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授权转自:三个妈妈六个娃(ID: pkumum )
最近,我刷到了某教育博主的采访视频。
谈起对女儿的期待,他说:“无所谓,爱考第几考第几,考上大学就行,已经赚够了给孩子花一辈子的钱,女儿想怎么样就怎么样……”
这番霸气发言让很多网友表示羡慕,希望拥有同款有底气的父母。毕竟在人生路上,有这样坚实的后盾,可以少去许多后顾之忧。
但这样的家庭还是少数,大部分孩子来自普通家庭,在资源和财力上很有限。
所以,当下有一种比较流行的观点认为,很多父母之所以拼命鸡娃,就是因为没有为孩子人生托底的能力。
家长们一边心存愧疚,想着如果家庭条件足够优秀,孩子就不必那么努力了。
一边试图逼着孩子在学习上下功夫、考出好成绩,以后靠自己也能有个好前程。
但这样一来,孩子和父母的压力都很大,而且能不能鸡出结果也是未知,很有可能事业未半就中道崩殂了。
我很理解家长们的想法,也想和大家探讨一下:
究竟满足什么条件才能为孩子托底?能给孩子托底真的是一件好事吗?
托底的标准
很多家长都有不同的看法
对于托底的标准,家长们各有各的看法。
有的家长认为,托底就是给孩子提供花不完的钱,给孩子留下保值的房产,让孩子一生衣食无忧。
在他们看来,物质的富足能够为孩子遮风挡雨,让孩子在人生的各个阶段,比如创业、结婚都无需为经济问题担忧。
还有一部分家长把目光投向了出国路线,认为让孩子接受国际化的教育,为孩子安排好出国深造的道路,是一种高层次的托底方式。
然而这些看似美好的托底方案,绝对保险吗?还真的不一定。
房子可能会因为开发商跑路烂尾,一切准备付诸东流;
安排的学校孩子可能不想上、跟不上,教育路线被迫中断;
而钱财也可能会不经意间遭遇诈骗,全部打水漂。
例子虽然有些极端,但这些潜在的风险提醒着我们,所谓的保险方案其实并不保险,毕竟一生太长,变数太多。
更为重要的是,如果一直给孩子托底,孩子很可能会形成依赖心理。
当孩子习惯了有人为他们解决一切问题,他们就会失去为自己人生奋斗的动力,变得不积极、不主动。
孩子会认为无论自己怎么做,都有父母在后面为他们收拾残局,那些被父母追着擦屁股而酿成大错、上了社会新闻的富二代们,不就是这样吗?遇到问题只会用暴力解决、缺乏责任感、做事不计后果……
而家长在不断托底的过程中,托底的界限也会越来越模糊。
一开始,可能只是在孩子人生的重大决定上给予帮助,渐渐地连生活琐事也忍不住插手。
最后,托底变成了兜底,做父母的疲惫不堪,孩子也失去了独立成长的机会。
大部分家庭做不到托底
但可以做到托举
其实,在我看来,在当下的社会环境下,大部分家庭都很难做到给孩子完全托底。
身为父母,我们能为孩子做的更好的事情可能是,托举。
托举不是给孩子创造花不完的物质财富、也不是为孩子规划好每一步路,而是帮助孩子养成底层能力,让他们在面对各种挑战时,都能从容应对。
我认为比较关键的,大致有这3个方面的能力:
▍1、培养孩子自食其力的能力
很多家长都关注孩子的上限,比如有多大的潜力、未来能达到什么高度。
但我觉得,生在这个时代,其实更应该考虑孩子的下限在哪。
下限,也就是底线,孩子可以发展一般,但起码要有自食其力的能力。
做教育博主这些年,我采访过很多优秀的父母,发现大家都有一个共识。
就是孩子能成才最好,但如果学业一般,只要将来能养活自己,就已经是很成功的教育了。
▍2、教会孩子辨别坏人的能力
咱们的孩子很多都是10后,这批孩子大部分都是在两代人的呵护之下长大的,保持着善良、单纯的特性。
没经历过社会的毒打,甚至没有对危险的预判,一旦遇到心怀不轨的人,很容易受到伤害。
所以很重要的一点,是让孩子在合适的年纪,一点点了解真实的社会,知道世界上也是有坏人的,提高警惕心。
毕竟家长不可能寸步不离的保护孩子,培养孩子辨别坏人的能力,才是孩子成长的重要一环。
▍3、提高孩子的抗挫力
现在的教育总是强调什么是“赢”,但很少有人告诉孩子“输”了怎么办。
小到每一次比赛的失利,大到婚姻、事业的不理想,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挫折和困难。
这些课本里不教的东西,咱们家长得给孩子补上,让他们明白不管是顺境、逆境,都是人生的常态,没有谁的人生是一帆风顺的。
我特别认同刘庆升博士对女儿的“输赢教育”,他会和女儿说,“玩游戏就有输赢,输了并不会损失什么,你永远有很多次机会重来”。
当父母不再那么看重输赢,孩子也会慢慢学着淡化结果、享受过程。
最后我想说,未来充满不确定性,帮孩子规划好所有道路不太现实。
就算砸钱给孩子镀金,让孩子拿到阶级跨越的门票,孩子依旧有可能成为不了金子。
但是,帮孩子打通底层能力值,让他们有决胜于时代的能力,却会让孩子受用一辈子。
三个妈妈六个娃(ID:pkumum),三个北大妈妈,三个职业女性。六个萌娃四男两女,每家两只。每天原创分享科学育儿知识、素质教育心得、品质生活理念。探讨亲子关系、家庭关系。吐槽家长里短、社会百态。
-每日教育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