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很帅的狐狸
周日我提到说,这周要开人大常委会讨论财政措施,所以大家可以先按兵不动。
今天(8号)会开完了,下午4点开了个发布会,我来给大家梳理一下这次的大礼包内容(详细解读在第三部分),顺带给不了解的读者科普下背景知识。
先来看看礼包内容——
这次发布会提到的举措,都是跟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化解相关的。
不少人可能没有背景知识,也不大清楚它到底是个多可怕的雷,我给大家科普一下——
Part 1什么是隐性债务?
地方政府过去一直钱不够花。
最早要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的「分税制改革」。
简单来说就是中央地方分别收不同的税种。
地方政府分到的都是比较难收的小税,瞬间就穷了下来。
于是地方政府想了两个法子增加自己的收入:一是卖地,二是借钱。
今天要着重聊的是后者。
地方政府借钱,最直接的就是发行债券(债券可以理解为,政府向我们借钱后,给到的借条)。
债券分两种——
除了发行债券这种台面上的显性债务,地方政府还悄咪咪通过其他方式积攒了大量隐性债务。
一般的操作方式是,地方政府它会在当地成立一个叫做XX市城市投资建设有限公司。
政府以前会把土地等资产直接注入到城投公司里,成为它的股东。
城投公司会拿着政府给它的土地作为抵押物,去找银行去借钱,或是通过发行城投债来借钱。
拿到这些钱后,再在土地上搞搞公建基建,然后把这块土地给拍卖掉。
接着再拿着卖地的钱,回去还给银行。
那么问题就来了——
地方政府为啥要做这么个城投公司?为什么要通过它们借钱?
因为每年3月份的人大,都会限定地方政府发债的额度,这是《预算法》规定的。
这也是地方政府很喜欢卖地的另一个理由——
通过控制土地供给,地方可以炒高当地房价。
房价高了,地价也就更高了。
根据社科院2019年的一份报告,地价占了房价差不多68%的比例。
也就是说,你付100万的房款,有68万是给到地方政府的土地出让金。
房价上来了,地价也上来了,那么城投手头上的地就更值钱了,能从银行贷到的钱也就越多。
而隐性债务的量级并不小,之前的测算一直是几十万亿级别。
这几年在中央的推动下一直在化解隐性债务,现在这个数字压到了14.3万亿元。
Part 2地方债务很危险吗?
隐性债务的危险之一在于,它突破了债务限额,可能会无限制地扩张下去。
而且上头也不知道到底地方总共欠了多少钱。
而「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债务规模不可能无限制扩大。
如果房价一直没崩,这个模式还可以一直hold着。
但是房价崩了,土地卖不出好价钱了,城投公司也没办法继续搞这个资本运作了。
于是房地产市场经历了调整之后,地方政府(特别是三四线城市)瞬间就穷了下来,这些年也一直在「勒紧裤腰带过日子」。
公务员、老师们迟发工资,自然会影响这个群体的消费。
另外,政府的供应商也会受影响——拖欠结算成为常态。
我有个亲戚之前做政府生意。
货款也不是不结,就是把账期延得很长。
所以10月12日的发布会上,蓝部长也提了这个事:「2024年以来,经履行相关程序,财政部已经安排了1.2万亿元债务限额支持地方化解存量隐性债务和消化政府拖欠企业账款。」
当然,还有更夸张的——
有个哥们也是开公司的,他最近几年隔三差五就会收到某些部门直接发红头文件过来,索要「捐款」。
还有上过新闻的「逐利执法」……
现在已经被戏称为「远洋捕捞」,也就是出于利益驱动,部分地区的执法机关在并不具有管辖权的情况下,违法违规异地抓捕、查封、冻结、甚至划转外地民营企业财产和个人财产。
根据新京报的报道——
「自2023年以来,南方某省很多企业遭遇异地执法,这些企业绝大部分是民营企业,而且部分案件有较明显的逐利执法动机。」
营商环境如此,企业家投资的信心也会受到影响。
所以10月8日的发布会上,发改委也强调了——
「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单位涉企行政执法行为,更多采取包容审慎监管和柔性执法方式,不能违规异地执法和趋利执法,不能乱罚款、乱检查、乱查封。」
Part 3如何化解隐性债务?
要化解隐性债务,除了省吃俭用还本付息,还有一种方式是「借新还旧」——地方政府通过发行台面上的债券借钱,把隐性债务给填上,让「隐性」转为「显性」。
这么做除了可以把账期拉长,还有一个好处: 显性债务(地方政府债券)通常要付的利率更低。
根据蓝部长的说法,五年累计可节约6,000亿元左右的利息支出。
这次发布会提到的10万亿「地方化债资源」(6万亿+4万亿)都是通过「借新还旧」的方式。
我一个个解释下——
① 6万亿
根据《预算法》,地方政府借钱是有余额上限的,需要人大或人大常委批。
余额也分一般债务余额和专项债务限额,这次提的是后者。
截至2023年年底,地方政府背的专项债务余额是24.87万亿,而2024年的专项债务上限之前是29.52亿元。
换句话说,今年地方政府想通过专项债务借钱,理论上不能超过29.52 - 24.87 =4.65万亿。
假设今年地方政府希望可以发更多的专项债来借钱,剩下的额度只有 4.65 - 3.9 = 0.75 万亿=7,500亿。
去年7月,中央政治局会议要求制定一揽子化债方案后,财政部其实已经安排了超过2.2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券额度,用来支持地方化解存量债务风险和清理拖欠企业账款。
但是去年只用掉了1.5万亿的额度(特殊再融资债+特殊新增专项债),剩下的7,000亿要是今年全都花掉,那额度就所剩无几了。
所以这次直接把额度提了6万亿。
这6万亿额度后续打算分三年用掉,每年地方政府会通过专项债券额外借入2万亿。
② 4万亿
每年8,000亿连续5年,总计4万亿。
这个不算新东西。
10月12日的国新办发布会上,蓝部长提到说「为了缓解地方政府的化债压力,除每年继续在新增专项债限额中专门安排一定规模的债券用于支持化解存量政府投资项目债务外,拟一次性增加较大规模债务限额置换地方政府存量隐性债务,加大力度支持地方化解债务风险。 」
③ 2万亿
这个稍微解释下。
2015~2018年地方政府搞「棚改」(拆迁)时,也通过城投公司跟国开行、农发行等政策性银行借入了一大笔钱。
这些钱当年直接给到了拆迁户。
这笔借款也被归入到了隐性债务里。
后来2018年的时候,中央提出要通过五到十年(即2028年前)化解完毕隐性债务。
本来这笔债里头有一些是2028年之后才到期的,也被要求提前还款。
这次相当于这些要提前还款 的部分(总计2万亿), 还是按原先说的时间点还就行。
根据发布会上的数据,2028年之前地方需消化的隐性债务总额从14.3万亿元大幅降至2.3万亿元,平均每年消化额从2.86万亿元减为4,600亿元(不到原来的六分之一)。
「地方依靠自身努力化解(隐性债务)是完全可以做到的,甚至有些地方是比较轻松的。」
写到这里,我想到了以前看过的一篇paper,Science上的Poverty Impedes Cognitive Function(贫困会阻碍认知功能)。
里头提到了一个有意思的案例——
在印度的泰米尔纳德邦,甘蔗农民一年仅收获一次。
因为收入集中在收获期,农民在收获前通常经济压力超级无敌大,收获后则是另外一个状态。
研究发现他们收获前(贫穷状态)比收获后(富足状态)的智商低了13个点。
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贫穷带来的焦虑占用了我们的认知资源。
所以某种程度来说,穷人要通过专注做一件事情来脱贫,其实是比有钱人难很多的。
这对于政府来说也是一样的逻辑。
这次蓝部长也提到——
「通过实施置换政策一是将原本用来化债的资源腾出来,用于促进发展、改善民生;二是将原本受制于化债压力的政策空间腾出来,可以更大力度支持投资和消费、科技创新等,促进经济平稳增长和结构调整;三是将原本用于化债化险的时间精力腾出来,更多投入到谋划和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去。」
根据银河证券的测算,如果按照每年2万亿债务置换规模计算,预计每年可至少增加地方政府用于非偿债的实际财政支出1万亿。
P.S.更及时全面的资讯,可以看看我们的另一个公号——
「Greed is good.」
「很帅的投资客」的所有内容皆仅以传递知识与金融教育为目的,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一切请以最新文章为准。
棚改货币化:《》
✍ 图文/@狐狸君raphael,曾供职于麦肯锡金融机构组,也在 Google 和 VC 打过杂。华尔街见闻、36氪、新浪财经、南方周末、Linkedin等媒体专栏作者,著有畅销书《风口上的猪》《无现金时代》。
参考资料/
《Poverty Impedes Cognitive Function | Science》《Science-2013-Mani-976-80.pdf》《关于2022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3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_滚动新闻_中国政府网》《广州近万企业遭“远洋捕捞” 中央点名要防范“趋利性执法”》《依法清理“远洋捕捞”旧案也是当务之急 | 新京报专栏_手机新浪网》《财政部支持地方化解 置换“隐性债务”如何界定范围?》《“拆弹”地方隐性债务,中央下发了这个重磅文件》《财政部《试点发行地方政府棚户区改造专项债券管理办法》-重庆市财政局》《地方化债政策细节明确 五年合计增加化债资源10万亿元_经济频道_财新网》《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_中国人大网》《财政部关于印发《地方政府专项债务预算管理办法》的通知 地方政府专项债务预算管理办法__2017年第19号国务院公报_中国政府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关于《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增加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置换存量隐性债务的议案》的审查结果报告__中国政府网》《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举行新闻发布会|文字实录_政经频道_财新网》《一揽子财政增量政策将推出,有哪些看点?_政策解读_中国政府网》《全国人大常委会:增加地方债限额6万亿,置换存量隐性债务_金融频道_财新网》《10万亿元化债资源是“火箭炮”吗/拆解逆势增长的宠物消费行业|数据精华_金融频道_财新网》《近年力度最大的化债措施即将推出,如何看待?_政策解读_中国政府网》《财政政策加力稳经济》《「新华解读」债务置换“谜底揭晓” 系列逆周期调节政策合力效果可期》《化债的三点增量信息,人大常委会审议议案点评-手机金融界》《张家界民警称“搞钱”就是“交罚金” 当事人最新回应:罚金还能讨价还价?_刘鹏》《湖南一派出所前所长“办案为搞钱”录音曝光,多部门成立调查组》《新华时论|“趋利执法”害了谁》《公安机关禁止逐利执法“七项规定”_百度搜索》《公安部:禁止趋利性执法办案“七项规定” “六个严禁”汇总》《全国政协委员皮剑龙:保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对逐利性执法行为严肃问责》《国家发改委主任郑栅洁介绍,要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单位涉企行政执法行为,更多采取包_百度搜索》《坚决治理“三乱”》《尽快杜绝“趋利执法”_新华日报_2024年10月10日3》
觉得对你有用的话,帮我点个在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