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最热的话题之一,便是懂车帝联合北京质检院做的一次汽车安全测试——这是国内单次最大规模汽车集中碰撞测试,涵盖64公里/小时40%重叠正面碰撞、80公里/小时70%重叠追尾碰撞和56公里/小时30%重叠钻入卡车碰撞三个项目,共计30款车型、90次碰撞。
据悉,为确保车辆的真实性和代表性,所有碰撞车辆全部由测试组在全国4S店随机采购;每辆车都有全套购买发票记录和提车视频,与普通消费者能买到的量产车型安全性一致。
测试执行由北京质检院专业人员完成,懂车帝负责影像记录和内容发布,全过程可追溯,保证了测试的专业性和权威性。有专家表示,此次测试对消费者购车具有重要参考价值,能让消费者更直观地了解车辆在不同碰撞场景下的安全性能。
测试结果及视频一经公布,便激起广泛关注和热议。尤其是中国品牌汽车的安全性表现亮眼,问界M7、小米SU7、极氪001等国产车型安全性均通过测试得到检验,新能源车动力电池全部未出现起火现象。这让消费者对中国汽车有了更多信心,也为中国品牌更好地出海做了一次宣传。
碰撞测试和车企"相爱相杀"互相成就
不过此次测试在让无数消费者大呼"过瘾""真实""有料"的同时,也有不同的声音发出。尤其是对于首次大规模开展的钻撞卡车测试,一些声音称测试难度过高,且大多数车企此前未经历过此类测试。
据了解,"56公里/小时30%重叠钻入卡车碰撞",即"钻撞卡车"测试,模拟了高速上乘用车追尾钻撞卡车这一高危事故场景。由于碰撞角度极限、事故危险性高,在该项测试中只有两款国产品牌轿车取得G/A级评价。
虽然测试结果整体"不佳",但从行业发展角度来看,高难度碰撞测试往往有利于汽车安全和品质提升。事实上,汽车碰撞测试的历史几乎和汽车工业一样悠久。总体来看,碰撞测试和车企是"相爱相杀"的关系——测试机构不断提高标准,车企不断提高应试能力,最终为产品安全和产品推广创造双重价值。
一个经典的例子是2016年美国IIHS"突击检查",将25%偏置碰撞测试由驾驶侧改成副驾侧,包括丰田RAV4等在内的众多车型成绩由"G"(优秀)变成了"P"(不合格)。结果一出舆论哗然,但自此之后各类车型纷纷加强了副驾驶侧A柱强度,使消费者安全受到更多保护。
因此不管对测试机构还是车企,舆论都不应该因为某次测试结果就提出太多苛责和批评。测试机构不是"找事",车企也不是"躲事"。通过测试发现问题,车企再解决问题,本身就是汽车产品发展必要的过程。
"做(安全)测试一定要模拟最极端情况"
回到本次测试上,钻撞卡车测试虽然"难度过高",但并非没有实际意义。一方面,钻撞卡车事故高危、高发,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少见。不少车主不管亲身经历还是通过新闻报道,都对此有真切感受。另一方面中美等国家的专业研究数据也支持这一结论:钻撞卡车是最危险的交通安全事故场景之一。
懂车帝联合中南大学发布的《乘用车追尾卡车事故分析报告》也显示,在各类高速公路事故类型中,乘用车追尾卡车事故致死率比其他车型高很多。可以看出,测试初心还是站在消费者安全的立场上,为行业提供警示。
还有一组数据能说明测试的必要性:在抖音及懂车帝平台,2024年三季度"卡车碰撞"相关内容阅读量同比上升了148%,消费者高度关注高速大卡车事故和自身生命安全。因此在懂车帝的测试结果发布后,抖音、B站、小红书等主流平台上,绝大多数用户对测试都表达了支持态度。甚至河南、合肥、温州等多地交警也在新媒体平台上呼吁:注意高速行车安全,与大卡车保持安全距离。特别是测试让行业和公众都关注到卡车安全防护这个问题,如果能借此推动卡车防护标准提升,那测试的意义就又上了一个层次。
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长聘教授宋健认为:"(钻撞卡车)事故一旦发生,每一次都很极端,所以做测试一定要模拟最极端的情况。"极端不代表不会发生,尤其是钻撞卡车已经是生活中较常见的事故类型。汽车安全没有极限,因此我们应该以更积极的态度来看待极端场景测试这一行为。
自主品牌汽车出海需要"超常规"测试
还有一点应当重视的是:安全测试是对汽车产品硬实力的最好宣传。本次测试中,懂车帝每一款车都购买了两辆,其中包括奔驰G级、迈巴赫、路虎揽胜等多款百万级别豪车,测试成本不菲。无论成本投入还是最终效果,这场测试都远非一般品牌营销活动可比。对于取得优秀成绩的车型,这样的公开测试就是一张产品品质的金名片。尤其是对于有志于出海的中国车企,在不同市场环境和文化语境下,测试是快速建立产品认知的最佳工具。
即便在一两次测试中成绩没那么理想,测试也有助于产品品质提升。把测试当成"磨刀石",不断帮自己打磨产品,对于中国车企长期做好出海有重要价值。
从这个角度说,不断开展"超常规"测试其实很有必要。只要消费者需要,就应该测一测。比如懂车帝近年来也做了其他一些创新型测试,包括围绕新能源车开展的冬、夏测,围绕车辆智能化开展的AEB主动安全测试等。每次测试都能引发消费者和行业高度关注,最核心的原因就是这些测试确实关系到消费者切身利益。
与此同时,测试也呈现出中国汽车在这些新领域的领先水平。曾经美国IIHS测试以严格、创新闻名全球,如今中国汽车崛起,中国测试也应当成为全球标杆,走在其他国家前面。
打铁还需自身硬!"十年前有些中国车型甚至不敢参与测试,如今自主品牌不但敢测而且能取得好成绩,说明自主品牌在不断进步。"宋健表示,未来随着中国汽车把目光投向国际市场,"出海"更需要高标准的测试去促进产品品质提升。
上游新闻 马亮