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穷节乃见,乱世出英雄"
在我国的开国元帅当中,真正是靠打仗打出来的名声,也就五个人,他们分别是彭德怀、刘伯承、徐向前、粟裕、林彪。在这些部队当中,就数林彪和粟裕地部队规模最大,经历过的战斗也多,是不折不扣地杀出来的大将。
粟裕和林彪是不同的作战场地,所使用的兵法自然也就大相径庭,林彪要保证党中央还有军委总部的安全,所以林彪在打仗之前一定要有万全之策,不会贸然出手;敌后作战的粟裕,更像是在夹缝中生存,各种极限反击都是常规操作。
林彪作战风格
林彪的指挥风格可以归纳为,反应速度快,看得长远,因为林彪要保卫党中央的特殊性,所以林彪在战法上就不得不小心,经常打伏击战和追击战,保证用最少的物资全歼敌人,尽可能地保证中央的安全。林彪在红军时代经常跟彭德怀联动配合,两个人指挥风格不同,但是搭配得很协调,其中最出名的战役就是林彪的前四次反围剿,像是中黄坡和草台岗战役等等,开创了红一军团大规模作战的经典案例,也是后人一直学习的榜样。
在长征中也是开路先锋,什么四渡赤水,夺泸定桥,攻腊子口,这些都很好地体现出了林彪的那种作战反应快,且非常灵敏,善于变通的作战方式。特别是在攻打老爷庙的时候,兵力部署和火力分配都可以算得上天衣无缝,而且下手极狠,在塔山阻击战的时候就可以看出林彪的手腕!
到了东北解放战争中,林彪带着部队玩起了拉锯战,敌进我退、敌疲我打,最终把东北的军队打得暴跳如雷自乱阵脚,充分展示了林彪的机动性和相当出色的大局观。而且林彪将他的作战方式总结成了军事理论,几乎是全员都在学习这种独具一格的战术打法。
当然缺点也很明显,正是因为林彪告诉自己不能出错,他打的仗更多的偏向于投机取巧,而且有时候太细心了反而出手会犹豫,错失了不少大好的机会。胜率不到九成以上坚决不出兵,到那时这也是好处,极大地提高了作战胜率,并且降低了士兵和物资的消耗
粟裕作战风格
粟裕比林彪要稍微早一点,但是粟裕一开始在红军中的表现没有林彪那么的亮眼,一直都是平平无奇,然后早期的时候吃了很多败仗,算是粟裕积累发展的阶段吧。等到抗战时期的时候,粟裕才算是慢慢地熬出了头,终于打了几场胜仗。
粟裕的指挥风格大家应该都很熟悉了,他算得细,他跟林彪的细不一样,粟裕的细是他敢于去打5%胜率的仗,并且在5%上大做文章,疯狂算计,导致粟裕的战绩四两拨千斤和极限反杀的情况非常多。
解放战争初期,中原军区的几大将军都被国军打得丢盔卸甲溃不成军,粟裕一看,这正好是我的主场的,于是粟裕面对国民党的夺路围攻,丝毫不慌,有条不紊地部署好战略和兵力,迎刃而上,结果对战国民党七战七捷,从此一战成名。
粟裕军事方面的嗅觉极为灵敏,能快速察觉到对方的破绽,并且敢于攻坚冒险,并且特别擅长指挥连续作战,能够完好地补充对线的兵力,和让战士得到及时的休息,让很多人一遇到粟裕就想速战速决,坚决不拖沓。
在华中野战军和山野战军磨合的时候,粟裕就发挥出了不该有的实力,像是鲁南战役,莱芜战役,苏北战役等等,都打响了名声,而在之后的孟良崮战役中,粟裕的指挥达到了巅峰。他擅长用小部分的兵力作为主要战场,一半多的兵力用来救援和阻击敌人逃兵和援军。
粟裕在大局观考虑上跟林彪一样细腻,但是粟裕大胆,他敢打,敢下决心,就是因为细节考虑得更细。在淮海战役的时候,粟裕达到了人生中的辉煌时刻,歼灭国民党军四十多万,整个淮海战役的过程真的是惊心动魄,放在现在的眼光来看就是绝了!
三、对比
两个人心细程度其实是不相上下的,但是粟裕因为常年在敌后作战,天为被,地为床的人,一点也不怕败退了之后,中央没了,所以粟裕的打法相较于林彪来说更为大胆,敢于见缝插针,敢于抓住1%的机会。
要论歼敌数量,粟裕还是要比林彪强一些的,解放战争的时候,国军正规军一共46个师,光粟裕的部队就全歼了29个师的兵力,粟裕在解放战争期间歼灭的国军粗略计算有245万多,林彪的部队歼灭了180万左右。
要论仗打得精不精彩,还是粟裕胜了,这点连林彪都在夸粟裕打的是"神仙仗",粟裕在华东和华中的大规模胜利,在豫东战役拉开的城市攻坚序幕,在淮海战役的出色表现,林彪亲口说道自愧不如。
结语
这些踏过无数烈士和敌人尸体走过来的人,是我们今天应该去感激的人,我们所拥有的一切,都是革命先辈用无数的鲜血铸造而成,这些悍将留给我们的军事理论以及实战经验,才是留给我们最大的财富。
现在歌舞升平,国泰民安,中国已经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同时也迎来着全新的危机,高新技术的缺失,资本受制于人,领土问题频发,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团结起来一致对外的理由,这样的盛世,才如先辈们所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