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阳区融媒体中心推出
【书香为伴 夜读建阳】广播节目
每周五晚20:00
同步在“建阳新闻”微信公众号推出
我们在这里陪你听动听的建阳故事
朗读者:陈凡
小 源
陈芩
建阳莒口(镇)长埂(村)有一个自然村,名叫“小源”。小源,很小。古朴的小村,宛如温和的小兽,静静的卧在青山之下。远望,有粉墙,有黛瓦,绿色背景是底子,“春风入绿树,童稚望柴扉”,好美。
走进小源,高大的樟树立在村头展开枝叶迎接人们,树下是三三两两悠闲的村民,讲古、听曲、说笑,一些小花在树下的石头缝里长出,探头探脑的兀自欢喜。
小源有水
小源,有水。走在小巷中,有小渠跟着你。小渠是活泼的,渠水是轻浅的,宁静中传来哗哗声。水刚过踝,清澈见底,水中小石斑斓的花纹格外分明。巷中,灰白色的高墙上挂着红灯笼。
图片来源
吴大灼、邓雪
小源有文化
屏山书院
小源,有文化。走进村子,首先看到的就是“屏山书院”。高大的门楼,精美的砖雕,告诉我们那昔日的文化光华。屏山,即刘子翚,朱熹的老师,武夷山五夫的“精忠望族”和“理学名家”。
我们站在屏山书院门口的台阶上,仿佛站在了一个高处、一个文化的高处。宋代,理学的发展闽北功不可没。而刘子翚、刘勉之、胡宪、朱熹……是闽北耀眼的星辰。宋代的闽北,我们一回眸,星光满眼。朱熹,是其中最闪亮的一颗。因此,穿越小源的街巷,就穿越了千年,穿越了宋元明清,穿越了中国哲学的一段光阴。于是,来到小源,你会感受到千年历史,的确是一坛佳酿,在时间的光阴里沉醉。
村中,青青的石板古巷,蜿蜒旧时的深院萧墙。天空只有一线,光如瀑布般的泻下来,照在身上,于是人、物、景,一切都明晃晃起来。偶尔有风,穿巷而过,夏天的衣袂就轻飘起来,我因此爱上了阳光穿入小巷的风雅。
仰头,望着小巷两旁的高墙。老屋的故事就是生命的故事,它从不孤立的活着。上了年岁的土墙,目睹了年华的老去,告诉我它们的岁月。土墙有纵横交错的皱褶,这褶皱里,有先民的沧桑,有思想的遗存。土墙有斑斑驳驳的皮肤,这皮肤下,跃动着的是留给后世的精神脉搏。
土墙连着高大的门楣,穿门而进,就是厅堂。屋子里,一方天井,修竹数竿,风中雨中有声,日中月中有影。这是江南民居追求的境界,小源,也不例外。静默的门,斑驳的墙,红色的灯笼,流动的光影里,处处有景。在这里,只要你细心,还可以找到一些触动心灵的东西。阳光从厅堂的天井下来,许多可感的情愫,仿佛穿过所有时间的硬壳,来到你的眼前……
在这样的民居里,我们仿佛可以找到迷失的童年,那人生中最本真最难忘怀的岁月,在这不会被蚕食。这里的一砖一瓦,这里的光与影,这里的声音和气味,都牵动着梦里的年少时的一抹炊烟。
村外,是一片小荷塘。正值盛夏的荷塘,碧叶田田,亭亭如裙。花多为粉色,次第开放,很是勤勉。路边的大树一身青绿,荠菜花满坡满地。远山如黛,夕阳灼灼,活水护田,芳草芊芊。抬眼望天,云朵如棉。偶尔有微云,若轻纱,也只是一抹,天空也是疏朗的。远处,有峰曰“笔架(山)”,山形宛如古人书桌上的笔架,很是形象。近山,树林茂密,几棵古杉,大连数抱,直上干霄。一会儿,夕阳正缓缓的落入山的另一侧,轻岚夹着晚霭,微微袭来,夜色也一点一点的漫开,裹住了村庄。
我在小源的古戏台上,放声高唱了一首清亮的云南民歌《小河淌水》:
“月亮出来亮汪汪啊,亮汪汪。
想起我的阿哥在深山啊,在深山。……
我没能看到小源的月亮,我想,小源山峰上月亮一定也是亮汪汪的。
建阳区融媒体中心原创作品,已获授权的媒体不得修改标题和内容,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建阳新闻”和作者。
制作:建阳区融媒体中心
初审:姚颖洁
复审:林晞
终审:吴淑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