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和加拿大之间的矛盾,在这个月初又突然升级了。11月2日,印度正式对加拿大政府提出抗议,称他们对该国内政部长阿米特·沙阿的相关指控“荒谬且毫无根据”。
很显然,这次加拿大又在搞事情。加拿大外交部副部长戴维·莫里森10月29日在加拿大议会表示,他已经证实,印度内政部长沙阿就是去年在加拿大暗杀加拿大籍印度锡克教领袖辛格·尼贾尔的幕后主使。
不过,对这一夸张的指控,莫里森并没有提供任何的证据。
印度怒了,立即做出了激烈的反应。印度政府在11月1日召见了加拿大驻印度最高专员公署的代表,并递交了一份正式的外交照会。照会中,印度政府再次重申了对加拿大指控的否认,并要求加拿大政府立即停止这种不负责任的行为。
印度如此愤怒是有原因的。沙阿可不是一般人。他是印度的内政部长,今年60岁,于1982年加入被视为印人党母体的“国民志愿服务团”并结识莫迪,两人有着40多年的情谊。
沙阿被认为是印度政界二把手,莫迪的铁杆心腹,也是莫迪呼声最高的接班人选。
指控莫迪的小弟,与直接指控莫迪在加拿大搞暗杀有什么区别?小土豆这一招可实在太狠了。
印度和加拿大之间这一系列的外交冲突,源于去年锡克教领袖尼贾尔被刺杀的事件。
45岁的尼贾尔是印度裔加拿大公民,上世纪90年代从印度移民至加拿大并获得加拿大国籍。他拥有一家管道公司,是加拿大锡克教分离主义的地方领袖,主张位于印度北部锡克教徒聚居的旁遮普邦独立。
在印度搞分裂主义,印度政府当然不能答应,2020年7月就将尼贾尔列为恐怖分子。他遇害时正被通缉,印度政府指控他涉嫌参与攻击一名印度教教士。
去年6月18日,尼贾尔在加拿大的一所锡克教寺庙外遭枪杀。
加拿大警方在随后的调查中逮捕了四名印籍嫌疑人。加拿大总理特鲁多指出,有可信的指控显示,印度政府与刺杀案有关。
印度政府当然不承认,随后两国就闹翻了,相互驱逐了一大批外交官。
今年10月,同样的戏码又上演了一回。两国使馆外交人员都被驱逐得只剩下几个人,基本上可以关门了。
这一次,加拿大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直接指控印度政府的重要官员,无疑是非常激进的举动,也预示着双方的矛盾已经再度升级。
那么,加拿大这一次为什么突然胆肥了?仔细想想,在这个时间节点上选择把事情闹大,肯定有着背后的原因。那就是美国出手了,加拿大不过是一副白手套而已。
不必怀疑,这件事和中印关系的缓和有关。
10月下旬,中印边境问题取得突破性进展,中印两国同意在敏感地带脱离接触,逐步化解对峙。这可是真正的大事,毕竟这两个国家加起来差不多30亿人口,要是真能和解,对整个亚太地区的格局都会产生巨大影响。
此外,让美国不爽的事还不止这一件。
不久前,印度外长苏杰生打破了10年来拒不访问巴基斯坦的惯例,出席了上海合作组织在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举行的会议。
今年的金砖喀山峰会上,印度并没有如美国所愿,跳出来搅局。这也让拜登政府大失所望。
于是,美国脑门一拍,又想到了尼贾尔事件,决定再拉上加拿大小弟炒作一波,敲打敲打莫迪政府。
除了让小土豆出头,美国也亲自出手了。10月中旬,美国司法部对前印度情报官员维卡什·亚达夫提起刑事诉讼,指控他涉嫌雇凶谋杀拥有美加双重国籍的锡克教领袖潘农未遂。
潘农也主张在印度建立一个锡克教独立国家“卡利斯坦”,被印度政府定性为恐怖分子。美国检方指控,亚达夫在印度政府内阁秘书处任职期间雇佣了一名52岁的印度籍男子古普塔,计划在2023年6月29日之前在加拿大和美国杀死至少4人,之后再杀死更多目标。
目前,古普塔已经被美国抓获,但亚达夫还在印度。美国政府敦促印度尽快调查此事,给美国一个交代。
锡克教于15世纪在印度旁遮普邦创立,有着独特的教义。他们与印度教徒不和,试图在旁遮普邦建立独立的国家“卡利斯坦国”。印度政府拒绝了这一请求,导致锡克教徒与印度政府的矛盾不断加深。
现在,有大量锡克教徒流亡海外。
加拿大是印度以外锡克族最多的国家,国内82万锡克教徒。锡克教徒在加拿大政坛上影响力巨大,国会里的锡克教议员就有18位,连特鲁多的内阁里都有4个锡克教部长。
美西方收留锡克教分子,并为他们提供生存和发展的空间,目的就是形成对印度这一东方大国的有力抓手,从而利用印度国内矛盾,在必要的时候对印度进行控制。
印度和加拿大之间,由于锡克教问题而形成的矛盾由来已久,曾多次引发印度政府的不满。2018年,特鲁多访印时,还曾因为欲邀请一名曾经试图刺杀印度前官员的锡克族极端分子参加晚宴,引发了一波争议。
美国在这些原本属于印度内政的问题上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实际上,加拿大声称获得的所谓情报,即印度特工暗杀尼贾尔的证据,就来自美国情报部门。还有人指出,美国CIA秘密监听了驻加拿大的印度大使,以及印度内政部长的通话,并联合“五眼联盟”,向加拿大提供了大量的秘密情报。
目前,对于这一波来自美西方的刁难,印度可以说十分为难。
如果强硬到底,可能会面临美加联手施压;如果选择妥协,不仅沙阿的政治前途会受影响,莫迪自己的威望也会大打折扣。因此,这一次沙阿本人没有出面回应,而是让外交部发声,避免了正面交锋。印度政府也一再强调这是一场“政治陷阱”,从而尽可能安抚国内民意。
如今,这场风波将如何收场,我们还不得而知。但是,美国《大西洋月刊》去年的一篇文章,却隐隐透露了美国的真实想法。文章中说,“印度政府否认了参与杀害,但在莫迪总理的治下,它变得对内不自由、对外更好斗……印度政府试图建立的不是一个伟大和平的民主国家,而是一个主宰南亚的、公开信奉印度教的大国。”
这意思很明白,美国希望得到一个听话的印度,你不听话,他就得敲打你。美国的逻辑就这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