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最劲爆的财经新闻肯定是这条:

财政部部长蓝佛安在11月8日举行的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从2024年开始,我国将连续五年每年从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中安排8000亿元,专门用于化债,累计可置换隐性债务4万亿元。再加上这次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的6万亿元债务限额,6万亿元化债直接增加地方化债资源10万亿元......

10万亿听起来是个很大的数字,怎奈债务是个更大的数字,因此这不算一个超级利好的刺激政策。

有股民“愤愤不平”,说这些资金只是用于化债,而不是用于刺激消费……他们用这个来解释为何周五下午三大股指全线翻绿。

我的看法是这样的:如果债务问题得到解决,这些资金一定会有很大一部分流向消费市场,间接刺激了经济。

就像给病人治病,先要解决病灶,然后再考虑进补。这个次序不能乱来。

别急。

真正值得玩味的,是“化债”的资金来源。理论上讲,来源有很多,比如预算结余、新增税收、专项资金、资产收益等等,在现实层面,我更倾向于“借新债还旧债”。

“借新还旧”听起来怪怪的,但往好处想,只要解决债务危机,让经济进入良性循环,从而产生更多的税收,并且促使 需要“化债”的资产增值,等于把死棋走活了——这一招是可行的。

“化债”的奥妙在于这个“化”字,“化债”的本质是在解决燃眉之急的同时激活经济的造血功能。

这是理想状态。

往坏处想,如果这10万亿填进债务的窟窿,却看不到经济面的好转,那么,这就不是“化债”,而是“还债”。

“化债“变成“还债”,是最糟糕的结局。

还了旧债,还是要面对新债的麻烦。

那便是债务的内卷。

搞不好会被债务活活卷死。

但愿不会走到那一天。

我看到有人解读“化债”政策时一脸的节日气氛,认为这是四两拨千斤的神来之笔。坦率地说,这是“不得已而为之”,就是被逼的,效果究竟如何,还有待观察。债务就是债务,是个待填的大窟窿,如果化债真的那么神奇,那么在“零债务”的基础上如此这般地操作,经济岂不是要上天么?

即使在下大棋,也不是每颗子都是“妙手”。很多时候,某手棋就是为了堵一个漏洞而已。

最后说点具体的,化债10万亿跟我们普通人有什么关系吗?

有。

如果化债顺道刺激了经济,市场上就会增加巨量财富;如果化债对经济刺激有限,未来五年也会凭空多出至少10万亿资金。

也就是说,无论结局如何,未来市场上一定会有更多的钱。

普通人需要考虑的是,自己如何能在这块膨胀的蛋糕中多分到一点。

你分不到,别人分到了,你分得少,别人分得多,那就相当于自己的资产被缩水。

你没有做错什么,你甚至什么都没做,但你今天能买十碗牛肉面的钱到时候只能买五碗。

现实就是这么简单而无情。

那些极端唱衰股市和楼市的可能要失望了,不是股价或楼价要涨,而是计价的货币太多。

货币本质上不是资产,那玩意儿可以无限量供应;房子和股票,好歹还算一份。

赚钱不易,保值亦难,善自珍重吧,没有翻云覆雨的“化债”手段,还是要管好自己的手,别图一时快活给自己整一屁股债。

出来债,迟早要还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

|原创作品·谢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