年前的大年初一下午,我到常州大润发超市购买礼品,准备年初二去给舅舅拜年。选好礼品,推着购物车走向收银区,排在两个老人后面等待结账。突然,前面那个老太太回过头用无锡话对我说:“你阿是王老师?”我一愣,也用无锡话回答:“你是啥人?”“我叫胡某萍,你在无锡东亭中心小学教过我数学。”说着话,轮到她结账了。只见她身后的男同志拿上一瓶酱菜,“9.5元”收银员报价。她递上现金卡扣款。接下来轮到我了。我把手推车里的西洋参酒和曲奇饼干放到收银台上,“㘗!㘗!”两响,“一共253元”,我顺手递上300元。这时胡某萍向我挥了挥手,同时把刚才用过的购物卡递给收银员,说:“卡上扣。”我连忙说:“不可以,不可以,我来付。”她说:“没关系。”并示意我把钱收起来。见她这样诚恳,我不再坚持自己付钱。推着购物车走出通道。
在收银区外一角,我们开始交谈。她首先把我介绍给身后的老伴,然后说道:“王老师教我六年级数学,我们都喜欢上他的课。他对学生非常好,有一次晚上排练文娱节目后,亲自护送我回家。我一直记得,几十年没有忘。”我问她:“我们快60年不见面了,又戴着口罩,你怎么还认出我?”她说:“你的神态、步履、外貌,尤其是额上皱纹,和年轻时一样,只是头发白了、少了。”她还说:“后来听说你调到常州,我就非常想见到你。今天不期而遇,太高兴了!”
2018年的一天,常州市七中初三(3)班学生毕业36周年聚会在清潭路小香阁餐厅进行。我一走进包厢,一位皮肤黝黑、身材高大、五十多岁的男子急匆匆向我走来,伸出右手与我握手。“王老师,你还记得我叫什么名字吗?”“记得,你叫吴某良。”我脱口而出。“王老师的记性真好!”他拉着我坐到他的旁边,激动地说:“听说你要来参加聚会,我迫不及待赶来,要来感谢你!”接着,他给我讲起埋在心底36年的一件往事。
“王老师在数学课上出了一道难题,课堂上只有两人举手,课代表陶某民和我。你让我上黑板写解题过程。这时教室内寂静无声,只有粉笔在黑板上写字的声音。写完我走下讲台,你看着黑板说:“完全正确!”并在解题上打了一个大的“√”。接着你带头和同学们一起为我鼓掌。看到同学们投来钦佩的目光,我的脸上火辣辣的。”接下来,他又悄悄地、难为情地对我说:“我是留级生,还背了个处分,同学们看不起我,自打那次起,同学的目光就变了。后来,老师你还把我的处分撤销了。我感谢你!三十多年过去了,我一直想你。”
聚会中同学来向我敬酒,吴某良当着大家的面说:“王老师不势利,对同学一视同仁,是真正的人民教师!”
1988年7月,马某娟从上海中国纺织大学(曾“华纺”、现“东华大学”)毕业,回到“代培”的常州东方红染厂任技术员。骄阳似火的8月,她用参加工作以来第一个月的工资买了水果和糕点,去看望初三时的班主任老师。
自从马某娟初中毕业已经7年没有遇见老师了,但她心里一直想念着。在省常中三年拼高考,没有空。上了大学才有点空,赶紧写信向老师汇报。下面是她写的一封信(摘要)
尊敬的王老师:
已有三年多没见您了,请原谅。自我进入省中后, 疲于奔命,整天应付作业、考试,没来拜访您。如今考上华东纺织工学院,周围的学习空气依然那么浓厚,我只得在新年之际向您汇报一下我三年多来的学习情况。
在您辛勤教诲下我如愿以偿进了省中……
上大学半个多学期了,对大学生活基本适应了。这次期中考试我高等数学95分、英语90分、算法语言94分,名列全班第二。没有辜负您的期望。快要上夜自修了,就此搁笔。希望您今后多多关心您的学生,依然像初中时那样严格要求(她)。再见
敬祝
新年愉快!
您的学生 马某娟 1984.12.26 晚
班主任老师在学生心目中是永恒的。一次邂逅,一声道谢,一封来信,跨过岁月的沧桑,来到老师身边。老师,我们想你。
说明:图片并非本文所讲述的老师
作者简介
王福义,常州文史爱好者,文学写作者,退休中学高级教师。在苏州读书,在无锡教书,后来调回常州工作至退休。文史及散文作品散见于报刊和网络媒体。
关于江南文化播报
江南文化播报是一个关注江南,讲述江南,播报江南的公众号,文章部分来自江南文化研究会主办的《江南文化》杂志。欢迎广大作者惠赐大作,以文会友,欢迎关注传播。投稿信箱:jiangnanwenhua001@163.com
点击公众号名片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