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平台上的节目是怎样生产出来的?如今的影视幕后制作中有哪些“黑科技”?11月6日,来自中国戏曲学院和中国传媒大学的近80名师生来到星光影视园,在新科技加持下的VP棚、直播间集群中了解新时代视听产业发展成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1月6日,中国戏曲学院 、中国传媒大学学生参观星光影视园。新京报记者浦峰 摄

此次活动是由北京市委宣传部、市委教育工委主办,市委网信办、新京报社等单位承办的“‘京’彩文化 青春绽放”2024年“园区行”最美园区主题日活动的第十站,也是2024年的最后一站。

在VP棚中感受拍摄的非凡体验

42米长的弧形大屏上显示着冰岛著名景点DC-3飞机残骸,同学们走到屏幕之前拍摄照片,呈现的效果宛如真实置身于冰岛一般。逼真的效果让师生们感到十分惊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同学们在VP棚中的“冰岛飞机残骸”前合影留念。新京报记者浦峰 摄

这是星光影视园在2024年6月正式投入使用的VP棚(虚拟制片影棚)。该棚坐拥1200平米演播厅,是北京首个好莱坞等级、超大规模、超高规格的VP棚,能够实现超逼真拍摄环境,营造逼真的光照和反射。

解说员介绍,使用VP棚进行电影拍摄的优势首先是降低拍摄成本,剧组不需要反复转场,同时也大大缩减了拍摄时间。此外能够实现更加自由的创作,导演可以通过监视屏实时观察到成片效果,而不需要进行绿幕抠图等后期制作,提高创作效率。“在一些影视拍摄实践中,如《云之羽》《大梦归离》,使用该项技术节约了至少30%的人力成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学生们在参观星光影视园 D 座 VP 棚。新京报记者浦峰 摄

随后,同学们又来到了星光元宇宙直播基地,参观直播间集群。直播基地有着多种类型的直播间,有的专门适用于电商直播带货,有的更加适配歌舞娱乐表演。有的直播间仅有一工位单间大小,为中小型企业节约成本;有的直播间配备专业的大屏和直播设备,为大型企业直播提供最专业的直播效果。

“在直播中,可以通过虚拟技术实现更加沉浸式的效果。”在一间XR直播间前,解说员介绍道。“这个XR直播间可以实现上门定制,只要提供一个空场地,我们可以带着设备去现场搭建起这样一个直播间。在这个直播间中,我们研发的机械臂可以替代传统导播的角色,进行现场机位的推拉摇移,节约人工成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学生们走进星光影视园直播间现场体验。新京报记者浦峰 摄

记者了解到,星光影视园创建于2005年,迄今已有2000多档节目在此拍摄生产。“拥有全球先进的影视生产设备、强大的技术制作团队,是各大电视传媒机构选择这里的首要原因。”解说员介绍,在创建之初,星光影视园就提出从创意团队、技术团队,到制作团队、播出团队为一体的生态视听一揽子解决方案,让更多不同类型的文化产业公司入驻,形成非同质化的产业集群。

“站在企业革命和产业革命的交汇点上,信息化、工业化不断整合,形成工业化的生产模式。科技和创新是目前星光影视园的重点发展方向。”解说员向同学们提到,2019年,由星光集成的全球首台“5G+8K”的超高清转播车启动;2021年,星光影视园启用了首个XR虚拟拍摄演播厅。星光旗下的北京星凯达舞台技术公司承接了上海迪士尼、北京环球影城等大型演出。

2024园区行“最美园区主题日”活动收官

记者了解到,从2024年7月起,“园区行”最美园区主题日活动已组织23所高校师生,陆续走访了10家各具特色的市级文化产业园区。包括以文化和科技产业融合为特色的中关村软件园,艺术与设计氛围浓郁的798·751园区,还有以文化消费和影视制作为主导业态的首创郎园Station……星光影视园以试听内容创意生产全产业链生态为核心驱动,形成独具特色的试听文化产业集群,也成为2024年“园区行”最美园区主题日活动的最后一站。

中国戏剧学院艺术管理专业学生史林峰表示,今天走访了影视视听产业的全流程,感觉到这个产业的庞大。“从视频录制过程中的大屏幕,到后期制作技术,一整套流程都可以在一个产业园里完成,非常便利。”史林峰告诉记者,平时对影视新技术有一些了解,但是没想到已经运用得如此成熟。“感谢‘园区行’这个机会,让我们在课堂学习之余也更加与时俱进。”

“产业园里的直播间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里面的设备用到了很多先进的技术,迎合现在的直播潮流。”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管理专业学生张嘉悦认为,整个产业园并不拘泥于传统影视基地的形式,延伸出很多新产业、新业态,紧跟时代潮流。“我们学习的专业,未来也会涉及到关于影视的方方面面。在园区实地探访,激发了我们对影视幕后制作的兴趣,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职业规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工作人员在给大学生们介绍5G+AI的马拉松赛事转播模型。新京报记者浦峰 摄

“这次带着同学们一起参观星光影视园,感受到了文化科技融合的真实力量和生动的现场场景,以及新质生产力对于文化发展的助推作用。”中国戏曲学院艺术管理与文化交流系副教授胡娜告诉记者,在这里看到的VP棚和很多直播场景,都是北京数字文化产业发展的新业态。“回到课堂之后,一方面我们可以将日常的研究、教学更好地跟现实场景结合,另外一方面也鼓励同学们在学习和工作中进一步地去思考科技对于文化行业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助力。”

中国传媒大学辅导员胡昕熠告诉记者,现在的视听产业在内容制作上有了更多科技的融入,将给内容制作带来更多便利。“参与此次活动的是文化产业管理和艺术管理专业的同学,他们将来可能会从事制片方面的工作。此次参观作为他们课堂学习的辅助,能够帮助他们未来更好地进行就业选择。”

新京报记者 徐彦琳

编辑 缪晨霞 校对 柳宝庆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徐彦琳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浦峰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