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曹新宇
来源:笔记侠(ID:Notesman)
方向错了,一切白费。
生活中,很多努力的人因为方向错了,最终郁郁不得志;
商业上,也有很多企业搞不清发展方向,最终过的越来越差.......
而所谓的方向,就是战略。无论个人还是企业,都要具备战略思维,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那么,如何才能找对方向,定好战略并做好组织适配?
今天这篇文章,我们就来聊聊这件事。
我今天分享的主题是“从战略规划到组织适配”。
对于一家公司来说,战略和组织是分不开的,它是企业经营的一体两面。战略必须考虑组织能力,组织能力被激活,战略才有可能实现。
01
公司最大的内耗
是战略认知断层
1.老板与团队之间的认知大峡谷
在做战略咨询时,经常有这种场景,老板认为自己的战略思考比较清晰、明确。
我通常对此不置可否,但我有一个百试不爽的实验:首先,把企业的核心高管召集起来(大概六、七人);然后给每人一张纸、一支笔,独立写出今年的关键战略;最后,把自己写出的答案顺着一个方向向下传。
这时,有意思的事情发生了,几乎没有一模一样的答案。我不用说任何话,管理团队就明白了一件事:我们(高管团队)以为在战略上达成了共识,实际上并没有。这其实是企业在战略管理上的一个通病。
老板的战略构想虽然长远(在天上飞),但由于缺少细致的方法论支撑,其实很难总结出来。而管理团队由于管理者的本位主义和职业管理者心态,有其各自的理解(在地上刨),部门也缺少对战略的定位,甚至没有平台将战略描述出来。
2.团队之间各自为战
如果没有细致的方法论对战略进行显化、规划、解码和落地,部门之间就会出现各自为战的情况。
假设缺乏统一的、细致的方法论,老板讲完战略构想之后,通常会让各个部门写自己的战略:你认为公司战略是什么?你认为你部门现在的任务是什么?
如果缺乏统筹思维,难免出现以下局面:
销售部门说,我看到的客户需求是“XX”,必须开发出一套满足客户需求的新产品;
研发和生产部门则说,产品的研发和生产需要周期,今天提个需求,明天提个需求,根本没法满足;
市场部门会说,今年业绩要增长20%,必须要在品牌上进行投入,于是提出了业绩增长投入规划;
财务部门拿到规划,却发现公司根本没有这笔预算。
这时,如果没有一个部门或者老板进行统筹,公司内部开始互相掐架,战略还没开始执行,内部就先乱起来了。
3.缺乏战术纪律
什么是战术纪律?在抗美援朝期间,志愿军虽然条件极差,但只要规定了时间、地点,就一定会竭尽全力赶到,这就是战术纪律。
踢足球,教练布置了战术,谁在哪个位置,就要守住这个位置;布置了围抢战术,就要按照围抢战术去踢,这就是战术纪律。
缺乏战术纪律,即使做了战略解码,做了战略规划,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也会出现没有月度复盘或假复盘(分析很清楚,但无人跟进或跟进力度不强)。
规划执行有红绿灯机制,海底捞在这方面做得特别好:店长得了一次红灯会警告,两次红灯就会降级,换人,甚至由其它家族的强者(海底捞的师徒制)来竞聘这个岗位,因此,海底捞内部形成了严明的竞争机制,战术纪律特别好。
相反,其它公司在规划执行出现问题时,给一次黄灯,给了一次红灯,甚至两次红灯,都迟迟不换人,为什么?因为好像也没有可换,还有一些其它原因。这就是战术纪律不严明。
如果战术纪律不严明,战略规划有用吗?肯定没有。很多公司在年初定的战略规划是没有问题的,但规划是规划,打仗(执行)是打仗,这时候做战略规划,反倒浪费了时间。因此,一定要加强战术纪律,战略规划才能落地。
如何加强团队的战术纪律呢?
需要对关键战役进行拆解:每一项子任务的目标、达成目标要采取的行动、任务的启动时间和结束、设置任务的里程碑,确定任务的负责人、配合人,衡量任务完成的指标,完成任务所需的资源等。
做战略解码的时候,如果这些要素全部明确,就具备很强的落地操作执行系统,然后是对执行情况的跟踪,只有严格细化到这种程度,团队的战术纪律才打得出来。
4.组织能力不适配
战略规划并不是那么费劲,就是多花点时间、多花点精力,与企业高管不断去碰,但特别担心老板把战略规划做复杂了。
战略和组织是一件事的一体两面,哪怕是同一行业的两家企业,做出的战略也是不一样的,因为企业的人不一样。所以,战略一定要与组织适配。一是适配组织的优势和特点,另外要知道组织的能力瓶颈在哪里。
无论是请咨询顾问做规划,还是自己做规划,一定要理解清楚。首先要自己搞明白,老板和高管一定要一目了然,每个人都能清楚地讲出来。
如果没达到这种程度,就不断简化,最后战略规划就只有几行字,几行字拆解出来就是几张表单,然后再铆足劲把它干出来,但干出来还需要体力、心力。
高管团队之所以接不了战略,通常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脑力不足。理解不到位,拆解不清楚。拆解不清楚,就需要加强学习和对思考力的训练,在当下则要帮他拆得细一点;
第二,心力不够。真正的学习是学以致用,如果没有“致用”,其实学习到位。真正的学以致用,要有水滴石穿的毅力;
第三,习惯难改。比如,有些企业没用过复盘表格,之后做复盘时,他就觉得很复杂、很费劲、不那么直接。
做项目的过程,其实也是人才筛选的过程。帮你完成项目的人,是你可以继续带着往前走的人,尤其是在快速成长阶段。
如果你给了他很多机会,做了很多训练,始终打不出来(完不成组织任务),只能证明这个人已经不适配组织了。
02
从战略到执行,要跨越6大鸿沟
1.一套打通的方法论:领军企业模型
很多老板学过不少战略理论,也掌握不少战略模型,但最后发现学得越多,却越学越乱。在做战略规划时,这个模块用这个模型,另一个模块用那个模型,两个模型之间产生了冲突。
因此,形成一套打通的战略管理理论模型,是企业必须要完成的一门功课。有了这套模型,然后要全员掌握模型,年初规划的时候用这套理论体系,季度复盘、也用这套理论体系,年终总结也用这套理论体系,这样在内部就形成了思维的战斗力。
这里给大家提供一套领军企业的战略管理模型:
第一步,需要花脑力做战略规划;
第二步,落实关键战役(不能太多,否则会分散资源);
第三步,组织能力的支撑与规划(人才管理模式、流程等是否支持关键战役),人力资源负责人、组织负责人一定要非常清楚公司未来两年的必赢之仗,以此来建立组织能力;
第四步,在组织能力不断成长的过程中,在战略落地的过程中,一定要建立自己严明的战斗纪律和复盘能力。理论很简单,但对执行力要求很高,严格做复盘,严格兑现奖惩。
以上四步是外部的循环,内部还有文化和领导力。这就是从战略到规划落地的六要素。
不同的企业的六要素能力也不同:
有的企业在战略规划和关键战役方面比较强,但是组织能力偏弱,这样的企业执行力不足,结果也只能完成百分之六七十;
有的企业组织能力强,复盘能力强,战略思考能力不足,有的地方做的不错,如果大环境变化了,它的战略跟不上去了,第二曲线找不着或者爬不过去;
有的企业文化和领导极强,这样的公司不太考虑战略规划。海底捞的文化、领导力、组织能力极强,他们几乎看不见战略,都是战斗,几个人坐在一起讨论,用纸画一画,记几行字,然后就坚定不移地去执行,就这么干出结果来了。
胖东来也不考虑战略,因为他不考虑别的行业,也不考虑别的区域,战略非常独立,内部文化有着极强的生命力。
用这六要素去评估你看到的企业,也可以评估自己的企业,企业的差异就是这么形成的。
2.深度战略洞察
战略要有一定的思考深度,否则就是人云亦云,就是照抄作业,始终跟在别人后面。
如何深度思考?要基于客户洞察找到创新焦点,创新焦点决定了企业的不同。
创新焦点是客户最大的痛点,是客户最大的需求;同时,也是你与竞争对手最大的差异点;还是值得你投入所有资源,击穿后形成绝对竞争优势的点。
想这个点的时候特别需要洞察力,劳心费力。举几个例子。
在电商行业中,阿里有了淘宝天猫,京东也在逐渐做强,那还有创新空间吗?大家一度认为基本没有了,但后来拼多多出来了,成为了京东和阿里的最大挑战者。它的差异点或者创新焦点是什么?便宜!超级便宜!但做到便宜吗?非常不容易。
还有一家企业与拼多多类似,那就是成为永辉超市大股东的名创优品,而且永辉超市体量远远超过了名创优品。因此,名创优品非常值得研究,它的每一步打法都充满了战略智慧。
名创优品的创新焦点是什么?便宜且质量好的产品!到名创买东西,首先感觉便宜,其实质量也还行,不知不觉就多买几样。
但把便宜且质量又好的东西做出来容易吗?不容易!从研发模式到供应体系、供应链体系的构建,到加盟扩张的模式,全部都是围绕便宜的打法。
3.夯实业务模式
业务模式可以用六要素体进行梳理:
我们的客户是谁?我们解决客户哪些问题?(客户选择)
我们给予客户什么价值?功能层、情感层、精神层的共鸣是什么,与竞争对手有何差异?(价值主张)
我们能够为客户提供什么产品与服务,通过什么方式获利?(盈利模式)
我们在地域/价值链的哪些环节提供产品和服务?和谁玩?玩多深?(业务范围)
我们的护城河是什么?(技术?产品?用户?…即战略门槛)
我们的商业模式各环节及与利益相关方的关系中存在哪些风险?(风险防范)
比如,苹果也不是什么都做,生产都是外包的;胖东来深耕河南,做区域性的王者。这些都是战略选择。
我们再用这个模型来看看好未来的商业模式:作为教育企业,好未来的客户是谁?学生和家长!再细化一下,是小学和初中的学生和家长。小学生是没有决策意识的,所以主要决策者还是家长。
好未来提供什么价值?为什么那么多人愿意报课?在于快速提分的效果。它的盈利模式或者主要的产品服务是什么?数学,提分效果非常明显。
其中隐含了一个巨大的商业秘密,它有一个续报逻辑,也就是孩子在小学一年级进了学而思,基本都会跟着续报,这个钱可以收12年,这是K12教育的优势,相比成人教育就不具备。
4.明确关键战役
关键战役一般不超过六个,因为企业经营始终是资源有限的游戏,要把有限的资源投入到最关键的事情上去,这也是企业经营的智慧。
在写关键战役的时候,要写清楚做什么事情达到什么样的目标,事件和追求的结果都要写出来。
有了关键战役,就要进行业务战略解码,形成业务执行计划(子任务拆解的目标、达成目标要采取的行动、任务的启动时间和结束、设置任务的里程碑,确定任务的负责人、配合人,衡量任务完成的指标,完成任务所需的资源)。
5.匹配战略与文化的组织能力
我把组织能力分为两大维度:组织效能和组织动能。
① 组织效能
首先,有没有领军人才?够不够?比如,企业要做第二曲线,如果没有领军人才,是做不成的。有了领军人才,再给他匹配资源,匹配团队,才有可能找到第二曲线。
其次,组织需要柔性的架构。关键战役往往是跨部门的,这些部门能不能黏合成一个整体,关系到战役的成败,也关系到战略的实现。
最后,业务流程和系统是否支持所定战略。比如,对于销售提出的客户需求,生产能否快速响应,关键在于流程机制是否打通。
② 组织动能
如果只是打工者心态,拿一份工资干一份活,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主动性能高吗?不会!
所以,要通过这三个方面激发组织的动能。
第一,绩效激励体系是否有激励性?
第二,学习成长体系能否不断把团队培养活、带出来?
第三,员工对公司是否有归属感?
举3个例子:
a.海底捞
海底捞的门店采取了分润制,因此没有设定门店的绩效目标。但门店店长和核心管理人员的收入跟门店的年底利润是挂钩的,想多挣点就要多做,想少挣点就少做。
但还有一个PK机制,如果总排在后面,你的家族地盘就会越来越少(开分店的机会)。所以,看似没定绩效目标,但有一个目标更高的PK机制来激发动能。
学习和成长也是海底捞特别强的组织能力。从50家店到1360多家直营店,怎么做到的?连锁商业最难的是人才管理,最缺的人才是店长,那海底捞是如何源源不断的培养和输出人才的呢?
海底捞的师徒家族制度形成了人才自孵化能力,不需要公司做培训规划,门店自己就会储备人才,培养人才。
海底捞在关系归属上打造家的文化,家族文化,虽然经历了2021到2022年的快速扩张的波折,经过两年的啄木鸟计划才慢慢缓过来。当然,海底捞当年快速扩张也是违背了原有的一些发展逻辑,才遇到了麻烦。
b.华为
华为的创新焦点很清晰,当年在打败海外电信巨头的时候,采用的就是便宜的策略。然后,通过狼性的组织抢到了地盘。为什么华为能做得便宜?组织能力为什么总能支撑?
我们试着解析一下:
领军人才策略,招募一流人才; 组织柔性,事业部现在改成军团制,组织柔性非常大; 学习了IBM的组织管理模式,在流程和系统上投入非常大; 绩效激励,大家都在学习华为的全面激励(超额现金、股权、TUP); 学习发展,跟最好的咨询公司学习,学以致用,并能复刻一套方法; 在关系归属上,主张狼性文化,“胜则举杯相庆,败则拼死相救”。
c.字节跳动
大家认为字节跳动是一家有战略的公司吗?没有!今日头条、抖音都是赛马机制跑出来的。为什么通过赛马机制跑出来?因为有不一样的组织生态。
从组织的6个维度来分析:
领军人才策略,投资创业型人才; 柔性组织,通过小项目团队和事业部,中台赋能来进行搭建; 流程与系统,注重数字化,飞书就是原来内部使用的平台工具; 绩效激励采取赢者通吃的独特方式; 学习发展,内部知识萃取并信息共享; 关系与归属上,主张丛林文化(自我生存能力要特别强)。
6.严明的战术纪律
针对前面提到的管理误区,要打造严明的战术纪律,方法论很简单,就是PDCA循环(计划、执行、检查、调整)。
很多公司在做PDCA循环的时候有以下问题:
关键拆解不清楚;衡量指标不合理;计划拆解不合理;时间松紧把握不住,有时候非常紧迫,有时候有非常拖拉;出现问题找不到责任人;不严格按照时间表去推进;没有深入思考,没有强烈的责任意识。
03
打造有生命力的组织
要“以人为人”
打造领军企业,除了战略与机制,更离不开有生命力的组织。
而打造有生命力的组织,就不能把团队当作实现战略目标的工具,而是要真正做到“以人为人”。
胖东来就是一家有生命力的组织,但很多企业去学习之后,发现学不会,因为不清楚内在的逻辑。胖东来的服务、供应链管理,都不是学习的重点,甚至胖东来的分配机制都不是重点。
那么,胖东来究竟是如何成为有生命力的组织呢?
1.企业家的发心
首先,胖东来的员工每一个人都有责任精神。为什么有责任精神?一是安全,组织给了他发展的空间;另外,是一个活着的人,是一个成年人,成年人需要负责任。
奈飞公司也特别强调成年人文化,什么是成年人?成年人可以被信任,被信任之后,他就有极强的责任心。
其次,在一个有生命力的组织,员工会基于自己的热情而工作。除了最基本的收入之外,他还能在工作的过程中体会到生命热情的迸发。
比如,胖东来的保洁,垃圾桶每15分钟就要清换一次,非常辛苦。为什么她又乐意做?在某种程度上,是在享受这份责任,基于热情来工作。
最后,在有生命力的组织中,人与人是共赢协作关系,不是争斗防备关系。
我参观过胖东来,第一次就非常震撼:整个卖场让人感到非常舒服;员工有激情和活力,但不像其它商超那样让你感受到热闹,而是感到平和、自然、舒服。
所以,这是一家有生命力的企业,它里面的每个人都是活着的,有自己的独立意志,有自己的感受,也重视自己的感受。
在胖东来,员工如果不开心了还有假期,不用审批,直接休息。于东来是一个生命层次极高的企业家,看透了生命。当他看到一个员工在工作中不开心了,就会让员工休息,恢复过来再带着热情工作。
于东来说,企业家眼睛里要有“人”:其一,是将人视为有独立意志、个性自由的人,人是有能量起伏的,需要组织的温度和认可;其二,是将人视为组织人,这构成人性化的基本内涵。
2.物质基础
第一,让员工没有后顾之忧。首先是钱、福利给到位,在许昌同类工作的薪资在3000元左右,而胖东来的员工能给到7000元。吃住都在店里,过年员工不仅有年货,还有年终金。
第二,分股份,共同拼搏。胖东来2000年当年利润1700万,做股1000万,根据工龄、职位等按比例分股,把95%的利润拿出来分配。
第三,为员工打造高品质的生活环境。胖东来重金打造了图书馆,营造了学习文化氛围。
3.内在激励
满足物质基础之后,胖东来开始对员工进行内在激励。
首先,明确激励目的。员工来工作,每个人都带着使命追求和意义,他们是在卖货吗?他们是在做服务吗?那是简单的动作,他们认为他们在传播“自由与爱”,每个人都真心的认为自己在传播“自由与爱”。
胖东来的鱼在卖之前,要在水池里养10天,为什么?因为要把那些毒素排除掉,所以这是带着爱在工作。
其次,自主——让出空间,主动探索。让其自主经营(总店定政策,分店自主经营)、自主学习(对标国内外优秀同行进行学习)、自主管理(由各级主管和资深员工制定岗位实操手册)。
最后,热爱——专注如一,激情投入。热爱,能让人做出非同一般的事来。
胖东来打造工匠精神的文化,让胖东来的保洁成为全世界最牛的保洁,他们专业知识丰富,数量掌握常用的30多种洗涤剂,针对不同材质使用不同的洗涤剂。
在四线城市,保洁的工资就达七八千,比刚出来的大学生工资都高。在胖东来公司内部,还有很多榜样的宣传手段。
胖东来做组织有其独特的逻辑,通过激活每一个人,激活每一个班组,进而激活门店,从而形成组织的自生长。
总结一下,胖东来组织进化的逻辑是:
第一,胖东来的领军人才不是那种强势的狼性文化人才,选择的是自主管理型、民主型的“成年人”;
第二,在柔性组织打造上,实行团队自治;
第三,在流程与系统上,以客户为中心迭代,每年有200万的预算来奖励客户的投诉;
第四,采用高工资加上分润制的全面激励;
第五,在学习发展上,坚持分享与内在进化并进,班组长带头写操作手册;
第六,在关系与归属上,强调人与人的深度链接。
这就是胖东来与其它企业的不同之处。过去的企业经营总在强调业务成功,追求收入、利润增长。在新的时代不太一样了,企业家要进行另外一个思考:员工幸福有没有纳入企业的经营方向呢?
前段时间我们到日本去研学,发现很多日本企业现在发展双重经营目的:业务成功(收入、利润增长、规模增长)+员工幸福(员工成长与生命状态),这其中有着很深的因果关系。
我的分享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