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默克尔正式卸任德国总理职务,标志着德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总理的政治生涯宣告结束。
而就在其卸任仅仅四个月后,俄乌冲突便一触即发,直至发展成为影响全球稳定与发展的地缘政治危机。
早在默克尔离任前,她就曾预测俄乌冲突将会是一场“灾难”,不过她的‘政治箴言’最终还是没能阻止这场地缘危机的爆发。
俄乌冲突打了近三年,这场地缘危机早已不单单是俄乌两国间的较量,谁才是这场冲突中的最大输家?
未来俄乌局势的发展变化会给输家们一个逆风翻盘的机会吗?
一、俄乌冲突‘最大输家’
现在的俄乌冲突早已演变成各方势力展开利益博弈的角力场,台面上摆满了各种筹码。
不管是主动或者被迫加入这场博弈,各位都会发现俄乌局势完全无法按照某一方的预期发展。
就像美欧想不到会有大批量的援乌武器流入黑市,而俄罗斯也对乌军突袭库尔斯克州有失防备。
战场上的你争我夺总是有人欢喜有人忧,比如欧盟现在就深陷于“既要援乌抗俄、又要呼吁和平”的矛盾漩涡之中。
欧盟本想借北约的名号拉拢乌克兰进一步遏制俄罗斯的发展,没想到却弄巧成拙直接点燃了俄乌战火。
现在其选择援乌则需要面对“经济出血”的窘境,抗俄则要接受“自损八百”的现状,至于联美则要高度警惕本土产业的加速外迁。
如今欧盟在俄乌危机中的处境既尴尬又微妙,而德国作为欧盟第一大经济体,所承受的损失甚至比俄罗斯还要多。
明眼人都能看出如今的俄乌冲突实际上早已演变成代理人战争,其背后是美俄之间的间接对抗。
不过在这场对抗中,美俄却并非是“最受伤”的国家。
事实上,美国向乌克兰提供的援助大部分是以贷款的形式拨出,而这些资金兜兜转转基本上又会回流美国。
一来二去,美国人既赚下了援乌的名声,又借助资金的内部流转肥了自己的腰包。
信息来源:环球网
俄罗斯这边自然是不会轻易交出乌东四州的控制权,至于经济层面也在加速修复离开SWIFT结算系统后的负面影响。
自家能源不愁买家,而贸易体系则非但没有崩溃,反而还在向全球深刻展示脱离美元结算的新发展模式。
2023年,德国超越日本时隔50余年重新夺回全球第三大经济体的宝座,且其在欧盟内部也拥有着较高的话语权。
相信大家都会诧异,为何这样一个在政治、经济层面具备高度影响力的国家还会在俄乌危局中惨变‘最大输家’?
事实上,在默克尔离任后,新任政府恐怕没想到德国竟在能源安全上如此依赖俄罗斯,而在军事防御上却高度依赖着美国。
再者,当一个国家兼具挑战者和组织内部“领头羊”的角色时,其往往需要在博弈出最终结果之前“付出”更多。
二、多重因素构筑的困局
现在我们来看看,德国究竟在俄乌危局中都得到了哪些“负面加成”。
俄乌冲突爆发之初,严峻的能源和粮食安全危机曾一度将欧洲逼迫至崩溃的边缘。
而哪怕要“勒紧裤腰带”、“节省洗澡水”,欧盟还要继续加码对俄经济制裁。
北溪管道爆炸泄漏的插曲,算是把欧洲的‘安全危机’推向了高潮。
北溪天然气管道是德国乃至欧洲的重要能源进口渠道之一。
而德国作为北溪管道的主要输入端,在管道泄漏、暂停运行后更是“有苦难言”,至于事件的真相终究还是没抵过“政治正确”的压力。
信息来源:光明网
这边自家能源吃紧,另一边还要响应美国和欧盟的号召持续对乌援助,展现欧洲大国的坚定立场。
不知道什么时候,一向注重实效的德国人“包袱”也变得这么沉重了?
对乌援助、对俄制裁还不够,这段时间德国又卷入到欧盟与我国的贸易博弈之中。
本想把俄乌战场上的受挫转嫁给“中国援俄论”,没成想却把与我国的贸易关系给搞僵了。
还要在欧盟内部遭受非议,甚至其国内的工业体系也快到了崩溃的边缘。
再来看看欧盟的真实表现,说好的要对俄采取全方位的经济制裁,可私下里还有不少成员国依然在进口俄罗斯能源。
而在对华贸易制裁议题上各国更是存在严重分歧,欧盟政策趋向上的明争暗斗使得德国政府有些应接不暇。
不过相比于欧盟内部的分歧,最要命的恐怕是其内部反对的声音无法得到尊重和重视。
三、国内政坛风起云涌
俄乌冲突引发的多重负面因素,正在持续冲击着德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与稳定。
而且没人会相信,这些坏消息能像“集齐七龙珠就能召唤神龙”那样实现正向的愿望。
于是我们就能看到,当地时间11月6日,德国总理朔尔茨宣布解除德国自民党主席林德纳的财政部长职务。
信息来源:金融界
随后该党宣布退出3年前大选时组建的“红绿灯”执政联盟,德国政坛即将迎来一场充满未知的变革。
有分析认为,在前期欧洲议会选举展现出明显“右倾”的迹象后,预计德国政坛或将进一步右转。
不过就算德右翼政党能够赢得选举,后续的权力交接与政策更替仍然需要一定的时间,而这期间全球局势很可能出现剧烈变化。
当然,不管是左翼还是右翼政府掌权,德国乃至欧盟究竟能否真的做到战略自主,恐怕还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在特朗普确认赢得2024美国总统大选后,预计下一步美国对北约和欧盟的政策趋向将变得十分保守。
这时德国需要关心的恐怕不只是如何在俄乌冲突上少亏钱、少得罪贸易伙伴,而是本土企业还保不保得住的问题。
特朗普一向注重推进制造业回流美国,而在欧洲能源价格高企,外贸环境趋紧的影响下,哪怕是老牌本土企业也会审慎考量是否还有留在欧洲的必要。
四、俄欧关系的发展趋向
早在参加国内竞选造势活动时,特朗普曾承诺自己当选总统后将在一天内解决俄乌冲突。
而现实就是人们都盼望着俄乌战事能够尽早停止,这项承诺也是帮助其重返白宫的重要筹码之一。
就像俄方在回应其言论时所说的那样,没人能在一天内彻底解决俄乌冲突,不过各方都十分期望看到政治解决俄乌危机的正向努力和曙光。
当然,不管俄乌冲突最终会通过哪种方式止战或走向终结,短期内俄欧之间的关系都很难修复。
哪怕欧盟急需俄罗斯的能源和粮食救急,这种贸易关系也仅仅只能停留在基础阶段。
冻结俄主权资产去援乌的选项,算是彻底撕开西方国家尊崇的资产神圣不可侵犯的“伪面具”。
而有关诚信的问题,似乎只有坚守信誉和无数次违背原则这两个可能。
现在欧盟吵嚷着要对华“经济去风险”,要跟我们搞脱钩断链,试图趁机给我国经济造成不可逆的负面冲击,
殊不知‘中国制造’才是物美价廉且帮助其维持生活水平的刚需。
至于经济层面脱钩断链的“苦”,看来欧盟在与俄罗斯的直接对抗中吃的还不够,也没有总结出经验教训。
政治正确还是共同利益?其实现在德国乃至整个欧盟内部都存在着严重分歧。
不过这一切似乎都在外部因素变化的驱动下趋向理性和务实,至少俄乌危机早停战一天,欧盟经济的“失血”就能少一分。
总结
德国正在因俄乌冲突蒙受巨额损失的案例,向我们诠释了一个深刻的道理。
即在无法掌握阵营内绝对话语权且缺乏战略自主的情况下,看似队伍内部的“领头羊”往往会在阵营博弈中失去更多。
德国高度外向型的经济模式以及军事防御体系,最终促使其沦为俄乌危机中的‘最大输家’。
不过这段阵痛期,同样也是在提醒德国人要尽快做出改变。
11月初,德国政坛的风云突变或许就是德国试图走出发展困局的第一步。
而美国大选的结果,也将不可避免的对其国内的政治格局造成剧烈冲击。
无论最后哪个或哪几个党派获得掌舵德国的权力,其首要任务都是要不遗余力的保住德国经济的基本盘。
即便俄乌冲突达成了调停协议,短期内俄欧关系也很难得到修复。
不过对于德国而言,哪怕仅仅保留对俄贸易上的联系也不至于存在产业空心化的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